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每五个学生中,就有一个被霸凌过。
2015 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针对 10 个省市的 5864 名中小学生调查显示,有 32.5% 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校时遭遇不同程度的校园欺凌。
近些年来,校园霸凌\欺凌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当一些霸凌行为发生时,家长们自然而然会拉响警报。比如,在国产动画片《如果我是英雄》出现的肢体霸凌,胎记女孩遭受拳打脚踢。
亦或是之前北京某小学老师带有侮辱和孤立性的言语霸凌,引发众怒。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非常常见的霸凌,但也是最不易察觉的霸凌,就在孩子身边——开玩笑(Teasing)。
我们为什么要警惕开玩笑?
开玩笑确实是一种交流方式。不过当玩笑越界的时候,就变成了一种不易察觉的霸凌。
目 录
当玩笑越界,变成了霸凌
开玩笑和霸凌的区别
孩子应该如何应对?
当玩笑越界,变成了霸凌
在生活中,有些人会用开玩笑作为一种有趣的方式表达与他人的亲近关系和友谊。
确实,开玩笑有着令人愉快的一面,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游戏性玩笑(Playful Teasing)。这一类玩笑可以为人们创造出相互的快乐和共同的幽默,开玩笑的人情商高,语气和蔼,面带微笑;被开玩笑的人也开开心心并不苦恼。
游戏性玩笑是一种积极的情感联结,拉近彼此的社交距离。
不过呢,这种开玩笑行为其实并不简单,属于高级的认知活动,要求双方的「读心」能力——说者有心,了解对方的期望并预测可能的反应;听者有意,判断玩笑的意图是积极的。
有研究表明,只有年龄较大的儿童和青少年会将开玩笑视为潜在的积极的互动,年幼的孩子更多的认识到玩笑消极的一面。
并且玩笑也有着很极端的另外一面——攻击性。如果攻击性成分占主导地位时,玩笑可能会被赋予敌意色彩,甚至升级为霸凌行为,造成对他人的伤害和关系的破坏。
正是因为玩笑的意图容易模棱两可,又有着极端的二分法则——游戏性和攻击性,所以很多时候带有攻击性的、甚至是霸凌的话语,伪装成为“无辜的玩笑”而说出来。
开玩笑和霸凌的区别
美国一项基于三次全国性调查的研究显示,最常见的校园霸凌形式中就有“口头侮辱、骂人、起恶意的绰号、散布谣言和社交排斥与孤立”等等,而这些行为的前身很可能就是带有攻击成分的开玩笑。
这是校园里不罕见的一幕,一个孩子或者一群孩子对着另一个孩子起哄:
“四眼,哈哈。”
“你这个体型,凳子看了都摇头。”
如果被开玩笑的孩子生气了,那么变回得到这样的回应:
“我只是在开玩笑。”
“别生气啊!不要这么小气啊。”
在生活中,比起肢体霸凌和一些严重的言语霸凌,我们可能认为这种玩笑话不算什么。
但是,我们需要重视并告诉孩子,如果别人玩笑的话语让你感到不舒服,那就说明这些话是不合适的。玩笑话也可以变成疏远、伤害和让人难堪的霸凌行为。
要特别警惕:
在已知敏感的话题上,例如体重、肤色、宗教信仰、性取向等等,通过开玩笑的形式来贬低和嘲讽他人,比如取恶意的绰号。
双方权力不平衡——与被开玩笑的人相比,开玩笑的一方在同龄人中拥有更多的权力,比如是一个小团体的核心成员或者在力气上占优势。
攻击性玩笑是持续的和重复的,意图是让被复方感到不安或受到伤害。
虽然调侃的内容是敌对的,但会用“我只是在开玩笑!”或“别那么敏感!”来掩盖真实意图。
孩子应该如何应对?
