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传统诊疗模式中,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受到最先就诊的科室或接诊医生的影响。在就医过程中,患者被多次转诊,重复检查,耗时费神不说,还可能因此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上世纪末,美国和西欧就普遍推行多学科联合会诊模式(MDT),使肿瘤患者得到了科学、合理、规范的诊断和治疗,解决了肿瘤患者就医之痛!
病人芮某83岁高龄,既往体弱且认知功能不全,合并多种并发症。因乙状结肠占位伴多发肝至上饶市人民医院肿瘤放化科就诊。
病人出现完全性肠梗阻症状,肠镜提示肠腔狭窄,内镜不能通过。外科手术创伤性较大,危险较高,若不解决肠梗阻问题,会不断加重病情,造成水电解质失衡,甚至死亡。肿瘤放化科主任医师谭金龙立刻组织多学科会诊,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练火军、介入诊疗科副主任医师王加寿火速救援等科室医生当即响应,结合病人各方面情况,考虑保障病人安全情况下尽量减少风险,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行肠内支架置入术。最终,练火军与王加寿协作手术,利用肠镜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 安全、精准地释放支架,病人症状快速得到缓解。目前,病人病情稳定,状态明显好转,为后续治疗赢得机会和时间。
什么是结直肠癌的多学科诊疗(MDT)
目前,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除了外科手术外,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介入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都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协调各个不同专业,给患者最好的治疗方案就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
在一般的普通老百姓的认知里,一旦确诊为结直肠癌,第一反应是“我要做手术”。这种急迫心理往往是因对疾病的恐惧和不了解,而忽略了解决问题的本质,那就是如何选择对患者最有利的治疗方案。有的时候,直接选择外科手术是合适的,而有的时候则未必。结直肠癌的治疗是一个限期的过程,所谓的限期就是可以不是那么的着急(当然某些急症情况下除外,比如肠梗阻、肠穿孔或者大量出血状态),但又不能一直放任不管,必须尽快治疗。毕竟肿瘤在被发现之前,已经偷偷地生长很多年了,只是在被发现了之后人们才意识到了它的存在进而紧张焦虑而已。
规范的术前分期检查是确定治疗方案的先决条件。前面我们已经谈到,术前检查包括肠镜、活检病理、CT、核磁等。需要影像学专家对于术前分期的判断。病理专家需要给出确定性的诊断。对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治疗,现在推荐术前放化疗,而这需要放疗科专家的参与,对于一些已经出现远处转移(包括肝转移、肺转移、卵巢转移等)的患者,需要肿瘤内科专家给出意见,部分情况下也需要介入科专家给出肝转移治疗的建议。因此,结直肠癌的治疗是需要多学科团队参与。
多学科治疗的模式在国外已经开展了很多年,并形成了很成熟的模式。在国内,恶性肿瘤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以消化道肿瘤开展的最早、最广泛也最成熟,国内的肿瘤专科医院最早引进开展这种诊疗模式,而一些综合性医院也逐步开展。这需要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人员组成一个多学科团队,对患者的诊疗提出综合性的意见,避免患者多次挂号,前往不同的科室频繁就诊的问题,打破科室间壁垒,也使得不同专业间更好的沟通,给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
学科诊疗,给患者提供最合适的诊疗方案的最佳途径。积极、完善的多学科会诊制度有助于给予患者正规、系统、有效和经济的治疗方案,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通讯员:吴梦馨
编辑:李怡蓓
初审:陈志刚 | 复审:祝宇杰
终审:段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