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学会”不如“会学”。
学校里从来都不缺“学会”了知识的孩子,但只有“会学”的孩子才能长期保持好的学习效果。
只有学会学习,孩子才能摆脱“明明很努力,可成绩就是上不去”的魔咒。那么,如何做到高效学习呢?看看这套适合中小学生的高效学习法吧!
5个“一定”,记在心里
这5个“一定”主要是关于预习、复习和写作业的,在有些孩子眼中可能是“可有可无”的习惯,但长时间坚持却能积累出不少收获。高效的学习离不开合理的学习计划,一份合理的学习计划应该是有长有短的,长期计划需要一个目标,比如一学期的整体计划、一学年的整体计划等。而真正实施时,则需要分为一个个短期计划,根据自身的情况不断调整短期目标,比如日计划、周计划……才更容易完成。
在制定相对较长期目标的同时,一定要制定短期学习目标,要切合孩子的实际,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制定课后时间安排计划表,充分利用时间,把放学回家后吃饭、休息、学习的时间统筹安排,形成习惯。预习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小学期间可能效果并不明显,但越是到了高年级预习就越重要。
每科用10分钟左右通读教材,把不理解的内容记录下来,形成问题,带着问题有重点地听课,当问题在脑中形成后,第二天听课就会集中精力听老师讲。将模糊的、有障碍的、思维上的断点(不明白之处)写下来,读写同步走。试着做1-2道课后练习题,如果会做,说明自学能力在提高;如果不会也没关系,带着问题听课。课堂应该是整个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配合预习、复习等过程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孩子的学习成效有所提升或长时间稳定。
1.听课必须做到跟老师,抓重点,当堂懂。跟着老师的思维走,抓重点,如定理、公式、单词、句型等预习中不懂之处。2.不预习当堂懂的在50%—60%左右,而预习后懂的则能在80%—90%左右。当堂没听懂的知识当堂问懂、研究懂。很多孩子不会复习,回家后根本不看或者觉得看一遍写几道题就是复习了,结果学过的知识很快就忘了。想要有好的复习效果,不妨试试这套“想、查、看、写、说”5步复习法。课后最需要做的是回想。每天晚上临睡前,想想一天都学了什么内容。回想时,有些内容会非常清楚,有些则模糊。能想起来的,说明已经很好地复习了一遍,通过间隔性的2-3遍,几乎能够做到不忘。模糊和完全想不起来的就是漏缺部分,需要从头再复习。既要有面,更要有点。既包括课程内容上的重点,也包括回忆的时候没有想起来、较模糊的“漏缺”点。一定要在笔记中详细整理,并做上记号,以便总复习的时候,着重复习重点内容。每天复述当天学过的知识,每周未复述一周内学过的知识。听明白不是真的明白,说明白才是真的明白。坚持2-3个月,概括、领悟能力明显提高,表达能力也会增强。很多孩子把作业当做任务,糊弄了事收获甚少,如果能做到这6个“不”,作业至少不白写,坚持下来也能有不少收获。
1.不计时不写作业:限时作业。记录作业时间,与作业无关的事什么也不做。比如,20分钟写完英语;25分钟写完数学。3.遇到难题不钻牛角尖:百思不得,先放过,后攻坚。5.不小结不写作业:写完作业后,告诉自己学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错题本的关键不是记录错题,而是要定期复习错题,尽量做到错一道题学会一类题。错题本上一定要标注好错因、相关知识点、归纳,同时留出复习的地方。
正确即写出正确答案,过一个月再复习,如果还不会,就要举一反三,将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或习题联系起来,写下来。5.第五部分:复习次数。每隔一段时间要复习一次,怎么复习?盖住原题自己用脑子想。想要孩子成绩提升,除了掌握好基础知识外,也一定不能忘记攻克难题。其实,难题也都是由基础的知识点组成的,从一道题中回溯其所需要的知识点和思维方式,多加练习就能学会一类题。
1.查清楚题目所需知识清单,同步辨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复原自己考试时的思维路径,查“堵”点、“歧”点;3.借助参考答案探究自身存在的盲点、疑点,甚至是漏点;测验、考试丢分不可怕,可怕的是丢了分不知道怎么丢的,每次都掉进同一个坑里。孩子每次测验、考试或者自己做习题时,都可以尝试用下面的方法找出自己的薄弱点,专门抽出时间练习,考试时能少丢不少分呢!
1.用一张丢分统计表管理。按科目分为填空、选择、计算、阅读等项目。2.错了、丢了多少分,用统计表说话。弄清哪些是审题出了偏差,哪些是运算出了错误,是什么知识点有问题,哪方面需改进和提高。3.用纸把错题抄下来,每隔20天再做一遍。尤其是在考试前可找出考点,拿出专门时间做错题、难题本上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