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gfried
from
Der Ring Des Nibelungen
作为一支年轻的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近年来的巨大进步和艺术成就令人瞩目。与一些历史底蕴丰厚的老牌交响乐团相比,只有十六年团龄的杭州爱乐好似一个刚刚起步的“交响少年”,但它的路子正,面貌新,能量足,其专业化的音乐季运作和高质量的音乐表演受到音乐界内外的高度关注和好评,尤其是这两年作为“年度大戏”隆重上演的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音乐会版)的系列作品,展现出杭州爱乐在中国乐坛独具一格的艺术亮丽。继去年《女武神》的成功上演,今年连演两场的《齐格弗里德》赢得众多喝彩。对比去年的《女武神》,我觉得杭州爱乐的《齐格弗里德》表演在整体呈现上可谓更上一层楼,足见这个年轻乐团的艺术潜力。
都说瓦格纳的作品难演,《尼伯龙根的指环》更难,因为这部由“四联剧”组成的歌剧巨作体量之大、内容之深刻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这种挑战智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所导致的艺术冲击是瓦格纳独特艺术理念及创作实践的特殊魔力,任何敢于进入瓦格纳歌剧领地的歌唱家和乐团都得承受这种少有的音乐重压。
我一直认为:瓦格纳的乐剧作品都可以视作特殊的“交响曲”,尤其在这部“四联剧”的《尼伯龙根的指环》中,交响思维及其艺术逻辑已经渗透于歌剧体裁的整个肌体。从音乐上讲,瓦格纳独具创意的主导动机、无终旋律、半音化和声与打破传统歌剧中歌唱套路的“音乐唱段”,都必须在管弦乐队的交响之声中显现其特有的音乐蕴意和表现诉求。从这个意义上看,瓦格纳的乐剧思维是一种另类的交响思维,它以突破常规的歌剧叙事建构起融戏剧和音乐为一体的“交响戏剧”,而支撑这种交响化戏剧生成与发展的正是管弦乐队的交响动能及其艺术力量。
观赏长达四小时的《齐格弗里德》,我能清楚地感受到杭州爱乐的“瓦格纳之声”比先前更有感染力:各声部应有的细腻表达愈加到位,乐队整体的音乐张力变化幅度更大。例如,第一幕结尾处壮丽、辉煌的音乐高潮撼动人心,从中可见整个乐团已经具备的制造戏剧性交响爆发力的能量和底气。令人高兴的是,乐团铜管声部的演奏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这种响亮而不失厚度、通透又充满力量的铜管音质正是瓦格纳式“英雄”形象塑造所需要的。
能让杭州爱乐的“瓦格纳之声”提升档次和展现魅力的大功臣当然是马库斯·史坦兹,这位对瓦络纳歌剧情有独钟的指挥家在中国爱乐界已有很好的口碑。2010年史坦兹以艺术总监和首席指挥的身份率领科隆歌剧院和科隆爱乐乐团四百多人的演出团队在上海大剧院连演两轮全套《尼伯龙根的指环》,盛况空前的现象级艺术表演已经载入中国演艺的史册。去年由他执棒指挥杭州爱乐表演的《女武神》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这部剧作音乐会版展现出的交响戏剧的魅力,也让我们体悟到指挥大师调教乐队和提升乐团品质与品位的艺术神奇。史坦兹这次与杭州爱乐共同演绎的《齐格弗里德》又擦出了新的艺术火花,指挥与乐团的合作显得更为默契。观舞台上的演奏,能感受到全体演奏员在指挥家的带动下全心投入瓦格纳音乐洪流中的艺术兴奋和演奏专注,正是这种指挥与乐队间的艺术互动和深层次交流,才使得《齐格弗里德》之“英雄锻造”的神话叙事得以在交响话语的层层递进中达到完美呈现。
指挥 马库斯·史坦兹
不得不佩服杭州爱乐乐团的眼光和实力,像去年的《女武神》一样,《齐格弗里德》的演员阵容堪称“瓦格纳天团”。这一形容并不夸张,因为剧中八位角色的扮演者既有演艺经历极为亮眼的资深“瓦格纳歌唱家”,也有正在瓦格纳歌剧演绎之路上大踏步迈进的青年歌唱家。例如,担任齐格弗里德一角的西蒙·奥尼尔是当今世界最炙手可热的英雄男高音之一,尤其擅长瓦格纳歌剧角色的演绎。现场观看奥尼尔的表演,果然名不虚传,他的歌唱音质纯净,音色敞亮,那种气质高雅、艺蕴深阔的声乐表达非常符合齐格弗里德的角色个性,英雄的迷惘、怀疑最终在与命运的强力抗争中完成了救赎。男中音歌唱家托马斯·托马松的艺术履历同样亮眼,他也是一位广受赞誉的“瓦格纳歌唱家”,演唱过瓦格纳歌剧中的诸多角色。他这次饰演了阿尔贝里希,其戏剧性强烈的演唱将这个觊觎魔戒的尼伯龙根侏儒的复杂心理刻划得淋漓尽致。
男高音 西蒙·奥尼尔
男中音 托马斯·托马松
让我倍感惊喜的是两位中国歌唱家的表现,可以这么讲,他们的歌唱水平和舞台表演与同台献艺的外国著名歌唱家旗鼓相当。去年在《女武神》中首次欣赏刘艳花的表演,我曾用“惊艳”一词来表达对这位青年歌唱家的赞美。这次再看刘艳花在《齐格弗里德》中的布伦希尔德,我觉得她的音乐表演又有了新的进步。除了依然保持富于穿透力的声音状态和收放自如的声乐表达,刘艳花更加注重融入戏剧情境的舞台表演,无论是她独唱时的情绪表达,还是在配合齐格弗里德演唱时所展示的心理变化,都能看到这位青年歌唱家由戏入情、由情入乐的角色化戏剧表演。毫无疑问,刘艳花的歌唱表演已经走上了一个新台阶,她的音乐才华和超强悟性将帮助她到达更高的艺术境地。我敢预言:不用十年,刘艳花将成为当今乐坛最优秀的布伦希尔德之一。
女高音 刘艳花
第一次看黄亚中的演出,印象甚佳。完全没有想到这位小个子的男高音歌唱家竟有如此优质的嗓音条件和出众的歌唱能力,不仅声音漂亮,而且极会演唱。他饰演的米梅是《齐格弗里德》中难度最大的角色之一。这个戏剧人物心理多变,感情复杂,其特殊的角色性格建立在张力强劲的音乐唱段之上。换言之,没有高超的声乐表现力是很难胜任这个角色的。黄亚中的舞台表演光彩夺目,他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演唱和源自音乐话语的戏剧动作将米梅的角色性格演绎得栩栩如生,由此不难想象今年8月他以米梅一角在拜罗伊特歌剧节首次亮相时大受欢迎的热烈场景。
男高音 黄亚中
欣赏杭州爱乐和“瓦格纳天团”献演的音乐会版《齐格弗里德》,让我们再思瓦格纳乐剧的音乐品格和戏剧特质。这种原本以“整体艺术性”为理念而创造的综合性音乐-戏剧表演在转变为音乐会形态的“交响戏剧”后,体裁的“转型”和音乐场域的重新建构,带给我们的是对歌剧之交响化艺术能量的再认识以及观赏-聆听转化中新的音乐审美感受。
撰文 孙国忠
摄影 杨思璇
初审 张月琴
二审 寿娜佳
终审 罗麦朔、洪 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