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药师篇08|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高频易错考点

健康   2024-10-08 00:01   江西  
2024中药师备考文章目录

2024中药师篇01|想清楚为什么要考执业药师,需要什么条件

2024中药师篇02|执业药师报名工作年限证明

2024中药师篇03|执业(中)药师报名步骤说明

2024中药师篇04|执业中药师各科复习方向

2024中药师篇05|执业中药师详细复习时间规划

2024中药师篇06|执业中药师专业知识一高频易错考点

2024中药师篇07|执业中药师专业知识二高频易错考点


考试时间:10月19、20日(倒计时12天)

1. 主要本草典籍:
《神农本草经》是最早的本草学专著;
《本草经集注》首创自然属性分类方法;
《新修本草》为第一部官修本草,开创了图文对照,是第一部药典性本草;
《重修政和本草》为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古本草合刊本;
《本草纲目》中药学巨著。

2. 服用次数:
分服:汤剂通常采用一日2次的服法;年老体弱、久病体虚患者,宜采用少量多次的服药方法,可分为3~4次服用。此外由于治疗疾病的需要,部分药物可日三夜—服用,如麦门冬汤、奔豚汤;
顿服:多用于正气未虚的急重症治疗,年老体虚患者慎用此法,如大黄牡丹皮汤、桑杏汤、瓜蒂散等;
频服:多用于病变在上焦者,如咽喉病,旨在服药时取少量多服的方法,如半夏汤治少阴咽痛;吐药宜小量多次频服;重病、急病可间隔4小时左右服药一次,昼夜不停,以使药效持续;
连服: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多用于急病和危重症的治疗。

3. 五行学说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
“母病及子”“子病及母”两个方面。
母病及子:如肾精亏虚不能资助肝血而导致肝肾精血亏虚证;肾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而导致肝阳上亢证等;
子病及母:如心血不足累及肝血亏虚导致的心肝血虚证;心火旺盛引动肝火导致心肝火旺证等。
(2)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
“相乘”“相侮”两个方面。
相乘:是相克太过致病。如肝气郁结或肝气上逆,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即“木旺乘土”;或因脾胃虚弱导致肝脾不调或肝胃不和证,即“士虚木乘”;
相侮:是反向克制致病。如暴怒导致肝火亢盛,肺金无力制约肝木,反遭肝火反向克制即“木火刑金”;脾土虚衰不能制约肾水,出现全身水肿,即“土虚水侮”。

4. 气的生理功能:
推动作用:激发和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血液的循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
温煦作用:人体体温的恒定;
防御作用:护卫肌表,与侵入体内的各种邪气斗争;
固摄作用:防止精、血、津液等物质无故流失,维护脏腑器官各自位置的相对恒定;
气化作用: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
营养作用:脏腑经络功能减退、皮毛枯槁、耳目失聪等即是营养作用失常的表现。

5. 望舌质的临床意义:
①糙苔:苔面粗糙刺手——
热盛津伤或阴液亏耗
②滑苔:苔面水分过多、扪之滑利而湿——
水湿内停
③腻苔:舌面上覆盖着一层浊而滑腻的苔垢,颗粒细腻致密,刮之难去——主
湿浊、痰饮、食积
④腐苔:苔质颗粒较大,松软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刮之易脱——主
食积、痰浊
⑤光剥舌(镜面舌):舌面光洁如镜——
胃阴枯竭、胃气大伤
⑥花剥舌:舌苔剥落不全,剥脱处光滑无苔——胃的
气阴两伤

6. 望咽喉:
①咽喉红肿而痛——
肺胃积热
②色鲜红娇嫩,疼痛不甚——
阴虚火旺
③红肿溃烂,有黄白腐点——
肺胃热毒壅盛
④有灰白色假膜,擦之不去,重擦出血,且随即复生——白喉(
肺热阴伤之证)。

7. 气血同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气滞血瘀证:临床常见胸胁胀满走窜疼痛,性情急躁,并兼见痞块刺痛拒按,舌紫暗或有疲斑等。妇女还可见月经闭止,或痛经、经色紫暗有块,乳房胀痛等症状。一般以病程较长和肝经循行部位的疼痛痞块为辨证要点;
气血两虚证:临床常见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等。多以气虚与血虚的症状同见为辨证要点;
气不摄血证:临床常见出血的同时,见有气短,倦怠乏力,面色苍白,脉软弱细微、舌淡等气虚的症状。多以出血和气虚症状同见为辨证要点,脾有统摄血液在脉中运行和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所以气不摄血证,也常可见到脾虚的症状;
气随血脱证:临床常见大量出血的同时,见面色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甚至晕厥,脉微细或弱等症。多以大量出血时,随即出现气脱的症状为辨证要点。

