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游泳圈就安全、倒挂控水法……关于溺水的谣言你信了吗?

时事   2025-02-06 19:38   海南  


放假期间
孩子们的快乐时光
也伴随着潜在的危险——溺水
无论何时
都要树立防溺水安全意识
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牢记
安 全 第 一

@各位家长朋友
这些防溺水知识
务必教给孩子

👇

如果不慎溺水

该如何自救?

在水中可以采取的自救方法:

①首先不要害怕沉入水中,此时最重要的就是屏住呼吸,放松全身,去除身上的重物,同时要睁开眼睛,观察周围情况。如果身体沉入水中,就让它沉,因水有浮力,沉到一定程度,没有负重的人体就会停止下沉并自然向上浮起。


②一旦身体停止下沉并上浮时,落水者应立即采取如下动作:双臂掌心向下,从身体两边像鸟飞一样顺势向下划水。


③当身体上浮时应冷静地采取头向后仰,面向上方的姿势,争取先将口鼻露出水面,一经露面,立即进行呼吸,同时大声呼救。


发生呛水时要保持冷静

应时刻知道

自己的口鼻是否在水平面之上

以避免在呛咳时再次吸入水




如何施救溺水者?

切记

施救的前提是保证自身的安全

不要盲目施救!


①迅速救上岸:最好从背部将落水者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②清除口鼻堵塞物:让溺水者头朝下,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

③倒出呼吸道内积水:救人者半跪,顶住溺水者的腹部,让溺水者头朝下,拍背

④人工呼吸: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

⑤吸氧:现场有医疗条件的,可对溺水者注射强心药物及吸氧。条件不足的,用手或针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位。

⑥脱下外套:如果溺水者身上穿着外套,要尽早脱下,湿漉漉的外套会带走身体热能,产生低温伤害。



关于溺水的谣言和真相
溺水后都会瞎扑腾并大声呼救?

真正的溺水是快速而无声的。溺水时,溺水者的手臂忙着划水,很难伸出水面;鼻子、嘴巴时浮时沉,想呼救也很难发出声音。


如果发现孩子在水中:身体半直立,头顶露在水面上,面部浸在水面下;不伸手呼叫,但也无挣扎。请务必提高警惕!


会游泳、水性好就不会溺水?

每年夏天都有游泳溺水身亡的事故发生,在溺亡者中也有会游泳、水性好的人。切勿以为会游泳就很安全。

“倒挂控水法”能救溺水者?
倒挂控出的水大部分是食道和胃中的水,而对于溺水者来说,最致命的是吸入肺部的水。


“倒挂控水法”不仅无法排出肺内的水,还可能把胃里的食物弄进气管,进一步增加阻塞呼吸道的风险。尤其是对于心脏骤停的溺水者而言,倒挂控水还会造成心肺复苏延误,增加死亡率。
有游泳圈就不会溺水?
充气式塑料游泳圈并不是专业的漂浮装备!


当水流发生变化、未抓住游泳圈或者充气游泳圈漏气时,很可能酿成溺水事故。
只要获救,溺水者就安全了?
当溺水者吸入过多的水就会引起呼吸并发症,进而引发继发性溺水或干溺水。此时,哪怕溺水者已经获救上岸,如果不及时跟进治疗,液体积聚仍会导致呼吸窘迫、脑损伤(脑缺氧)甚至心脏骤停。
只要水面平静,下水就不会有危险?
实际上,水底情况很复杂!特别是水库、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暗流、暗礁、水草、沟壑等,每一项都可能对人造成生命危险。
只要会游泳,就能下水救人?
溺水者出于求生的本能可能会死死抓住任何东西。因缺乏救援经验,热心群众贸然下水救援反被拖入水中的惨剧时有发生。


非受过专业训练或者经验丰富者,切忌下水救人,应尽量使用长杆、漂浮物等工具实施救援。
手拉手就能救起溺水者?
结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多人落水,导致群死事件。尤其是未成年人不具备直接救人的能力,切勿盲目施救。
溺水只发生在野外?
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可能发生溺水。游泳池、家里的浴缸和水池等,都是孩子溺水的“隐形杀手”。未成年人在水边玩耍时,应时刻处于大人的视线范围之内。

澄迈新闻微信公众号
澄迈融媒抖音号
长寿新澄迈客户端
福橙TV微信公众号
澄迈新闻视频号
澄迈新发展快手号


澄迈新闻由澄迈县融媒体中心编发

欢迎转发分享,请注明来源。

来源:人民教育、学校安全教育平台

责任编辑:吴琼

内容审核:张仁圣

值班总监:陈超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

澄迈新闻
“澄迈新闻”由海南省澄迈县融媒体中心编发,主要发布澄迈重要消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