关于痛风的10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健康   2024-11-14 15:34   山东  

   

现在患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朋友日益增多,但是有的朋友们可能对这个病的认识并不多,甚至可能存在一些误区,影响疾病的预后。下面和大家谈谈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认识与常见误区。

误区1:发现高尿酸血症就等于得了痛风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同种疾病不同阶段的两个名字。


高尿酸血症主要是指在正常饮食条件下,不在同一天测两次尿酸均大于420微摩尔/升。过去,女性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是尿酸超过360微摩尔/升。现在,男性和女性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都是420微摩尔/升。


由于尿酸水平长期高于正常值,尿酸盐结晶沉积在人体的关节处,刺激关节形成无菌性关节炎,则为痛风。


痛风的主要表现是关节处有红、肿、热、痛症状。尿酸盐结晶不只在关节沉积,还会沉积在耳廓、皮下、肾脏、泌尿系统等处,引起“痛风石”、高尿酸血症肾病、尿酸性肾结石等问题。


《2017年中国痛风现状报告白皮书》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达1.7亿,其中痛风患者超过8000万,而且正以每年9.7%的增长率迅速增加。


尿酸水平高一定会引发痛风吗?答案是未必。有些人长期尿酸水平高,但并没有痛风发作。而有些人痛风发作时,尿酸水平仍然在正常范围内。


一般来说,痛风发作是有诱因的。比如,高尿酸血症患者在酗酒或暴饮暴食后,又或者在受凉后,就容易痛风发作。关节损伤或尿酸水平突然降低,也可能诱发痛风。


从症状上看,痛风的关节疼痛常从大脚趾关节开始出现,以夜间疼痛多见,疼痛剧烈,难以忍受。


误区2:痛风急性发作时,得赶紧把尿酸水平降下来


痛风急性发作期治疗的主要原则是快速控制关节炎症和疼痛。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最好在发作24小时内开始用药。


因尿酸波动(尤其是超过100微摩尔/升的大幅度波动)可导致痛风急性发作,大多数痛风治疗指南均不建议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开始时使用降尿酸药物,应在抗炎、镇痛治疗2周后再酌情使用。


目前,痛风急性发作期的一线治疗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和秋水仙碱。当非甾体抗炎药和秋水仙碱存在治疗禁忌或治疗效果不佳时,也可考虑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炎。


如果单一用药治疗效果不佳,可选择联合应用上述药物。


近些年,国外也有医生应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来进行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误区3:正规的降尿酸治疗期间,痛风肯定不会发作


降尿酸治疗期间,因人体组织内尿酸结晶减少、血尿酸水平下降,容易导致关节内尿酸水平失衡,甚至出现痛风石溶解情况,使关节内炎症反应加剧,导致反复出现痛风急性发作症状。


因此,在正规的降尿酸治疗期间,医生会进行痛风发作的预防性处置。

中国痛风诊疗指南推荐,在降尿酸过程中推荐常规口服碱性溶液和碳酸氢钠片或枸橼酸氢钾钠,来碱化血液和尿液(因为在碱性环境中尿酸盐结晶不容易形成或溶解)。


另外,在初始降尿酸治疗的3~6个月,每天口服1~2次小剂量秋水仙碱(0.5毫克),能降低痛风发作风险,不过肾功能受损患者应酌情减少秋水仙碱剂量。

当秋水仙碱无效或患者有用药禁忌时,可考虑使用低剂量非甾体抗炎药预防痛风发作。


误区4:痛风不痛时不需要治疗,治疗时尿酸控制得越低越好


痛风属于代谢性风湿疾病,需要综合性地治疗。痛风不痛不代表尿酸正常,也是需要坚持治疗及定期检测尿酸。


生活方式的干预作为基础治疗,口服药物作为干预性治疗,一般3~6个月基础治疗无效加用药物治疗。一般患者降尿酸治疗目标为血尿酸<360μmol/L,并长期维持。若出现痛风石治疗目标为血尿酸<300μmol/L,直至痛风石完全溶解且关节炎频繁发作症状改善。


因人体中正常范围的尿酸有其重要的生理功能,血尿酸过低可能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因此建议,降尿酸治疗时血尿酸不低于180μmol/L。


误区5:BMI正常的人是否就不易患痛风了


不是的。一方面,理论上说,肥胖的确会促进高尿酸血症、其原因分为两大方面:


1.增加尿酸合成:由于游离脂肪酸增加,5-磷酸核糖向磷酸核糖焦磷酸从头合成亢进;


2.尿酸排泄下降:肥胖引起胰岛素抵抗,进而影响Na+/H+泵活性亢进、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肾脏体液紊乱等各方面,引起尿酸重吸收增加。


因此,BMI越大,痛风的发生率就越高。但是另一方面,BMI并不能完全决定人们的痛风风险,因为还有一个指标非常关键——腰臀比。


这个道理也很好理解。腰臀比是反映中心性肥胖的指标,指标越高说明内脏脂肪的积聚越明显。因此,腰臀比越高(尤其>0.95时),痛风发生的危险性越大。


所以说,降低痛风危险性,光看BMI是不够的,“A4腰”也很关键!


误区6:痛风患者不能喝啤酒,其他酒可以喝一点


痛风患者要远离酒精。这是因为酒精既增加尿酸产生又减少尿酸排泄,进而能够明显升高血尿酸水平,诱发痛风发作。


其具体机制是酒精代谢会消耗三磷酸腺苷,产生单磷酸腺苷,而后者是尿酸生成的底物,会升高尿酸。


同时,酒精可通过尿酸转运体交换尿酸,促进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减少尿酸排泄。


酒精摄入越多,痛风发作风险越大。啤酒和烈酒(如白酒、洋酒、黄酒)均可增加痛风发作。


与此同时,各种酒类其实都属于高嘌呤食物,尤其是啤酒。啤酒是一种发酵的饮品,其嘌呤含量非常高,即使是经低温蒸馏蒸发酒精后的啤酒,仍可升高血尿酸水平。白酒、红酒的嘌呤含量次之。


总的来说,痛风患者应严格戒酒。


误区7:碱化尿液的目标是越“碱”越好


不是。当尿pH值<6.0的时候,可以加用碳酸氢钠,以促进尿酸排出。而当pH>7.0时,易形成草酸钙及其他结晶。因此,碱化尿液时需要监测尿pH值,而最有利于尿酸盐溶解从尿液中排出的尿pH水平是在6.2-6.9之间。


误区8:痛风石切了一了百了


痛风石是沉积的单钠尿酸盐结晶被大量的单核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包裹,形成肉芽肿样物质,一般发生在皮下、关节滑膜、软骨。痛风石手术存在伤口愈合不良、感染风险,需遵循外科或骨科医生建议,且高尿酸血症持续时间越长,痛风石发生风险越高,因此治疗痛风石关键还是降尿酸治疗,如尿酸不达标,痛风石仍可反复发生,因此不可盲目追求切除痛风石。


误区9:痛风患者只能吃素,不能吃荤


虽说大多数荤菜属于高嘌呤食物,大多数素菜属于低嘌呤食物,但是,凡事不能绝对。蛋白质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应当适量摄入。鸡蛋、牛奶的嘌呤含量很少,可以放心吃;鸡、鸭、鹅、鱼等白肉的嘌呤含量相对较低,可以适量食用;猪、牛、羊的精瘦肉,煮熟撇汤后嘌呤含量也不是太高,可以少量食用。


同样地,也不是所有素菜都是低嘌呤食物,例如,紫菜、海带、香菇、豆芽等素菜的嘌呤含量较高,尽量少吃。因此,对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还是要具体食物、具体对待,而不能完全以荤素决定取舍。


的确,科学的食疗可以有效降低血尿酸,减少痛风发作风险,但是食疗并不能完全取代降尿酸药物。另外,患者不能忽略可导致血尿酸升高的“死角(果糖)”,还要避免在食物选择上矫枉过正,造成机体营养不良。


误区10:锻炼强度越大越好


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会诱发痛风急性发作。有氧运动能降低痛风发作次数,但并不是强度越大越好,应坚持适度运动,且痛风急性发作期应该减少活动,必要时需制动。


运动强度与时间方面,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min(30分钟/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中等强度指运动时心率 =(220-年龄)×(50~70%)范围内。


得了痛风不要怕,管住嘴,迈开腿,跟着医生走出误区,回归科学,让治疗事半功倍,中医历来主张“上工治未病”,要以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医患共同击败痛风。



(长按识别,一站式科普比赛支持





临床大课堂
医学最新资讯,临床资料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