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领航】谁不说俺家乡好: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文摘   2024-12-24 19:28   山东  


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济南市济阳区李八村和美乡村建设纪实

齐建水

熏风顺着纵横的阡陌,滑过大平原的胸膛,转眼间麦子熟了,村民们那捂了一冬一春的丰收之梦就要圆了。粮食是土地的儿女,是养育乡村的爹娘。一秆秆小麦挺着直直的腰身,麦芒与阳光短兵相接,描绘出一片金灿灿的丰收光景。忠于职守的布谷鸟从金毯般的麦田上掠过,循着亘古不变的惯例“布咕布咕”地叫着,一遍一遍地提醒和催促人们赶快收割、再茬播种。

村民王义华却显得不慌不忙,甚至有些悠闲。他把农用三轮车停到地头,然后拿起一个茶水缸,走到树荫下,一边喝茶,一边看着不远处隆隆作业的大型联合收割机。回想起前些年的麦收,心里依然发怵,天不亮就要下地,一直干到披星戴月,中午顶着毒辣辣的太阳,忍着麦芒的刺痛,收割、运回、晒干、碾压、扬场……擦不干的汗水从毛孔里汩汩冒出来,浸入胳膊、腿上的一道一道划痕,钻心地疼。这七八亩麦子,没有十天半月累死累活受刑般的煎熬是收不完的,那才真是粒粒皆辛苦!现在好了,村里的农业合作社开展了农业托管业务,一年两季庄稼,从耕种到收获,全由合作社代管,再不用一个汗珠摔八瓣地劳作了,既省心省力,还能保证产量,现在的种田人真是有福了。王义华在济阳城里从事水暖工程安装,昨天用电话跟农机合作社进行了预约,上午小麦收割,下午玉米播种,一天的工夫,七八亩地就能全部收种完,可以回城里专心经营自己的生意了。不一会儿,联合收割机开过来,停在三轮车旁,伸出长长的卸粮管,黄澄澄的麦粒哗哗地流淌进车厢里。王义华捧着颗粒饱满的麦粒,一阵阵浓郁的麦香扑面而来,他脸上堆起心满意足的笑容。

2019年春天,李八村党支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驻村帮扶单位山东省军区的大力支持下,多方筹集资金,购置了6台农业机械,成立了农机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现有各种农业机械30多台,总价值近300万元,不仅负责本村1300多亩土地的耕种收获,还广泛服务于四邻八乡。去年,他们借助党组织融合的契机,积极推进土地托管服务,目前已有十多个村加入进来,托管土地2万多亩,带动6个经济发展薄弱的村庄每村增收20多万元,实现了服务组织、村集体、农户三方共赢。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李八村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关键是有一个富有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支部领导班子,有一个素质高、能力强、敢担当的支部书记。”仁风镇仁风管区书记说。

五六年之前的李八村却是另外一个样子。李八村有920多人,是一个有6个姓氏的村,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偏大,结构不合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不足,造成村庄发展乏力,成为了省级贫困村。

王忠虎生于1977年,是土生土长的李八村人,从小聪明好学,务实能干,当时正在济阳城区从事楼房建筑业,手下有一支400多人的建筑工程公司,干得风生水起。区镇两级党委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王忠虎事业心强、思路清晰、懂经营、善管理,决定选用他回村主持班子工作。王忠虎虽有顾虑,但一股“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功成有我”的使命感在他心里交替升腾,他决定接下这副重担,毅然放弃了城里建筑公司工作回到村里,带领乡亲们走上乡村振兴之路。

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条件,带动村子整体发展,成为新成立的村“两委”班子的心头大事。想找出路,先找长处。这年冬天,窗外寒风刺骨,室内炉火正旺,茶香满溢,王忠虎和驻村第一书记共同召集骨干党员、村干部、村民代表20多人,围坐在村委会办公室里,一场关于村庄发展方向的“诸葛亮会”开了起来。王忠虎开门见山地说:“今天召集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对我们村庄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畅抒己见,从村内闲散地利用到土地流转经营,从村里孩子上学到老人赡养,从脱贫致富到美丽新农村建设,现场气氛越来越热烈。王忠虎埋头记录,不时抬头插上几句话,不一会儿,笔记本上已留下密密麻麻几页建议。