8. 肾病:
肾阳虚:全身功能低下 + 寒象;
肾阴虚:肾病主要症状 + 阴虚内热;
肾精不足: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成人早衰、生殖功能减退;
肾气不固:肾和膀胱不能固摄;
肾不纳气: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加重。

9. 问口味异常:
①口苦,多见于
热证
②口甜而腻,多属
脾胃湿热
③口中泛酸,多为
肝胃蕴热
④口中酸馊,多为
食积内停
⑤口淡乏味,常见于
脾虚不运

10. 问饮水:
①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属
瘀血
②渴喜热饮,饮量不多或口渴欲饮,水入即吐,小便不利,属
痰饮
③口渴不多饮,属
热入营血

11. 糖耐量降低(IGT)的临床意义:
糖代谢正常与糖尿病间的过渡阶段(或糖尿病前期);
严重肝病
③其他: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胰腺炎、胰腺癌等。

12. ALP增高见于以下情况:
骨损伤、骨疾病、变形性骨炎症(Paget病),使成骨细胞内有高度的ALP释放入血;
②纤维骨炎、
骨折恢复期、佝偻病、骨软化症、成骨不全等,因ALP生成亢进而血清ALP或活性升高。

13. 标本缓急:
急则治标:鼓胀患者,大出血患者,又如慢性病患者复感外邪。
缓则治本:肺痨咳嗽,又如急性热病时,后期伤阴。
标本兼治:大便燥结,证属邪热里结为标,阴液受伤为本,标本俱急。又如虚人感冒,治宜益气解表,益气为治本,解表即是治标。

14. 扶正解表法适用于体虚外感表证。体虚随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不同,又分为益气解表法、养血解表法、滋阴解表法、助阳解表法四种:
益气解表法:适用于气虚外感表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浮无力;
养血解表法:适用于血虚外感表证,症见头痛身热,微寒无汗,面色不华,唇甲色淡,心悸头晕,舌淡苔白,脉细等;
滋阴解表法:适用于阴虚外感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干咳少痰,手足心热,心烦,口渴,咽干,舌红,脉细数;
助阳解表法:适用于阳虚外感表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等表证外,兼见形寒肢冷,面白声微,舌淡苔白,脉浮无力。

15. 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
(1)阴阳偏盛:
①阳偏盛:阳盛则热,属实热证。治疗以
“热者寒之”,又称“治热以寒”; 
②阴偏盛:阴盛则寒,属实寒证。治疗以
“寒者热之”,又称“治寒以热”
(2)阴阳偏衰:
③阳偏衰:阳虚则寒,属虚寒证,阴病。治疗以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又称“扶阳益火’’‘‘阴病治阳”
④阴偏衰:阴虚则热,属虚热证,阳病。治疗以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又称“滋阴壮水”“阳病治阴” 

16. 咳嗽治法:
①风寒袭肺: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②风热犯肺: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③风燥伤肺: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④痰湿蕴肺:
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⑤痰热郁肺: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⑥肺阴亏耗:
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17. 咳嗽风热犯肺证:
【症状】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咳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喉燥咽痛,口渴,
鼻流黄涕,头痛,肢楚,恶风身热。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剂应用】基础方剂
桑菊饮加减。
【中成药应用】
桑菊感冒片,急支糖浆,羚羊清肺颗粒,风热咳嗽胶囊

18. 不寐心胆气虚证:
【症状】虚烦不眠,
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方剂应用】
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
【中成药应用】
柏子养心丸

19. 便秘虚秘证:
【症状】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
汗出短气,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益气润肠。
【方剂应用】
黄芪汤加减。
【中成药应用】
便秘通,便通胶囊,芪蓉润肠口服液,苁蓉通便口服液