如果孩子被恶意的开玩笑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我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如果遇到无论是肢体霸凌还是这样以开玩笑伪装成的语言霸凌,都要第一时间告诉家长和老师,我们永远都在在孩子的身边,提供帮助和支持。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朗之万教授致力于研究孩子的口吃行为和霸凌行为,在欧洲、美国和加拿大举办了多场研讨会和讲座,在她的《帮助孩子应对玩笑和霸凌》一文中给出了一下几种建议:
淡定忽略法。
在被开攻击性玩笑时,事情突然发生,孩子又不知道如何应对时,忽略或者不做出任何反应可能是当时最有帮助的事情。可以尝试:
1. 关上耳朵直接忽略玩笑的话语。
2. 自然地走开但是不要展现自己害怕的情绪。
3. 保持心态平和,假装这些话语并没有烦扰到自己。
很多时候,当孩子们没有表露出担忧害怕的情绪时,开玩笑的人也就不再把这个人继续当做攻击的目标了。
当然,“忽略”并不等于让孩子不要告诉其他人被言语中伤这件事,我们还是要不断告诉孩子向大人求助,得到帮助和支持是多么重要。只是在还没有想到用更合适的策略应对,或者得到帮助之前,“忽略”是很好的处理办法。
幽默化解法。
有一部分孩子性格上自带一些机智和幽默,小嘴也比较伶俐,那么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使用幽默可以让他们告诉对方自己的情绪不会被这些玩笑所困扰,并且还可以传达幽默也不需要贬低他人和自己。
“四眼仔!”
“老师也戴眼镜,还有好多科学家也是,挺好,知识多成绩好。”
“你这个体型,凳子看了都摇头。”
“那我身上可能有点高科技力量。”
用幽默的方式以柔克刚,当攻击者达不到伤害的目的时,也就自讨没趣了。
直接表达法。
遇到玩笑霸凌时,也可以面无表情地看向对方……告知对方停止这样的做法,和他们面对面地谈一谈。直截了当地告诉对方:这并不好笑,并且已经对自己造成了困扰,希望开玩笑的行为可以停止。
直接表达并不是和对方对抗,而是态度平稳而自信地交流和告知。
如何交流?可以尝试“我可以说出来——五步策略”:
1. 说出对方的名字——史蒂文
2. 描述你的感受——我不喜欢……
3. 指出相应的行为——模仿我的口吃……
4. 尊重的语气——请(非攻击性语言)……
5. 表达你的诉求——叫我的大名。
“史蒂文,我不喜欢你模仿我的口吃,请不要再继续了。”
“史蒂文,我不喜欢四眼仔这个名字,直接叫我的名字就好。”
“史蒂文,我不喜欢你这样说,我的想法和审美和你有差异,不太需要你来评价我。
在直接表达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语来描述“行为”和表达“他们希望的诉求”。在这里,并不鼓励孩子添加一些挑衅话语,比如“如果你不停止,我会告诉……”。这样的话,可能会引发更多的嘲讽让事情变得更糟。
最后,也鼓励每一个孩子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当一个人在一个团体中有更多的朋友、有闪光的优点、有更大的话语权,那么其他人也会胆怯,不敢欺负你。
- 参考文献 -
Student reports of bullying results from the 2017 school crime ... (n.d.). Retrieved September 4, 2022, fromhttps://nces.ed.gov/pubs2019/2019054.pdf
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EB/OL].2016-12-15,http://gongwen.cnrencai.com/diaochabaogao/115523.html.
参见美国国家伤害预防中心、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以及美国教育部, 《年轻人中的欺凌监测:公共卫生和推荐数据元素的统一定义》,1.0 版本,2014(http://www.cdc.gov/violenceprevention/pdf/bullying-def nitions-f nal-a.pdf
Langevin, M. (2002). Helping children deal with teasing and bullying. Perspectives on Fluency and Fluency Disorders,12(3), 10-14.
本文科普作者:孔令凯 。合作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儿科医生孔令凯。喜欢本文的,欢迎关注哦。作者介绍:王冰玉,中科院心理咨询师,波士顿大学教育学硕士,育儿专栏作者,作者公众号:胖脸冰玉育儿说(wby_777)
2023
星标+点赞 我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