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发了两篇推送,讨论集总元器件的高频特性。显然,集总元器件的高频特性是令人失望的,它处处体现着不愉快的分布参数带来的影响。今天我想聊一下,这个事实带给我的思考。
我本科就读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它的培养方案指出,希望将学生培养成宽口径的人才。具体而言,就是课多。以滤波器为例
《模电》学有源滤波
《信号与系统》学传输函数描述的滤波器
《射频电路》学无源滤波
《微波电子线路》学波导滤波器
《射频微波电路导论》学微带滤波器
《数字信号处理》学数字滤波
《电磁兼容》学EMC滤波
《微波网络》学矩阵描述的滤波器
学校送我了如此丰富的课程,内容又如此相似,不免使人对比它们的区别。
其中有两门课,给人的感觉最为疑惑。
那就是《射频电路》和《微波电子线路》
上这两门课的两位老师,都是授课风采卓越,工程经验丰富的大牛。听完总是收获许多。但是总让人有一事不解:微波和射频这两个概念,在现在的工程实践中已经不多区分。二者即没有频率差异,都在干无线通信的频率。功能区别也不大,都在振荡、混频、放大、滤波、匹配。怎么电路形式如此不同。一个在讨论电流电压,一个在聊场分布和模式。到底哪一个才是更“本质”的理论呢?
从教学顺序上看,射频在微波之前。《射频电路》中所使用的器件,和前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以及《模电》可谓一脉相承。只需要扔掉运放,加上交流分析,学习新的拓扑,基本就可以上手了。器件还是那些器件,R L C 三极管 FET 一如最开始见到的那样,是基础元器件。
《微波电子线路》就难一点了,它继承于《电磁场与电磁波》和《微波技术基础》,它的电路处处体现着别扭的感觉。“哎,这里不连续,小心有反射”;“这里阻抗要匹配,我们弄个枝节”;“这里末端是短路,变换一下,就是开路了”;“这个结构不对称,容易激励高次模或者凋落模”。初学的时候,看着奇形怪状的金属结构,变化莫测的分布参数。总给人一种“功能凭嘴说,工作靠玄学”的感觉。
所以从难度上讲,应该是射频比微波简单。
但是不是意味着射频电路的理论,比微波电路理论更“底层”,更“基本”,或者更接近物理本质呢?
恰恰相反,反而是微波电路更本质一些。一个在100MHz工作理想的0402电容,如果要在10GHz依然工作理想,根据频比缩放原理,则需要00040002封装。这是远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射频,或者是模电电路里的基本元器件,在工程中其实是忽略了分布参数的一种近似。而之所以这种近似不影响电路工作,实际上是我们使用的远小于波长的工艺能力的结果。
想一想,100MHz的空气波长高达3m,滤除它大概需要0.01uF的电容,而0402的电容才1mm长,却可以使电容值高达20uF。依靠的,是如下图这样极为精密的加工工艺(这是电容切开后的断面)。
对低频段而言,这样的工艺简直是火星科技。可惜我们并不真的拥有火星科技,集总器件的特性在高频那样不理想也不稳定,不得已还得靠分布电路出手。
想到这些时,我和我的同学调侃:“也许模拟电路本质上是一场骗局,它把用极为出色的工艺制作的器件封装起来,卖一个很低廉的价格,让你以为理论上基本的R L C器件,在工程中也应该是基本的,唾手可得并且性能理想的。直到你突然有一天发现它们不工作了,然后发现自己不得不面对纷繁复杂的分布参数电路,再回头看,才感觉自己以前小看了它们。”
最后聊聊我对未来的一些猜想。尽管分布参数电路更本质一点,但是人们应该还是喜欢集总参数电路,不仅仅是因为它分析更容易。集总参数电路在体积上也更小,更利于集成。在高频段不使用集总元器件,本质上应该算是个工艺问题。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精密工艺更加廉价,比如流片像打PCB一样便宜。器件封装再往下小一个量级。那我想,哪怕是毫米波电路,也不需要懂长线效应那些就能设计。虽然感觉会很遥远,但人总是要有梦想的嘛。(流片如打板,估计得100年以后。本世纪还是期待一下LTCC便宜如打板更靠谱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