20. 中风基础方剂应用:
①风痰入络:
真方白丸子
②风阳上扰:
天麻钩藤饮 ;
③气虚血瘀:
补阳还五汤

21. 汗证基础方剂应用:
①肺卫不固:
玉屏风散
②心血不足:
归脾汤 ;
③阴虚火旺:
当归六黄汤
④邪热郁蒸:
龙胆泻肝汤

22. 癃闭中成药应用:
①膀胱湿热:
八正合剂、清淋颗粒
②湿热瘀阻:
癃清片、前列通瘀胶囊、 前列通片、癃闭舒胶囊
③肾阳衰惫:
济生肾气丸、金匮肾气丸

23. 郁证中成药应用:
①肝气郁结:
逍遥丸、丹栀逍遥丸、越鞠丸
②痰气郁结:
舒肝平胃丸
③心神失养:
脑乐静、脑力静糖浆
④心脾两虚:
归脾丸、人参归脾丸

24. 积聚中成药应用:
①肝气郁结:
逍遥丸、木香顺气丸、宽胸舒气化滞丸; 
②气滞血阻:
中华肝灵胶囊、肝脾康胶囊、 阿魏化痞膏
③瘀血内结:
鳖甲煎丸、化癥回生片
④正虚邪结:
和络舒肝胶囊、慢肝养阴胶囊

25. 粉刺中成药应用:
①肺经风热:
化瘀祛斑胶囊
②胃肠湿热:
消痤丸、金花消痤丸、清热暗疮片
③痰湿瘀滞:
当归苦参丸

26. 乳痈中成药应用:
①气滞热壅:
活血解毒丸、活血消炎丸
②热毒炽盛:
牛黄化毒片、九一散

27. 痔中成药应用:
①风伤肠络:
槐角丸、 参蛇花痔疮膏、痔疮片、痔康片
②脾虚气陷:
补中益气丸、补气升提片、 消痔丸
③湿热下注:
地榆槐角丸、消痔软膏、肛泰栓、痔特佳片
④气滞血瘀: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痔宁片

28. 月经过少中成药应用:
①肾虚证 :
妇宁康片、巴戟口服液、调经促孕丸
②气血亏虚:
十二乌鸡白凤丸、八珍益母丸、驴胶补血颗粒、养血当归糖浆
③痰湿证:
益母丸、二陈丸
④血瘀证:
益母草颗粒、复方益母草膏、 调经活血片、加味八珍益母膏

29. 绝经前后诸证中成药应用:
①阴虚火旺:
更年安片、更年宁心胶 囊、 灵莲花颗粒
②脾肾阳虚:
龙凤宝胶囊
③肝郁肾虚:
女珍颗粒、坤宝丸

30. 鼻渊风热蕴肺证:
①【中成药应用】利鼻片,鼻渊通窍颗粒,鼻渊片,鼻舒适片
②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鼻渊片;孕妇慎用利鼻片。外感风寒或肺脾气虚者慎用利鼻片,且本品含有细辛、苍耳子,不宜过量、久用。脾虚腹胀者及运动员慎用鼻渊通窍颗粒

31. 积滞脾虚夹积证:
【症状】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肢倦,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大便溏稀酸腥,夹有乳片或不消化食物残渣。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滑,或指纹淡滞。
【治法】健脾助运,消食化滞。
【方剂应用】基础方剂
健脾丸加减。
【中成药应用】
健胃消食片,小儿胃宝丸

32. 藏医药部分重要常用方剂简介:
二十五味松石丸 :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化痰;
仁青芒觉 :清热解毒,益肝养胃,明目醒神,愈疮,滋补强身;
仁青常觉 :清热解毒,调和滋补;
七味红花殊胜丸 :清热消炎,保肝退黄,用于新旧肝病,巩膜黄染,食欲不振等;
萨热十三味鹏鸟丸 :消炎止痛,通经活络,醒脑开窍;用于中风。

33. 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
①虫蛀:白芷、
北沙参、薏苡仁、柴胡、大黄、鸡内金、当归、党参(当归、党参虫蛀后易泛油);
②霉变:牛膝、
天冬、马齿苋、菊花、蕲蛇、五味子、人参、独活、紫菀。

