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大全Prompter」>右上角...>设为星标
大家好,我是大全,90 后宝爸,BAT 大厂架构师,专注于输出 AI 入门 + AI 提示词内容,全国最大 AI 俱乐部教练,关注我一起进步。
最近,国内很多大厂都推出了自己的大模型,比如百度的ERNIE和讯飞的模型,
但这些“首发”的模型表现不如人意,反而是一些新晋选手,比如KIMI、豆包等初创公司的模型更受欢迎。
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全来和大家聊聊其中的几个原因。
1. 数据质量:大厂“多”,不一定“好”
大厂有海量数据资源,看起来优势明显,但这些数据不全是优质的。
要想训练出好的大模型,需要是“精心挑选和处理”过的数据,而不是随便堆一堆数据。
大厂的资源是多,但数据处理这块,未必比得上那些专注于小而精的初创公司。
KIMI和豆包的团队在数据选择上就特别的用心,靠着优质数据,模型效果自然会更好。
2. 算力:有钱有设备,但不一定效率高
大厂硬件资源确实强,动不动就是一堆GPU和TPU,训练速度快。
但资源多并不代表效率高,分布式训练、算法优化这些并不是靠硬件堆就行。
反而是初创公司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往往会用更聪明的方法提升效率,最大化利用每一分算力。
像KIMI和豆包团队,小而精,更懂得资源的高效使用。
3. 算法策略:大厂急着上线,初创公司细水长流
大厂急着“抢跑”,就像百度,最早版本的ERNIE是基于BERT的架构改的,后来ChatGPT火了,又得重新来。
这样的策略短时间内能跟上节奏,但少了很多创新优化。
KIMI等初创公司不着急,他们在长文本处理上做了很多优化,算法上更精细,效果自然比那些追求“先出活”的大厂好。
4. 团队文化:大厂复杂,初创公司一条心
大厂内部复杂,部门多、利益纠葛多,研发效率往往打折扣。而初创公司更简单直接,团队目标一致,沟通顺畅,执行力更强。
KIMI和豆包的团队靠这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精神,能更快更好的迭代优化模型,打磨出更优的产品。
所以,说到底,大模型的竞争不只是比资源和钱,更是比谁更懂得如何用好这些资源。
大厂有它们的优势,但也有不少掣肘,初创公司凭着“专注、敏捷、高效”风格,在这场比赛中脱颖而出。
对啦,大全之前写了一篇阅读达6万的 kimi 详细使用教程,大家也可以看看:
AI工具:别再只会对话聊天,9 个 Kimi 高阶用法,80%的人都不知道!
AI 提示词:Kimi 一键生成万字长文?90%的人都没用过!
老规矩,学废了点个赞或在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