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大棚种出“金果果”

文摘   2024-11-28 19:33   新疆  

“走喽,上棚里看瓜去!”

“走!”

打头的,是红星四场五连大棚哈密瓜种植户杨尚申。应声的,是他的妻子李荣华。

雪后初霁,一大早,小两口便已拾掇完毕,换好工作服,带上农具,前往自家的大棚里。

“再过三四天就成熟了,把它们‘伺候’好,能卖个好价钱。”路上,杨尚申说。

走进大棚,满眼金灿灿。藤蔓间,垂吊着一个个均匀的哈密瓜,每株瓜蔓上只长一个瓜,金黄色、呈椭圆状,青、黑纹路相间,一个个掩映在藤叶中,很是讨喜。

尝一口,瓜香四溢。

“这是哈密瓜,更是‘金果果’哟!”轻抚其一,杨尚申笑得灿烂,“靠着它们,日子越过越体面!”

“这日子,美!”谈及当下的光景,杨尚申思忖一会,回答得简短明了。

杨尚申和妻子是山东聊城人,早些年从事水果批发。2014年,他们第一次尝试把老家的“洋香瓜”卖到新疆。

谁曾想,生意挺好。

“不如,去新疆种瓜?”敢闯敢想的两口子便决定到新疆种瓜。

就这样,翌年,杨尚申和妻子来到哈密。

可是,种大棚,如想象一般容易吗?

杨尚申说,“头三年,罪没少受,可钱却没挣几个。”

那段时间,两口子天天“泡”在棚里,可因为“欠缺火候”,赔了不少。

卖瓜与种瓜,和想象中可大不一样:温度、湿度,病虫害等都要注意。

而且,大棚蔬菜的市场属性高,得跟着市场走。

咋弄?
杨尚申性子好,也爱笑,就如他的人生态度:“没啥大不了,从头再来!”

技术是短板,就向经验丰富的师父请教;市场多变化,就多问问懂行情的人。

得空,杨尚申夫妻俩也会帮助周边邻居剪枝子、装果。

邻居们也不藏私,有啥说啥,一点儿一点儿学习了不少。

慢慢琢磨出了门道:“一是种子好,二是田管好,三是多跑市场。”

有了经验,有了技能,加上天天“泡”在棚里,收入自然越来越高。

渐渐地,靠着诚实守信,靠着好品质,一步步,杨尚申夫妻俩在这里立住了脚。

日子好了,如何更好些。

种更多的大棚。

2022年,两口子相中了红星四场五连大棚,气候好、土壤好,租金也合适。

现在,他们种了30多座大棚,品种为金黄蜜,长势好、口感佳,市场需求量也大。

这也是他们第一次种植。

杨尚申算了一笔账:1个瓜,1公斤左右,市场价每公斤10元,一个瓜能卖10元!

“叫它‘金果果’,不夸张。”杨尚申笑声爽朗。

杨尚申说,每年他们会专门拿出两座大棚做种子培育。这几年,先后培育出小蜜25号、苦口脆等品种。

这不,马上成熟,杨尚申的电话已经应接不暇。

“几乎是电商。”杨尚申炫耀道:“靠着好品质,靠着信誉,这几年,棚里的哈密瓜几乎都被电商收购,不愁销!”

是啊,靠着勤奋结出的果实,不应该都叫“金果果”吗?

棚里温度高,汗水滴在田里,更滴在杨尚申心里。

甜的滋味,杨尚申尝到了。
红星四场现有大棚756座,以种植哈密瓜、西瓜、圣女果、沙葱等特色高效作物为主,棚均收益在1万元以上。

在推进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红星四场把发展温室大棚种植瓜果、蔬菜作为促进农业增效、职工群众增收的重要抓手,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帮助职工群众增收致富。

这几年,师市发展越来越好,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行情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杨尚申”们在大棚里付出着、收获着、幸福着。

(谢增杰 王保宏 张永茂)
十三师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兆宇

审核:刘琼珂

终审:王慧香

十三师零距离
发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各类政务信息、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