34. 中成药剂型与贮藏要求:
(1)密闭:散剂、茶剂、
栓剂(应在 30℃以下)、膏药(阴凉处)、胶剂、凝胶剂(应防冻)、锭剂(阴凉干燥处)、鼻用制剂、洗剂、涂膜剂。
(2)密封:
丸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贴膏剂、滴丸剂、搽剂;含挥发性药物或易吸潮药物的散剂和茶剂:密封;
②喷雾剂、
软膏剂、糖浆剂(干燥处):避光,密封;
③煎膏剂、
合剂、酒剂、露剂:密封置阴凉处。

35. 洋金花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①洋金花属于毒性中药,用量为
0.3~0.6g
②宜入丸散;亦可作卷烟分次燃吸(每日不超过
 1.5g);
③外用适量;
外感及痰热咳喘、青光眼、高血压及心动过速者禁用。

36. 证候禁忌:
①阴虚内热慎用
苦寒清热药
②阴虚津亏忌淡渗利湿药;
③月经过多、崩漏忌
破血逐瘀之品
④脱证神昏忌
香窜的开窍药
⑤表邪未解忌
固表止汗药 
⑥湿热泻痢忌
涩肠止泻药
⑦虚喘、高血压、失眠慎用
麻黄 
⑧湿盛胀满、水肿忌
甘草
⑨麻疹已透、阴虚火旺忌
升麻
⑩肝功能障碍忌
黄药子

37. 部分有毒中药举例:
①水蛭:小毒;
1-3g;
②山豆根:有毒;
3-6g;
③北豆根:小毒;
3-9g;
④白果:有毒;
5-10g;
⑤吴茱萸,小毒;
2~5g。

38. ①不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重感灵片、金羚感冒片、贯黄感冒颗粒
②不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
强力感冒片、抗感灵片、新复方大青叶片、精制银翘解毒片(胶囊)。

39. 碱性中药如硼砂、红灵散、女金丹、痧气散等,能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等排泄减少,吸收增加,血药浓度上升,药效增加20~80倍,同时增加脑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使耳毒性增加,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耳聋,故长时间联用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40. 枳壳不同炮制品的正确应用:
血府逐瘀汤(生:较峻烈,偏于行气宽中除胀); 
槐花散(麸炒:缓和烈性,偏于理气健胃消食)。

41. 中成药之间的配伍应用:
①功效相似,协同增效:
附子理中丸与四神丸归脾丸与人参养荣丸脑立清胶囊(片)与六味地黄丸
②功效不同,提高主药功效:
二陈丸与平胃散乌鸡白凤丸与香砂六君丸
③抑制或消除偏性或副作用:
舟车丸与四君子丸金匮肾气丸与麦味地黄丸、生脉散或参蛤散
④因治疗需要,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内服艾附暖宫丸,外贴十香暖脐膏;内服六神丸,外用冰硼散吹喉。

42. 黄芪、人参、女贞子、刺五加、当归、山茱萸等,与西药化疗药联用,可降低患者因化疗药而导致的白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

43. 含雄黄的中成药:牛黄解毒丸(片)、六神丸、喉症丸、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牛黄镇惊丸、牛黄抱龙丸、牛黄至宝丸、追风丸、牛黄醒消丸、紫金锭(散)、三品等。

44. 何首乌的不良反应表现:全身乏力、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厌油等)、黄疸表现(尿黄、目黄、皮肤黄染等)、实验室检查异常(胆红素及转氨酶升高等)。总体来看所致肝损伤病例一般属轻、中度,多呈可逆性。

45. 心的生理功能:
①主
血脉(推动、化生);
②主
神明(主宰生命活动和主宰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的功能); 
③心为“
五脏六腑之大主”。

46. 肝的生理功能:
(1)主疏泄(
喜条达而恶抑郁, 中心环节是调畅全身气机:①调畅情志;②协调脾胃升降;③促进胆汁生成与排泄;④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⑤调畅排精行经);
(2)主藏血(
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
(3)主升主动,故称
“刚脏” 。

47.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主要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等。
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或平肝和胃的治法,又称疏肝健脾法、调和肝胃法,适用于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之证。具体应用时,对木旺乘土之证,以抑木为主,扶土为辅;对土虚木乘之证,以扶土为主,抑木为辅。
培土制水法:健脾利水以制约水湿停聚的治法,又称敦土利水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溢而致水肿胀满的证候。
佐金平木法:滋肺阴、清肝火的治法,又称滋肺清肝法。适用于肺阴不足,肝火上逆犯肺之证。若因肝火太盛,耗伤肺阴的肝火犯肺之证,又当以清肝火为主,兼以滋肺降气。
泻南补北法:泻心火、补肾水的治法,又称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未济,心肾不交之证。

