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老街,一段故事
《重走启东老街》第四期
带你走进吕四港镇的通兴镇老街
让我们在文字、图片和视频中
回忆属于你我他的美好旧时光
通兴镇老街位于吕四港镇的南部,巴掌镇东、南星桥西,全长约600米,有着百年的历史。它如同一位期颐老人,静静伫立在时光里,絮叨着数不尽的故事。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曾经喧嚣热闹的老街都已繁华不再,但通兴镇老街却依旧在原地散发光热。
每天凌晨3点,当整个小镇仍笼罩在静谧安宁之中,老街上的正俞早餐店灯光已然亮起,店主于红健已经开始揉面,为迎接早市做准备。当第一缕晨曦温柔洒下时,通兴镇老街的早市如同奏响一首热闹的交响乐,开启附近居民新一天的篇章。老街的住户总是起早赶个早市,或是为了购买一天的食材,或是单纯地来感受这热闹的氛围,或是与街坊邻居们聚在一起谈论着家长里短。
走进老街的早市,街道两旁的各种店面、摊铺琳琅满目,从新鲜欲滴的蔬菜水果,到新鲜出炉的肉包油条,再到泛着微微光泽的肉类。“老板,来一个肉包、两根油条”“青菜多少钱一斤?”“给我称几斤土豆”“这都是我们自家田里种出来的,绿色无公害!”……穿梭在老街的早市里,那一声声充满生活气息的对话,让整个早市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大家都在这条街上待了几十年了,对这条街有了深厚的感情。”正俞早餐店店主于红健告诉记者,这家早餐店从他爷爷那辈开始经营,三代相传已经开了70余年,有一批忠实的回头客,对于早起的通兴镇人来说,正俞早餐店不仅意味着填饱肚子,更是一种回忆和依赖。
上午8点左右,摊贩们陆陆续续离开,早市渐渐散去,窄窄的街道又恢复了平静。店主之间好似形成了无形的默契,在早市散了之后,都会不约而同地将自家门口的摊位收拾得井井有条,并将散落在地面上的菜叶、包装纸等杂物清理干净。
在通兴镇老街上,大部分的居民都翻新过了房子,但还是有几间“老破小”闲置在那里。在这儿你能看到新与旧的完美融合:有浓浓20世纪风格的小楼房,也有新修建的洋气大别墅;有“吱嘎吱嘎”的老旧自行车,也有气派的新型小轿车……
今年73岁的季玉英,在这条老街生活了几十年,如今和老伴在市场附近经营着一家渔具店。季玉英告诉记者,老街上有一间从她老伴的曾祖父手里传下来的小屋,因为从没翻新过,如今已是十分破败。
跟随季玉英推开老宅的木门,昏暗的房间内,老旧的墙壁上已露出了斑斑点点的砖痕,屋内虽破败但十分整洁,旧家具摆放得错落有致。“我的老伴和儿子都是在这间小屋里长大的,这里有我们一家人太多回忆了,所以我几乎每周都会来打扫一下。”季玉英说道。屋内的每个小物件,无不显露着岁月的痕迹,墙角还有一处稚嫩的字迹——“再见了”,“这是我儿子小时候写的,到现在还在墙上。”季玉英微笑着,似乎又陷入了温馨的回忆。
“我生在这儿,长在这儿,也嫁在这儿。”从小就生活在老街上的夏美珍,对通兴镇老街有太多回忆可以述说。夏美珍带着记者缓缓走过老街,触摸着老旧房子早已斑驳的墙面,感慨万千:“这里原先是邮局,后来又变成了银行、派出所……那户人家门口的板报是之前用来写天气预报等公示信息的……这儿的路,在2007年之前还都是石子路呢……”
说起老街的故事,夏美珍更是如数家珍,她自小便从父辈那里听说,第一家通兴镇老街的住户是从周边搬来的,慢慢地便有了六七户人家。在张謇创立通海垦牧公司时期,这条通兴镇老街是张謇从公司回家乡海门的必经之路,“据说为了纪念张謇,我们这儿有几位老人取名就叫‘垦牧’呢。”夏美珍分享道。
在通兴镇老街北边,还有一座不大的石桥,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斑驳地洒在桥面上,为这条老街增添了几分岁月的韵味。尽管在如今看来桥面并不宽,经历了岁月的冲刷后略显陈旧,但在当时却是南北交通要道。路通了,百业就兴旺,老街最繁华热闹的时候,也曾是水产等贸易重地。大概在2000年以前,通兴乡政府合并搬到了南星桥,自那之后,镇上来往的人便少了许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去到大城市工作,如今只剩下上了年纪的村民仍驻守在这里。
繁华褪却只剩质朴,虽然如今的通兴镇老街不复往日的兴盛和热闹,但是小镇居民的生活依旧在这里继续。
融媒体记者 高璐璐 袁竞 朱新瑞
编辑 高璐璐
温馨提示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点“在看”的,会慢慢收不到推送。如果你还想看到我们发布的权威信息,请将“爱启东”加为星标,每次看完后不忘点下“在看”和“赞”。
{ 关注“爱启东
”
了解更多资讯 }
关注“爱启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