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生:关于盆景舍利创作艺术的商榷

文化   2024-12-11 23:49   北京  


关于盆景舍利创作艺术的商榷

原创作者|邓世生(陕西安康)


树木盆景美的核心是展现撮土生计,呈现其顽强和旺盛的生命力。盆景舍利创作,更是集中反映树木对风雨雷电等自然灾害侵蚀的抗争和劫后余生拟人化精神。


舍利,在佛教中通常指释迦牟尼或高僧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也被泛指为佛教修行者死后火化的剩余物。



舍利可分为多种:真身舍利,指大德之人圆寂火化的灵骨或不腐肉身;碎身舍利,即舍利子,是大德之人圆寂火化后发现的一种特殊物质,其大小不一、外观圆润、色泽亮丽、表面坚硬;法身舍利,指的是佛教一切大德经典,为留给后人的智慧结晶。


关于舍利的形成,科学界并没有定论。有观点认为可能与僧人的饮食习惯、骨骼结晶或体内结石有关,但最普遍的认识是骨质燃烧后重结晶形成的。而从佛学的角度来看,舍利子是僧人生前因戒定慧的功德熏修而自然感应的。


盆景艺人对树桩枯枝造型创作,以“舍利”借喻,赋予盆景特定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是追求盆景艺术表达的一种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段。



盆景创作就是作者的内心独白。每一盆盆景都是作者精心构思、巧妙布局的结果,里面的每一个枝、每一片叶、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通过盆景,作者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展现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就像是在用无声的语言诉说着自己的故事,让观赏者能够感受到那份独特的情感和意境。


舍利创作,要画龙点睛,在造型、纹理、色彩上与活体形成强烈的反差。舍利只能作为点缀,不要人为造成一块伤疤表现出来的那种病态。要以活体为主,舍利为辅。舍利创作,是必要的,但不是必须的。盆景舍利表达了中国人深沉的生命感受。对于一个盆景的舍利体量,超过整个盆景画面一半以上,愚以为是不适宜的。舍利,作为智慧的化身。一枝舍利干,就赋予这个盆景高雅的文化内涵。如果做成了一堆白骨,就会把观赏者带入凄凉的心境。



如果一个人的疾病、伤痛、挫折、厄运占据了他(她)整个人生的三分之二,即使仍然顽强的活着,值得肯定,但激发人的,是一种同情心,绝对不可拿来欣赏和赞颂。   


有学者将中国盆景的审美标准概括为枯、老、曲、病,认为它奉行的是一种追求丑的病态的美学观,是有失偏颇的。  


因此,盆景创作主要是带给人愉悦的情感。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要悲壮,不要悲哀;要坚韧,不要颓废;要顽强,不要凄凉;要积极,不要消极。

在表现手法上,要尽量顺应自然,接近生态。以其优美的形状,精湛的丝雕工艺,描绘可歌可泣的生死相依的生命故事。



对于目前松柏类盆景舍利创作,风行见树就剥,把小树剥得遍体鳞伤,把大树雕成一堆白骨。出现这种现象,是盲目的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缺乏对舍利所表达的特定文化内涵深刻认知,缺乏对盆景美学全方位的审视和深层次思考。


本人作为盆景爱好者,初出茅庐,孤陋寡闻,才疏学浅,感性认识难免会有肤浅之处。但愿就此话题就教于盆景界诸位大师及全体盆景艺术爱好者,欢迎在评论区参与讨论,求同存异,达成共识。从而使盆景创作沿着正确的艺术道路健康发展。


2024.12.11.于陕西安康


精彩回放:

邓世生:盆景欣赏


人工舍利的大肆盛行,传统的盆景技艺哪去了?


神枝与舍利的再认识


盆景的舍利干:古拙、粗暴、张扬、豪放


中国盆景欢迎您!

随时欣的盆景展览馆

联系我们加编者微信号:zgpj999,或QQ:2871022604

中国盆景艺术交流群:463174091

投稿邮箱:2871022604@qq.com

弘扬盆景文化,交流盆景技艺!

欣赏盆景艺术,分享快乐生活!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阅中国盆景往期精品自由欣赏

中国盆景
中国盆景微信公众平台以弘扬盆景文化,交流盆景技艺,繁荣盆景事业为己任,传播花卉、盆景、赏石、根雕精品,兼顾盆景名师、订阅用户的意愿,集盆景课堂、盆景供求、图文欣赏、微博分享于一体,是盆景赏石爱好者上网创造艺术财富、享受人生乐趣的首选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