48. 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主要有滋水涵木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益火补土法等。
滋水涵木法:通过滋补肝肾之阴,以涵敛潜制肝阳的治法,又称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适用于肾阴亏虚,不能涵养肝木,而致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肝阳偏亢之“水不涵木”证。
金水相生法:滋补肺肾阴虚的治法,又称补肺滋肾法、滋养肺肾法。适用于肺阴虚不能布津以滋肾,或肾阴亏虚,不能上荣于肺,而致肺肾阴虚的病证。
培土生金法:通过补脾益气而补益肺气的治法,又称补养脾肺法。适用于脾胃气虚,生化减少,而致肺气失养的肺脾气虚证。
益火补土法:温肾阳以补脾阳的治法,又称温肾健脾法(火,在此是指命门之火,而非心火。益火,补益命门之火,即温肾阳之法)。

49. 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湿为阴邪, 易
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可见胸闷脘痞,小便短涩、大便不爽等症状。此外,脾阳不振,运化水湿功能减弱,出现腹泻、尿少、水肿、腹水等病症);
②湿性重浊(可见
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懒沉重);
湿性黏滞(可见排出物及分泌物多滞涩而不畅,疾病多缠绵难愈);
④湿性趋下,易伤
阴位

50. 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寒为阴邪,
易伤阳气
②寒性凝滞,
主痛
③寒性
收引(可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脉紧,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

51. 闻声音:
谵语:神识昏糊、胡言乱语、声高有力,常见于热扰心神的实证;
郑声: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属于心气大伤、精神散乱的虚证。

52. 闻声音:
①若言语粗鲁、狂妄叫骂、失去理智控制的为狂言,常见于狂证,是痰火扰心所致;
②喃喃自语、讲话无对象、见人便停止的是独语,常见于癫证,多是
心气虚、精不养神的表现;
③而语言謇涩,则多属于
风痰上扰的病变。

53. 黄色的临床意义:主虚证、湿证
①面色淡黄,枯稿无泽,称为萎黄,多属
脾胃气虚、营血不能上荣之故。
②若面色黄而虚浮,称为黄胖,多是
脾气虚衰、湿邪内阻所致。
③如面、目、身俱黄,称为黄疸,其中黄而鲜明如橘子色者,为阳黄,多属
湿热。黄而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多属寒湿

54. 五色主病:
①白色: 
虚寒证、失血证。白而虚浮,阳气不足;淡白消瘦,营血亏损;突然面色苍白,阳气暴脱。剧烈腹痛见面色苍白,属阴寒凝滞、经脉拘急
②黄色: 
虚证、湿证。萎黄为脾虚,黄胖为脾虚湿盛;色黄而鲜明如橘子色者,为阳黄,多属湿热;黄而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多属寒湿
③ 赤色: 
热证,戴阳证
④青色: 
寒证、痛证、瘀血证及惊风证。面色青灰,气虚血瘀
⑤ 黑色: 
肾虚、水饮证、瘀血证。目眶黑色,肾虚水泛、寒湿带下;面黑干焦,肾精久耗

55. 代脉与主病:
【脉象】脉来缓弱而有规则的歇止,
间歇时间较长
【主病】主
脏气衰微。风证、痛证、七情惊恐、跌仆损伤诸病而见代脉,多属因病而致脉气不能衔接,与脏气衰微或“一脏无气”的代脉有所不同。

56. 结脉与主病:
【脉象】脉来缓慢而有不规则的间歇。
【主病】主
阴盛气结、寒痰瘀血。寒痰瘀血,气结不行,脉气阻滞,故也见结脉。

57. 和法原为和解少阳而设,适用于病在半表半里的少阳证。后世医家在和解少阳法的基础上,扩展出调和肝脾法、调和肠胃法等。
和解少阳法:适用于邪犯少阳之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调和肝脾法:适用于肝气郁结,横犯脾胃,或脾虚不运,肝失疏泄,肝脾不和之证。症见胸闷胁痛,院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溏泄,或妇女乳房胀痛,月经不调及痛经等。
调和肠胃法:适用于肠胃不和证。症见心下痞硬,满闷不舒,欲呕不食,或肠鸣下利等。