村“两委”通过认真梳理,认为村里的最大长处就是土地平坦肥沃,村民们有丰富的种粮、种瓜、种菜的生产经验,于是就决定在土地上大做文章,要从土地里挖出“金疙瘩”。他们从规范“两委”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做起,狠抓党员管理,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入手,党员率先垂范,将村内的闲散建筑用地收归村里统一使用,引进了光伏发电产业,增加了村民收入。紧接着修建村内道路、排水沟、上自来水、配置健身器材,通过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一举打开了局面。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进城务工、经商和定居,由此导致了农村常住人口减少、老龄化严重等问题。村里大都是留守老人和孩子,谁来种地,如何把村民从土地劳动中解放出来、让年轻人能够安心在外务工,成了当务之急。王忠虎带领“两委”班子人员,深入调研,反复论证,认定通过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经营是化解这一难题的有效路径。为此,李八村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为主导的“李八农业合作社”,力求通过流转把一家一户分散的土地统一集中到村里的合作社,让“村民”变“股民”,建立“土地流转+二次分红+就地务工”分配机制,促进集体增收农民致富。

万事开头难。这毕竟是祖祖辈辈耕作的土地,刚开始大多数村民不理解土地流转,有些不舍,也有些村民对前些年“富了方丈穷了和尚”的土地外包心有余悸,不同意土地流转。王忠虎就发动村里干部带头,党员先行,率先加入合作社,做给群众看,然后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的作用,分片包户抓落实,见面走访,宣传政策,登记信息,制作明白纸、公开信,一条一条地把土地流转、运营模式、产业前景等思路和规划讲清楚,积极引导更多群众参与到土地流转中来。农户赵士银在济南帮儿子开工厂,多次电话联系,始终不愿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王忠虎就驱车上百公里上门沟通,仔细分析利弊,详细讲解土地流转对于村庄发展的意义,赵士银被他的满腔热忱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打动,顺利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村“两委”干部驱车往返于市区、城区,一天下来跑几百公里是家常便饭。有的种植大户害怕自身利益受到影响,合作社就特事特办,与之进行合作经营,保证其用工优先,收益只增不降。通过不懈努力,全村共流转土地800余亩,形成了耕种、收割、销售良好的产业链。

这是一条增收链,一条致富链。年终分红时,村民王忠联拿着银行存折和分红卡,掰着手指头算起一年的收入,高兴地说:“我把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每亩地流转费700元,年终每亩分红300多元,父母平时为合作社干活,挣第三份收入,我和妻子得以安心在外打工,这账越算越划算。”

土地流转不仅增加了农业的就业机会和也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还缓解了村里剩余劳动力问题,让更多的农户腾出手来从事非农职业,实现了多元发展。村“两委”之前描绘的合作社发展壮大、群众增收致富的“两个梦想”一步一步照进现实。

阳春三月,春风和畅,柳绿花红。李八村新建的草莓大棚里,一阵阵欢声笑语爆棚而出,原来是众多家长正带着孩子在大棚里采摘草莓。为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村民们搭起了三层架子立体种植,草莓的藤蔓像绿色的瀑布一样倾泻下来,深红色的果实点缀其中,好像一颗颗油亮的鸡心玛瑙。摘一颗放在嘴里一咬,那春水的甘甜、春风的绵柔、春阳的和暖立刻溢满唇齿之间,令人通体舒泰。

