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 2060 年中国水稻种植甲烷排放的长期变化:趋势、驱动因素、预测和政策启示

百科   2024-08-19 09:02   德国  

文章信息

文章题目:Long-term changes of methane emissions from rice cultivation during 2000-2060 in China: Trends, driving factors, prediction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发表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影响因子:10.3

第一单位:上海大学

在线日期:2024-08-14

文章内容
仍然不够。在本研究中作者编制了全球 101 个站点的蒸腾测量数据,并使用它们来约束三种基于生物物理数据驱动的蒸腾产品。受限蒸腾量显示,1980-2021 年期间呈显著增加趋势,为 0.61-0.79 毫米/年,而不受约束的蒸腾量则被高估了 8%-32%。研究进一步发现,全球蒸腾量的增加主要是由叶面积指数增加(40%)驱动的,其次是气候变化(19%),但部分被二氧化碳引起的气孔关闭(-38%)和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 3%)所抵消。研究精确估计表明,全球蒸腾量的增加幅度比以前认为的要小,从而提高了对

水稻种植是全球重要的粮食生产活动,但它同时也是甲烷(CH₄)排放的重要来源。甲烷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具有比二氧化碳(CO₂)更强的短期气候变暖潜力,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显著。全球甲烷排放量中约有10%来自水稻种植,特别是在亚洲稻作国家,甲烷排放占到了更大的比例。作为全球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稻田甲烷排放对全球甲烷排放总量有着重要贡献。

在中国,农业活动是甲烷排放的主要来源,约占全国甲烷排放总量的40%以上,而其中水稻种植贡献了中国农业甲烷排放量的42%。这表明,水稻种植的甲烷排放不仅对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有显著影响,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减缓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尽管已有研究估算了中国历史上水稻种植的甲烷排放情况,但关于未来甲烷排放趋势的研究仍然相对有限。特别是,考虑到气候变化、农业技术进步和政策干预等因素,未来水稻种植甲烷排放可能会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将对中国乃至全球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系统地分析过去甲烷排放的变化趋势,并预测在不同情景下未来的排放变化,对于制定有效的减排政策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2000年至2060年期间中国水稻种植甲烷排放的长期变化趋势、驱动因素和预测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具体目标包括:分析过去二十年间中国水稻种植甲烷排放的时空变化,探讨主要驱动因素,并在不同气候变化和政策干预情景下预测未来的排放趋势。

材料与方法

(1)利用基于IPCC指南的排放因子法,结合中国全国及各省的稻田面积数据,计算了2000年至2020年间的甲烷排放量。

(2)采用标准差椭圆法(SDE)和中位中心法(MEC)分析了中国水稻种植甲烷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

(3)通过相关性分析、地理探测器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识别并分析了影响甲烷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耕作管理、气象因素、空间属性和土壤特性。

研究结果

(1)甲烷排放的时空变化

在2000年至2020年期间,中国水稻种植产生的甲烷排放量波动于6.21至6.57 Tg yr−1之间,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尽管全国范围内排放总量变化不大,但区域间的排放变化则较为显著。

研究发现,中国南方地区的甲烷排放量有所减少,而北方地区的甲烷排放量则有所增加。这种区域变化主要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饮食结构的变化、农业技术的进步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有关。特别是在北方,随着稻田面积的扩大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甲烷排放出现了增加的趋势。

通过空间分析工具如标准差椭圆(SDE)和中位中心(MEC),研究发现中国水稻种植甲烷排放的重心正在向北迁移,这可能反映了北方地区稻田面积扩大的趋势。

图1.2000 年至 2020 年中国水田面积变化。


图2. 2000—2020年中国水稻种植甲烷排放变化。


图3.2000—2020年中国各地区水稻面积、水稻产量、甲烷排放量及水稻单位产量甲烷排放量变化。


(2)甲烷排放的驱动因素

稻草添加率(RSA)是影响水稻种植甲烷排放的最重要因素。增加稻草的还田量可以显著提高甲烷排放量,RSA解释了单位面积甲烷排放量变化的32%。施肥量、土壤质地、温度和降水量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甲烷排放量的区域差异。

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化对甲烷排放具有显著影响。较高的温度和充足的降水有利于甲烷产生的微生物活动,从而增加了排放量。未来气候变化将进一步影响这些气象因素,从而影响甲烷排放的趋势。

图4.水稻单位产量CH4排放的驱动因素:(a)单因素检测结果;(b)交互检测结果。


(3)未来预测

在没有额外政策干预的情况下,如果按照当前的生产或需求导向继续发展,甲烷排放可能在未来增加0.3%至5.6%。然而,如果采取措施调整稻草管理(如减少RSA),则可以显著减少甲烷排放,预计可减少9.4%至10.0%。

通过合理的政策干预,如优化稻田管理、推广减排技术等,到2060年,甲烷排放的减少幅度可能达到8.95%至12.01%。这表明,政策制定者需要在气候变化应对和农业生产之间找到平衡,以实现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控制。

图5.五个高解释性驱动因素在其自身类别中的空间变化。


图6.(a)宏观角度不同情景下中国水稻种植CH4排放预测;(b)不同情景下中国水稻产量及需求预测;(c)微观角度不同情景下中国水稻种植CH4排放预测。


图7.基于水稻供需平衡动态调整预测未来水稻种植甲烷排放。


综上,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水稻种植甲烷排放在过去20年中相对稳定,但未来在气候变化和政策干预下可能会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发现为中国制定未来的温室气体减排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农业遥感与作物模型
专注农业遥感、作物模型和农田环境等领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