58. 由于里寒证病情的不同。温里法又分为温中祛寒法、回阳救逆法、温经散寒法三种。
温中祛寒法:适用于中焦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肢体倦怠,手足不温,恶心呕吐,腹痛泄泻,口淡不渴。舌苔白滑,脉沉迟。
回阳救逆法: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证。症见四肢顾逆,恶寒蜷卧,吐利腹痛,下利清谷。脉沉细或沉微。
温经散寒法:适用于寒滞经脉之证。症见腰、腿、足等部位疼痛,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

59. 时行感冒:
【症状】突然发热,高热不退,甚则寒战,周身酸痛,无汗,咳嗽,口干,咽喉疼痛,伴明显全身症状,呈现流行性发作。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方剂应用】基础方剂
清瘟败毒饮加减。
【中成药】
清瘟解毒片、连花清瘟胶囊、维 C 银翘片、银翘伤风胶囊 

60. 风寒感冒:
【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痛,或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咽痒,咳嗽,痰吐稀白。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剂应用】基础方剂
荆防败毒散加减。
【中成药应用】
荆防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感冒软胶囊、九味羌活丸、葛根汤颗粒

61. 喘证风寒闭肺证:
【症状】喘咳气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色白稀薄而带泡沫,兼头痛鼻塞、无汗、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平喘。
【方剂应用】基础方剂
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中成药应用】
小青龙胶囊、风寒咳嗽颗粒,苓桂咳喘宁胶囊,桂龙咳喘宁胶囊

62. 喘证痰热壅肺证:
【症状】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稠黏色黄,或夹血痰,伴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喜冷饮、咽干、面红、尿赤、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方剂应用】基础方剂
桑白皮汤加减。
【中成药应用】
清肺消炎丸,葶贝颗粒

63. 肺胀肺肾气虚证:
【症状】胸部膨满,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咳嗽,痰白如沫,咳吐不利,胸闷心慌,形寒汗出,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尿有余沥。舌淡或暗紫,脉沉细无力,或结、代。
【治法】补肺摄纳,降气平喘。
【方剂应用】基础方剂
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加减。
【中成药应用】
参茸黑锡丸,百令胶囊

64. 心悸瘀阻心脉证:
【症状】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治法】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剂应用】基础方剂
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中成药应用】
血府逐瘀口服液、七叶神安片、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

65. 心悸心阳不振证:
【症状]】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剂应用】基础方剂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中成药应用】
参仙升脉口服液、心宝丸、芪苈强心胶囊

66. 胸痹气虚血瘀证:
【症状】胸痛隐隐,遇劳则发,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悸自汗。舌胖有齿痕,色淡暗,苔薄白,脉弱而涩,或结、代。
【治法】益气活血,通脉止痛。
【方剂应用】基础方剂
补阳还五汤加减。
【中成药应用】
芪参益气滴丸、参桂胶囊、心力丸、活心丸

67. 胸痹气阴两虚:
【症状】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头晕,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缓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方剂应用】基础方剂
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 
【中成药应用】
益心胶囊、益心舒胶囊、益心通脉颗粒、冠心生脉口服液、洛布桑胶囊

68. 胃痛湿热中阻证:
【症状】胃院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不欲饮,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方剂应用】基础方剂
清中汤加减。
【中成药应用】
木香槟榔丸,中满分消丸,胃痛宁片

69. 胃痛胃阴亏耗证:
【症状】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咽燥,口渴思饮,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方剂应用】基础方剂
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中成药应用】
胃尔康片,胃乐新颗粒,胃安胶囊,阴虚胃痛颗粒

70. 泄泻肾阳虚衰证:
【症状】黎明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完谷不化,腹部喜暖,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
【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方剂应用】 基础方剂
四神丸加减。
【中成药应用】
四神丸,桂附理中丸,固本益肠丸,肠胃宁片

71. 泄泻脾胃虚弱证:
【症状】大便时溏时泻 ,迁延反复,食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 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方剂应用】基础方剂
参苓白术散加减。
【中成药应用 】
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参苓健脾胃颗粒

