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兴趣的是那种超越的瞬间,一个人被带到另一个地方,进入一个完美而宁静的世界”
——Gregory Crewdson
艺术家肖像
Gregory Crewdson的超现实主义“摄影剧场”图像已深深嵌入美国的视觉文化,与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的绘画及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和大卫·林奇(David Lynch)的电影共同勾勒出日常与怪诞交织的视觉记忆。Crewdson经常与庞大的团队合作,对每一张照片进行精心策划,将光线、色彩和场景设计完美结合在一起,营造出充满悬疑与神秘感的梦幻画面。他的作品通过模棱两可的叙事性和强烈的戏剧感将观众引入一种既熟悉又不安的氛围之中,呈现出一种对日常环境的诗意与不安的双重解读。
Crewdson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毕业于纽约州立大学帕切斯分校和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目前是耶鲁大学摄影研究生院的主任。他的生活与工作遍及纽约和马萨诸塞州。在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创作了一系列备受好评的作品,包括《Twilight(暮光之城)》(1998-2002)和《Sanctuary(避难所)》(2009)。他的项目《Cathedral of the Pines(松树大教堂)》(2003-2008)耗费近十年时间完成,涉及超过百人团队的协作,并成为本·夏皮罗2012年纪录片《格雷戈里·克鲁德森:短暂的邂逅》的主题。Crewdson标志性的《暮光之城》系列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疏离感与渴望的夜晚世界,既令人不安又散发出黑暗的吸引力。在这些精致的影像中,意想不到的元素打破了小镇家庭的平静环境。他的心理现实主义在高度戏剧化的场景中得到展现,融合了记忆与幻想、平凡与超现实的主题,呼应着贯穿美国历史的苦难与救赎的叙事。
©Gregory Crewdson
《Sanctuary(避难所)》(2009)系列是他创作生涯中一次重要的转变,也是Crewdson第一次在美国以外地方拍摄,与他以往复杂的布景和戏剧化场景不同,这一系列显得更加简洁和冷静。以黑白影像呈现了罗马Cinecittà电影制片厂废弃影棚的荒凉与静谧,Crewdson将该系列称作是对纪实摄影的回归。通过这些空无一人的场景,Crewdson将影棚作为艺术创作的“圣所”与遗忘的象征,试图探讨时间对艺术与人类文明的侵蚀。这一系列作品既是对电影辉煌历史的无声挽歌,也是对艺术虚幻本质的深刻反思,呈现出历史沉重的荒凉感。
《Cathedral of the Pines(松树大教堂)》系列于 2016 年首次在纽约高古轩画廊展出,这组作品是极具Crewdson个人色彩的回归之作。在这组作品中,Crewdson回到美国西部的马萨诸塞州小镇,在大自然的包围下拍摄了一组既私密又神秘的场景。这个系列与他以往作品的郊区布景不同,更多地融入了自然元素,画面充满了松林、河流和小屋等乡村景象,散发出一种静谧、孤独的氛围。该组作品是Crewdson一次内心世界的外化表达,通过自然场景探讨个人的孤独、生活迷茫以及与自然的关系,既是他自身心境的映射,也是对人类存在的一种哲学性探讨。
《Cathedral of the Pines(松树大教堂)》Gregory Crewdson
免责声明:配图均来源自文献资料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