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
12年水稻逆境-发育-逆境探索之旅
11月28日上午,浙江大学宋士勇教授受邀来到我院,在5号楼5301报告厅作了题为“12年水稻逆境-发育-逆境探索之旅-FTIPs介导的蛋白转运在水稻发育和逆境胁迫中的作用机理”的学术报告。
人物简介
宋士勇,1986年生于安徽亳州,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现代种业研究所副所长,九三学社社员。2008-2013年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硕博连读(师从张文浩研究员),2012-2017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师从俞浩院士,开展博士后研究。2017年回国创建水稻抗逆分子育种团队,2020年获浙江省杰青项目资助,2023年获国家基金委优青项目资助。团队长期聚焦水稻优异抗逆基因发掘与育种应用的研究,深入解析蛋白转运系统、植物激素和相关转录因子调控水稻干旱和极端温度等逆境响应分子机制,为水稻精准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基因资源。相关结果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在Science Advance、The Plant Cell(2篇)、Molecular Plant(2篇)和Cell Reports等期刊,任JIPB、Seed Biplogy、New Crops和Crop Design等期刊编委。
现场直击
学术报告中,宋士勇老师以时间顺序,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介绍自己的水稻研究的经历。他指出,生物学领域技术更新很快,要适应新变化,使用新工具,不断提高科研工作效率。博士后结束回国以后,课题组秉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专注现代农业生产的痛点和难点,确定了水稻干旱和极端温度适应的研究方向。近几年中,发现了以OsERF52为代表的多个水稻抗逆调控因子,提出了水稻干旱胁迫应答和水稻耐冷的新机制,加深了学术界对水稻抗逆响应机理的理解,为水稻育种和遗传改良提供新思路。
宋士勇老师分享自己求学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他说,人生很长,关键的节点不多,要把握人生的重要节点,慎重自己的选择。面对朋辈压力,他建议研究生要保持平稳心态,虚心学习,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持续发力,相信会有好的成果产出。
报告结尾,宋士勇教授和现场同行老师交流,回答他们关于水稻抗逆和育种方面的问题。同时,宋士勇教授鼓励研究生要珍惜现有的好仪器和好设备,多与人交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不要忽略实验意外发现的“特殊点”,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大胆创新尝试。
青年传媒中心舆情与新媒体部
责任编辑:赖翠娟
编辑:向钰洁
图文来源:闫威威
初审初校:李韧
复审复校:黄耿青 万翠红
终审终校: 邱保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