72. 肝阳头痛:
【症状】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或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
【方剂应用】基础方剂
天麻钩藤饮加减。
【中成药应用】
天麻钩藤颗粒、天麻首乌片、清脑降压片、脑立清丸

73. 瘀血头痛:
【症状】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或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方剂应用】基础方剂
通窍活血汤加减。
【中成药应用】
血府逐瘀口服液、通天口服液、逐瘀通脉胶囊、丹七片 

74. 消渴气阴两虚证:
【症状】口渴引饮,咽干口燥,多食善饥,倦怠乏力,便溏溲多,或形体消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方剂应用】基础方剂
七味白术散加减,可合生脉散益气生津止渴。
【中成药应用】
参精止渴丸,参芪降糖胶囊,消渴丸

75. 消渴阴阳两虚证:
【症状】小便频数,甚则饮一溲一,咽干舌燥,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苔白少津,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阳滋肾。
【方剂应用】基础方剂
肾气丸加减。
【中成药应用】
金匮肾气丸

76. 水肿水湿浸渍证:
【症状】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治法】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方剂应用】基础方剂
五皮散合胃苓汤加减。
【中成药应用】
肾炎消肿片

77. 水肿肾阳衰微证:
【症状】水肿反复消长不已,面浮身肿,腰以下甚,按之凹陷不起,尿量减少或反多,腰酸冷痛,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㿠白,甚者心悸胸闷,喘促难卧,腹大胀满。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方剂】基础方剂
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中成药应用】
肾炎舒颗粒,肾炎康复片,肾康宁片

78. 虚劳阳虚证:
【症状】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口淡不渴,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大便溏薄。舌体胖,舌质淡,苔白滑,脉沉迟。
【治法】补阳温中。
【方剂应用】基础方剂
附子理中汤加减。
【中成药应用】
补白颗粒。

79. 虚劳阴虚证: 
【症状】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舌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生津。
【方剂应用】基础方剂
沙参麦冬汤加减。
【中成药应用】
人参固本丸,河车大造丸

80. 瘾疹风热犯表证:
【症状】风团鲜红,灼热剧痒,遇热则剧,得冷则减;伴有发热,恶寒,咽喉肿痛。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止痒。
【方剂应用】基础方剂
消风散加减。
【中成药应用】
消风止痒颗粒,荆肤止痒颗粒,皮敏消胶囊  

81. 瘾疹风寒束表证:
【症状】风团色白,遇寒加重,得暖则减;伴恶寒,口不渴。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止痒。
【方剂应用】基础方剂
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
【中成药应用】
荆防颗粒,肤痒颗粒

82. 月经后期血虚证:
【症状】月经周期延后,经量少,色淡红,质清稀,或小腹绵绵作痛;或头晕眼花,心悸少寐,皮肤不润,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血益气调经。
【方剂应用】基础方剂
大补元煎加减。
【中成药应用】
复方益母草膏,四物益母丸

83. 月经先后无定期肾虚证:
【症状】经行或先或后,量少,色淡暗,质稀薄;或腰骶酸痛,或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肾调经。
【方剂应用】基础方剂
固阴煎加减。
【中成药应用】
鹿胎胶囊

84. 口疮方剂、中成药应用:         
①心脾积热:方剂:
凉膈散 ;中成药:牛黄清胃丸、导赤丸
②脾肾阳虚:方剂:
附子理中丸合金匮肾气丸;中成药: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辅助治疗。

85. 咽喉肿痛方剂、中成药应用:
①风热外袭:方剂:
疏风清热汤;中成药:清咽利膈丸、金嗓开音丸、复方鱼腥草片
②火毒上攻:方剂:
清咽利膈汤 ;中成药:板蓝根颗粒、 六神丸
③虚火上炎:方剂:
养阴清肺汤或知柏地黄丸;中成药:知柏地黄丸、金参润喉合剂、玄麦甘桔含片