李八村所在的仁风镇,地处黄河冲积平原,沙壤土质,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南靠黄河,北邻徒骇河,水资源丰富,历来有种植西瓜、果蔬的传统,近几年仁风镇更是以盛产富硒西瓜闻名遐迩,成为“中国富硒西瓜之乡”。为了改变收入来源单一且不稳定的局面,2017年秋天,李八村筹措资金,在流转的土地上建起了8个西瓜大棚,承包给了8个种瓜能手,实行瓜菜轮作,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20年,村农业合作社又投资130多万元,新建了4个高标准果蔬大棚,占地面积达15亩,一半种植富硒西瓜,一半种植收入更高的草莓,草莓收获后再种樱桃西红柿,当年的净收入就达20多万元。在引领大家发展特色种植业的同时,王忠虎也把乡村旅游带进村里,依托本村及周围村庄的特色农业产业和优质农产品,积极打造“采摘新鲜果蔬、品尝农家饭菜、体验农事乐趣、体味田园风光”的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了济南、滨州、东营等地游客前来打卡,乡村旅游一举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短短五年间,李八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27万元。

漫步李八村,宛若置身于一幅明净的山水画中:蓝天白云下,开阔田园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各种健身器材安放有序,村头一汪碧水,水中荷叶田田,荷花亭亭,淡雅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随着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上的持续加力,一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退休教师马兰义是李八村村民,退休后常年住在济阳城里,这两年返乡时看到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由衷地说:“几年前住在村里时,村民们垃圾随意倒,长时间无人清理,天热时垃圾都腐烂了,谁走过都得捂鼻子。家里是旱厕,与牲畜圈相通,不仅不卫生,还很危险。现在大变样了,新建了多处垃圾站,每天都有垃圾车统一收取。家家户户的旱厕都改成了水冲式马桶,村里还为中老年人设置了环卫公益岗,不仅改善了村里卫生状况,还能赚些钱补贴家用,可谓一举多得。”感慨之余,还编了一段顺口溜:“过去的李八,环境脏乱差,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晴天一身土,雨天踩泥巴。现在变了样,垃圾分类放,雨污分管淌,环保景色美,村民喜洋洋。”说唱间脸上透着十足的幸福和自豪。

李八村是一个长寿村,村里单是8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就有30多人。为了解决农村五保、留守、独居等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解除年轻人在外工作的后顾之忧,在省军区的大力支持下,村里兴建起了近400平方米的“八一幸福院”。幸福院设有休息室、图书室、娱乐室、卫生室和厨房餐厅,专门聘请了厨师,饭菜品种多,品质高,味道可口,8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就餐,70岁以上的每餐交2元。为了降低费用,村里的党员干部轮流帮厨,志愿服务。老人们每天都能吃到新鲜饭、热乎饭、应时饭,生活得到显著改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今年开始,李八村还把邻近的索家、前岳等村的老人也纳入了本村幸福院的服务范围,为他们免费供餐。“我们老两口自从来到李八村幸福院,生活有保障,生病有人知,困难有人帮,孩子们在外打工干活也放心。尤其和老伙计们在一起,说说笑笑,开心又快乐,真正做到了‘照护一个人、解放一群人、致富一家人’。真心感谢李八村党支部,不仅操心本村的事,还为我们外村的老人着想,这幸福院里确实很幸福。”81岁的索家村村民索向才说。

村子富了,颜值高了,人们对党支部越来越信任,越来越拥护,村里的事一呼百应,村庄治理也越来越顺当,仁德友善的村风又回来了,村民关系越来越和谐。震天的“九龙翻身”大鼓敲起来,欢乐的秧歌跳起来,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村里通过“婆媳互夸会”“晒被子比孝心”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活动,评选出好媳妇、好婆婆、出彩人家、文明家庭等130余人(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身边的先进模范引领道德风尚,培育淳朴民风、良好家风和文明村风,为和美乡村养气铸魂。

村庄、蓝天、碧水、朝阳、落霞,金灿灿的麦黄和油滴滴的翠绿相互辉映,美不胜收,李八村到处都在书写着丰收与生机。
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彩推荐



济阳先锋
传播党的声音、加强党的建设、宣传组织工作、服务党员群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