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HF RFID基础

百科   2024-11-19 14:04   江苏  

1. 简介

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和识别的技术,能够在不需要直接接触的情况下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 标签(Tag):附着在物品上的小型无线设备,用于存储标识信息。

  • 读写器(Reader):用于发射和接收无线电信号,与标签通信。

  • 中间件(Middleware):用于处理从读写器接收到的数据,并传输到后台系统。

RFID技术的优势包括快速扫描、非接触识别、多标签同时读取、耐用性强等。

2. RFID标签的结构

RFID标签是RFID系统的核心组件,其结构包括:

  • 芯片(IC)

    • 存储器:用于存储标签的唯一标识信息(如EPC)及其他数据。

    • 逻辑电路:用于处理来自读写器的信号。

    • 电源管理:在有源标签中包含电池管理电路。


  • 天线

    • 功能:负责接收和发送无线信号。

    • 设计:根据工作频率不同,天线的设计和形状也有所不同。


  • 封装材料

    • 功能:保护芯片和天线,增强标签的耐用性。

    • 材料:可以是纸质、塑料、玻璃、陶瓷等。


标签类型

  • 无源标签(Passive Tags)

    • 无电池,依靠读写器的信号供电。

    • 成本较低,使用寿命长。

  • 有源标签(Active Tags)

    • 内置电池,信号范围较远。

    • 适用于需要长期监测的应用。

  • 半有源标签(Semi-active Tags)

    • 有电池,但信号传输依赖读写器。

    • 适合需要定期主动发送信号的场景。


3. RFID数据块和常用数据读取

数据块

RFID标签的内存通常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 EPC(电子产品代码)

    • 用于唯一标识物品。

    • 通常由96位或128位数据组成。

  • TID(标签标识符)

    • 标签制造商提供的唯一标识符。

    • 只读区,通常用于防伪验证。

  • 用户存储区(User Memory)

    • 可写入用户自定义数据。

    • 大小根据标签类型不同而不同。

  • 访问控制区(Access Control)

    • 包含访问密码和销毁密码。

    • 用于保护标签数据的安全性。


常用数据读取方式

  • 读取EPC信息

    • 通过读写器发出读取命令,标签返回其EPC数据。

    • EPC通常用于识别产品和管理库存。

  • 读取用户存储区

    • 需要有访问权限才能读取。

    • 可存储附加信息,如产品批次、生产日期等。

  • 读取TID信息

    • 通常用于验证标签的真实性。

    • 只读操作,无法修改。

4. RFID工作方式

RFID系统的工作方式基于无线电通信,通过一系列步骤实现数据交换:

  1. 激活标签

  • 读写器发射无线电信号,激活附近的RFID标签。

  • 无源标签从信号中获取能量,有源和半有源标签使用其内置电池。

  • 标签响应

    • 标签在接收到信号后,通过调制反射的方式将其存储的数据发送回读写器。

    • 调制技术包括幅度调制(AM)和频率调制(FM)。

  • 数据传输

    • 读写器接收反射信号,并通过解码获取标签的信息。

    • 数据传输的速度和距离取决于工作频段和标签类型。

    工作频段
    • 超高频(UHF):860-960 MHz

      • 读取距离较长。

      • 常用于物流管理和供应链追踪。



    5. 软件如何读取RFID标签EPC信息

    RFID软件需要与读写器进行通信,以便读取标签上的EPC信息。以下是详细步骤:

    步骤一:连接读写器

    • 硬件接口:通过USB、串口、以太网或无线网络连接读写器。

    • 驱动程序:安装读写器所需的驱动程序,以便操作系统识别设备。

    • API或SDK:使用读写器厂家提供的API或SDK,与软件集成。


    步骤二:发送读取命令

    • 指令格式:根据API或SDK的文档,构建特定的读取指令。

    • 发出指令:通过程序发送指令,要求读写器开始扫描附近的RFID标签。

    • 配置参数:可设置读取范围、读取模式(单次或连续)等参数。


    步骤三:接收并处理数据

    • 数据接收:读写器返回读取到的EPC信息,通常以字节流或字符串形式。

    • 数据解析:解析返回的数据格式,将其转换为可读的EPC编码。

    • 异常处理:处理读取失败或信号冲突等异常情况。


    步骤四:数据存储和展示

    • 存储:将EPC信息存储到数据库或文件系统中,以便后续处理。

    • 展示:在用户界面上显示读取到的EPC信息,供用户确认和操作。


    6. EPC信息与资产信息的绑定

    将EPC信息与资产信息进行绑定,是实现RFID应用价值的关键步骤。以下是详细的过程描述:

    步骤一:初始化数据库

    • 数据库设计:创建包含EPC、资产ID、资产名称、位置、状态等字段的数据库表。

    • 表结构定义:确保数据表支持快速查询和更新操作。


    步骤二:扫描标签

    • 读写器设置:配置读写器以扫描待绑定的RFID标签。

    • 标签扫描:通过软件发出扫描指令,获取标签的EPC信息。

    • 数据校验:验证扫描结果的准确性,避免重复或错误读取。


    步骤三:录入资产信息

    • 信息输入:将对应的资产信息(如资产名称、型号、序列号等)输入到系统中。

    • 自动化录入:可通过批量导入功能,快速录入大量资产信息。


    步骤四:绑定确认

    • 数据关联:将扫描到的EPC信息与输入的资产信息关联存储。

    • 绑定验证:通过系统验证绑定结果的正确性,确保数据一致性。

    • 日志记录:记录每次绑定操作的日志,以备审计和追踪。


    步骤五:维护与更新

    • 数据更新:在资产信息变化时,及时更新数据库中的绑定信息。

    • 解绑操作:对不再使用的资产进行解绑操作,释放EPC资源。


    7. 应用实例

    供应链管理

    • 实时追踪:通过RFID技术实现对供应链中物品的实时追踪。

    • 库存管理:自动更新库存信息,减少人工盘点工作。

    • 运输监控:在运输过程中监控物品状态,减少丢失和损坏。


    资产管理

    • 固定资产追踪:实时追踪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位置和状态。

    • 库存优化:通过精确的库存管理,优化库存水平,降低成本。

    • 损耗减少:减少因人工错误或偷盗导致的资产损耗。


    门禁控制

    • 身份验证:使用RFID卡片进行人员身份验证。

    • 访问权限管理:根据不同级别的权限,控制人员对特定区域的访问。

    • 出入记录:自动记录人员的出入信息,提升安全性。

    RFID技术在现代商业和工业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高效、可靠的特性使其成为物联网和智能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理解RFID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这项技术,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并增强市场竞争力。

    获取斑马RFID产品开发资料,请扫码访问



    8. 日常疑问

    Q1:标签存储器分为哪几个区?

          RFID超高频UHF高频ISO18000-6C(EPC CLASS1 G2)中文协议标准是针对RFID射频识别应用的一个国际标准,国内称超高频,该标准定义了工作在860Mhz-960Mhz带宽达100MHz下电子标签与阅读器的空气接口及数据通信规范,超高频读写器多采用跳频发射方式,不受不同区域变化时无线电频段的影响,因而允许同一个标签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被对应协议的读写器读取。标签具有防冲突性能、可在全球各种环境下部署、具有读/写现场可编程性和更快的标签读/写速度、能在读卡器密集的环境中运行等功能。
          ISO18000-6C(EPC CLASS1 G2)标签从逻辑上将标签存储器分为四个存储区,每个存储区可以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存储器字组成。
    这四个存储区是:
    • 保留区(Password):前两个字是销毁(kill)密码,后两个字是访问(access)密码。可读可写。
    • EPC 区(EPC):包括三部分:CRC-16、协议控制位(PC值)、EPC数据,其中EPC数据可读可写。
    • TID 区(TID):由标签生产厂商设定的 ID 号,目前有4字和8字两种ID号。只可读,不可写。
    • 用户区(User):不同厂商该数据区不一样。有些廉价标签,有些公司的 RFID标签没有用户区。Philips 公司有28字节,目前NXP的U Code DNA最高可达3K容量,可读可写。
    四个存储区均可写保护。写保护意味着该区永不可写或在非安全状态下不可写;读保护只有密码区可设置为读保护,即不可读
    RFID超高频UHF ISO18000-6B中文协议标准是针对自动识别应用的一个国际标准,ISO18000-6B标签只有一个存储空间,最低8个字节(0~7字节)是标签的UID,并且不能被改写。后面的字节都是可改写的,也可以被锁定,但是一旦锁定后,则不能再次改写,也不能解锁,标签存储区的首8 个字节应写入为UID,具体内存区间图如下:

