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花园融入人的活动
雨水花园打造自然草坡、生态旱溪、湿生植物、石板小路和游戏木桩等,解决了雨水收集问题、改善小气候,也为鸟类、动物和微生物提供生存环境,保证生物的多样性。可供休憩玩耍的雨水花园,激发了人们主动探索的兴趣,实现人与自然同生共长,为居住者带来前沿健康社区的居住享受。
天韵水岸有一处示范性雨水花园,既回应了国家大力倡导的海绵城市治理政策,也作为一个科普基地向人们展示海绵城市的原理、倡导自然生态环保的理念。
设计师采用了耐水湿耐干旱的水生植物旱种如鸢尾、菖蒲及透水石材、木材进行设计,尽可能模拟自然,减少景观的维护力度,保证雨水花园能在一定程度内自循环。雨水花园整体显现出非常自然、质朴的状态,植物葱郁而富有生命力。
▲野草、枯木、落叶都自行长成风景的一部分,阳光照耀下,草坪跳动着闪闪浮光,满是生机和野趣。「费纳镇」是一个以人为本、技术先进且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现代住宅社区,采用"开放式社区"的前沿设计理念,旨在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园,而不仅仅是建造一个房子。
项目6区还特别关注雨洪管理,其雨水花园的设计尤为亮眼,这是乌克兰境内第一个该类型项目的实践,花园通过搭配简单的抗洪植物及景观设计,收集多余雨水减轻主排水系统的负担,创造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景观空间。
臻和院项目巷道设计中也巧妙的融合了海绵城市设计的要求, 整个项目共安排了34组1000平米雨水花园。设计力求兼容生态和精致,在植物的选择上结合片植(鸢尾,细叶芒) 地被(肾蕨,沿阶草)和点状种植(旱伞草,竹芋,龟背竹),营造错落有致,点线面结合的软景效果。
苏州旭辉公元·萃庭景观单方造价约为400元,前期通过将软景与硬景的比例控制在4:6来保证成本的实现。作为江苏旭辉海绵系统落地的大区项目,为了营造更具有氛围感和品质感的植物景观,在自然有趣有人情味的愿景下将植物空间结构分为三个层级的雨水花园,将植物以更巧妙、更生态的方式融入社区景观之中,充分利用居住区内各宅间绿地形成生态空间。阳光草坪东西长40米、南北宽15米。为了降低大面积的纯草坪的养护成本,采用常规的草坪与下凹式绿地的有机结合方式,既满足了海绵系统的指标要求,又丰富了草坪上植物组团的景观效果。
同时,在绿地最低处设置多个溢水口,在雨天可以快速收集周围道路上的积水,有效节省道路排水系统费用。为了保证室内良好采光以及南阳台的视线的观感,建筑南侧采用自然式下凹处理手法,利用草本植物、水生植物、多年生花境植物进行植物组团搭配,结合砾石带形成雨水花园空间,既增强了宅间花园的景观效果,又便于建筑的排水及周边绿地的雨水收集。在道路两侧的大片绿地空间,设置了多处低于道路的斑块状雨水花园。硬质铺装与绿地衔接的平道牙设置也经过精心地推敲与设计。雨天,道路上的积水顺着高差自然的排向雨水花园内,节省掉为道路设计排水系统的费用。同时,大面积绿地的积水也会形成天然的排水系统,有效防止内涝。
旋转水滴公园也是一次城市雨水花园的小型实践,充分收集了场地内地面和水滴廊顶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水滴雨水花园剖面图
深圳深湾街心公园以生态方法蓄水、净水,需要时将水加以利用,雨水蓄水池容积为283.5m³,雨水日径流可收集总量为665m³,收集的雨水可用于绿化浇灌和景观补水。海绵系统利用自然做功,实现了自然系统中雨水、风能、动能的循环利用。场地内别具一格的标识性风车,可将风能转化为动能,把湿地中蓄积的雨水抽到水渠桥,成为水景观的起点。10m高的飞瀑下落,经层层台地的滞留、净化,形成叠瀑景观,最终重新回到湿地的水循环中,滋养浇灌湿地水景。
▼水渠桥水景鸟瞰
坐落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内,是由一片普通公园绿地改造而成。雨水花园总面积为436平方米,于2012年建设完工。雨水花园从雨水量、土壤特性、植被选择、灌溉要求、生物多样性、微气候改善以及休闲娱乐7大要素综合考虑,建立了一个多功能的城市绿色景观。
项目实施后,大学开设了为期3年的景观监测课程供学生学习和实践,这也为雨水花园的整体表现提供了大量数据。结果显示,这个雨水花园及辅助设施具有强有力的雨水滞留和储存能力,能够一次性消纳强降雨的前79.76毫米的雨水,远远高于预期。双流绿色建筑产业园是一个兼具创展、研发、办公、生产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园区,展示区景观着重设计了作为未来整体园区的核心雨水花园,建研区主要为员工生活区域,缓林、浅草、微澜、空山、静野、幽谷形成不同的生境,为动物提供多样栖息地,为员工生活提供丰富、趣味的亲自然空间。
我们在园区设计一系列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绿色屋顶和旱溪等多种具备雨水管理功能的LID设施,旨在强化生态系统服务,让园区成为一个具有抗灾力且易于维护的海绵景观典范。建筑周边绿地被充分利用,增加体验自然的机会,丰富的蜜源植物吸引飞舞彩蝶、采蜜昆虫,触手可及的自然吸引工间休息的员工凝神观察,放松身心。
园区中心有较大的绿地空间,通过地形梳理形成山丘微林,屏蔽生产厂房带来的噪音与污染,平衡土方,中心形成湖体,承纳来自园区建筑与场地的雨水。
项目基地位于768创意园区,园区前身为大华电子仪器厂,是我国建国初期156项重点项目之一,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由原苏联设计师设计,是现存为数不多的老工业遗址之一。2009年改造为以知识创新、科研研发、设计创意为主的文创企业聚集地。
屋顶雨水经落水管进入弃流池初步沉淀后,一部分进入循环水景,另一部分通过层层台地滞留、净化、下渗,径流部分获得最长线的行走距离,汇入中心下沉花园。同时道路雨水从开口道牙经过台地净化,干净的雨水也汇入下沉花园。当雨水量超过设计容量时,过多的雨水通过溢流装置进入地下贮水池,雨后泵送回第二层台地循环净化,或用于植物浇灌、洗车等,场地内部雨水自行消解。建设的过程中,下沉花园与上层台地实现土方平衡,减少外运成本。为探索出适宜雨水花园的材料与植物,尝试使用多种新的品类,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追求雨水花园营建的艺术化,尊重和感受雨水之美。
一条转瞬即逝的溪流将大地缝合在别墅之间,形成一个重要的雨水收集渠道,为地下水提供补给,并在雨季迅速的排走地表径流。同时,一个化粪池网络在河流下方平行运行,作为生物生态处理和溢流排放。溪流——充满了半水生开花植物,为回家创造仪式感。正是在这里,生命构成了起伏地景旅程的一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