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囊之情 赤心为国
吴志初也继承了父亲吴岩宣敢闯敢拼的冲劲和爱国爱乡的情怀。这事要从他前往法国谋生并到刚果共和国[简称刚果(布)]发展说起。在改革开放之前,法国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据世界银行统计,1960年中法人均GDP分别为89美元、1679美元,法国约为中国的18.9倍。因此,若能前往法国打拼,无疑是很有“钱途”的。而吴志初就是幸运儿。虽然儿时缺少父爱,但父亲在他成年后顺利地帮助他在1959年离开祖国,年底到达法国。最初,他一边学习语言与技能,一边帮助父亲打点小生意。随着能力的提升与原始积累的增多,吴志初决定到浪漫之都——巴黎去发展。据吴观艺介绍:“1964年,我父亲在巴黎开办了首家中餐馆。”因为巴黎是人口流动的大都市,他卓越的经商头脑和独到的管理方法使得餐馆生意蒸蒸日上。但随着香港人、台湾人与广东人等纷纷来到巴黎从事餐饮行业,竞争逐渐激烈导致利润减少。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成为吴志初思考的问题。
温州大学师生一行与吴观艺在龙现村
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市成为吴志初的首选之地。刚果(布)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1960年8月独立至1983年,人口增长3.5倍以上。布拉柴维尔是该国第一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能源中心,是刚果—大西洋铁路和水运的连线点,刚果河重要港口。鉴于前述因素,吴志初认为在布拉柴维尔开办餐馆必有前景。1984年,他在当地开设第一家中国人餐馆——北京酒楼。他将中餐菜式结合当地口味进行创新,进店就餐的客人逐日增多,他也赚得盆满钵满。为了拓展业务,不久后他又在该国第二大城市——黑角市开设另一家中餐馆,很快成为当地行业翘楚。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从中国前往非洲淘金的同胞逐渐增多。那时,吴志初在刚果(布)已经拥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丰富的人脉资源,他在生活和工作上帮助了许多祖国同胞。在此期间,他得知,在20世纪20代末,法国政府在中国南部沿海招募了800名华工修筑上文所说的铁路。由于极其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凶狠的热带传染疾病,好多劳工都客死他乡,被就地草草掩埋。1985年,吴志初与儿子吴观艺共捐资47万法国法郎(约人民币50万元)在黑角市建立了一个墓园,让散落铁路沿线的劳工英魂得以集中安息。1989年,吴志初又修葺了墓园:四周为半人高的白色围墙,并有小巧玲珑的白色牌楼。时任大使吴顺豫听闻此事后深受感动,欣然题字:“华工之墓园”和“离乡背井又殉身,勤劳勇敢传友谊”。2022年4月5日,刚果(布)中华商会一行到黑角华工墓园扫墓,祭奠华工为刚果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也追忆吴氏父子的大爱之心与无私善举。
如需转载需经青田县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同意后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