    ISO18000-6B/6C主要应用区别:
    • ISO18000-6B每次读取最多可以达10个标签,用户数据区比较大,数据传输速率在40Kbps左右,一般用于政府资产管理和军事领域较多,6C可同时读取数百个标签,速率在40Kbps-640Kbps。
    • ISO18000-6B用在闭环领域,适合保密级别较高,类似烟草、金融领域,6C用在开环领域,类似服装、图书领域。
    • 对于数据存储来说,6B标签需要大容量,储存用户区数据基本信息,6C标签读取数据时,只需要读取EPC就行,通过后台数据库进行关联读出标签内代表的数据,对标签的用户区容量要求不大。


    Q2:标签有哪几种状态?

    A:收到连续波(CW)照射即上电(Power-up)以后,标签可处于Ready(准备),Arbitrate(裁断),Reply(回令),Acknowledged(应答),Open(公开),Secured(保护),Killed(灭活)七种状态之一。

    1、Ready状态是未被灭活的标签上电以后,开始所处的状态,准备响应命令。

    2、在Arbitrate状态,主要为等待响应Query等命令。

    3、响应Query后,进入Reply状态,进一步将响应ACK命令就可以发回EPC号码。

    4、发回EPC号码后,进入Acknowledged状态,进一步可以响应Req_RN命令。

    5、Access Password不为0才可以进入Open状态,在此进行读、写操作。

    6、已知Access Password才可能进入Secured状态,进行读、写、锁定等操作。

    7、进入到Killed状态的标签将保持状态不变,永远不会产生调制信号以激活射频场,从而永久失效。被灭活的标签在所有环境中均应保持Killed状态,上电即进入灭活状态。灭活操作不可逆转。

    要使标签进入某一状态一般需要适当次序的一组合法命令,反过来各命令也只能当标签在适当的状态下才能有效,标签响应命令后也会转到其他状态。


    Q3:命令分为哪几类?

    A:从命令体系架构和扩展性角度,分为Mandatory(必备的),Optional(可选的), Proprietary (专有的)和Custom(定制的)四类。

    从使用功能上看,分为标签Select(选取),Inventory(盘点)和Access(存取)命令三类。

    此外还为了以后命令扩展,预留了长短不同的编码待用。


    Q4:厂商编码TID
    厂商编码(TID)是芯片最重要的标识,是伴随其生命周期的唯一可靠代码。在这一串数字中隐藏着很多密码。如图4-32所示为一颗H3芯片的TID:E20034120614141100734886,其中:
    E2字段代表芯片类型,所有的超高频RFID标签芯片的标签类型都为E2;
    003字段为厂商代码,03代表美国意联科技Alien Technology;厂商代码的首字段可以为8或0,如Impinj的厂商代编码一般为E2801开头。
    412字段代表芯片类型Higgs-3;
    后面的64比特为芯片的串号,64比特能代表的数字大小为2的64次方。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了,可以把地球上的每一粒沙子都编上号,所以大家不用担心出现重号的问题。
     



    *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作学习只用。

    如需更深入的技术支持或定制化解决方案,请联系我们的技术团队。

    智能识别新视界
    条码帮,物联网,条码及RFID,应用案例分享。 我们不生产数据,我们只是数据的搬运工。 所有内容均来自于技术工程师经验分享,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