86. 泛油:当归、苍术;柏子仁、桃仁、杏仁;牛膝、麦冬、天冬、熟地、黄精

87. 易变色饮片:月季花、白梅花、玫瑰花、款冬花、红花、山茶花、金银花、扁豆花、橘络、 佛手、通草、麻黄等。

88. 含淀粉多的药材和饮片,天麻、山药、粉葛根、葛根等,应贮于通风、干燥处,以防虫蛀。

89. 含挥发油多的药材和饮片,如薄荷、当归、川芎、荆芥等,贮藏时室温不可太高,否则容易走失香气或泛油,应置阴凉、干燥处贮存。

90. 含糖分及黏液质较多的饮片,如肉苁蓉、熟地黄、天冬、党参等,应贮于通风干燥处

91. (1)含有毒成分:
大活络丸与天麻丸,均含附子;
朱砂安神丸与天王补心丸,均含朱砂;
(2)含相同成分:
复方丹参滴丸和速效救心丸,均含冰片。

92. “十八反”:海藻:心通口服液、内消瘰疬丸;甘遂:祛痰止咳颗粒。甘草:橘红痰咳颗粒、通宣理肺丸、镇咳宁胶囊

93. 中成药联用的配伍禁忌:
①附子:
大活络丸、 尪痹冲剂、天麻丸、人参再造丸。川贝、半夏:川贝枇杷露、蛇胆川贝液、通宣理肺丸
②郁金:
利胆排石片、胆宁片、胆乐胶囊。丁香(母丁香) :六应丸、妙济丸、紫雪散、纯阳正气丸、苏合香丸

94. 仙灵骨葆胶囊不良反应表现包括恶心、呕吐 、皮疹、瘙痒、腹痛、腹泻、腹胀、心悸、胸闷、肝功能异常、肝细胞损害等。

95. 维C银翘片不良反应表现:
①皮肤及附属器损害,表现为全身皮疹伴瘙痒、
严重荨麻疹、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②消化系统损害,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全身性损害,表现为
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昏厥;
③泌尿系统损害,表现为间质性肾炎;
④血液系统损害,表现为白细胞减少、
溶血性贫血

96. 珍菊降压片不良反应表现:
①消化系统表现为肝功能异常、
黄疸、胰腺炎等;
②精神神经系统表现为头晕、视物模糊、运动障碍、麻木;
③皮肤及附件损害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全身水疱疹伴瘙痒等;
④代谢和营养障碍表现为
低钾血症、低氯血症、低钠血症;有肾功能异常、心前区疼痛、心律失常、白细胞减少等个例报告。

97. 服药温度:
①温服:一般汤剂均适宜温服,对于丸、散、胶囊、片剂等固体剂型,除有特殊规定外,通常用温开水送服。温服一方面可和胃益脾,避免损伤脾阳,如补益类的汤药以及散寒的
当归四逆汤等;另一方面可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如乳香、没药、瓜蒌仁等。
②热服:适用于
解表药、寒证药以助药力。如解表药需趁热服用,服后须温覆衣被,或啜热稀粥以助发汗,如桂枝汤、麻黄汤。治疗寒证用热药宜热服,如出现真热假寒之证也应寒药热服。
③冷服:通常适用于
解毒药、止吐药、热证药、清热祛暑药。如中毒患者服用热药易促进毒药扩散,因此冷服为宜。治疗热证用寒药宜冷服,如玉女煎清胃滋阴,治水亏火盛、烦热干渴,即宜冷服。如出现真寒假热之证也应热药冷服,以防格拒药势。此外如蚕矢汤、鸡鸣散等,古人亦要求冷服。

98. 痰饮的致病特点:
阻滞气血运行
影响水液代谢
③易于蒙蔽心神;(痰饮易于蒙蔽心神,使心神活动失常,出现
头晕目眩、精神不振等症,甚则出现神昏谵妄,或引起癫、狂、痫等疾病;阻滞气血运行,气血运行不畅,会出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甚至半身不遂、阴疽流注等。)④致病广泛。变幻多端

99. 未病先防:
①扶助正气,提高抗病能力(
重视精神调养、加强身体锻炼、注意生活起居、人工免疫);
②消灭病邪,防止邪气侵害(
药物杀灭病邪、讲究卫生、避免病邪侵害、防范各种外伤)。

100. 痛经肝肾亏虚证:
【症状】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经行量少,色暗淡,质稀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红,苔薄,脉沉细。
【治法】益肾养肝,缓急止痛。
【方剂应用】基础方剂
调肝汤加减。
【中成药应用】
安坤赞育丸,复方乌鸡口服液

报名成功后,有求必应群的考友凭借 报名截图进24执业中药师必过群。

医心医考
康康老师中医考试分享号。 厚德载物,和而不同;自强不息,超越兼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