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全力以赴将葡萄酒风土优势转化为品质优势

文摘   2024-12-25 18:25   宁夏  






  “因为缺少本土酿酒酵母制剂产品和技术,宁夏产区葡萄酒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个性化,对品牌打造十分不利。”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虽然风土独特优越、复杂多样,但风格不够稳定鲜明,产品发挥风土与品种优势不够,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


  北纬37度至39度,宁夏贺兰山东麓,位于酿酒葡萄种植的黄金纬度,风土条件适宜。这里的葡萄酒产量占全国酿造总量近四成,每年有1.38亿瓶葡萄酒从这里走向世界。葡萄酒不仅成为世界认识宁夏的“紫色名片”,也成为宁夏人心中紫色的大梦想。


  然而,现有的产业难题如何去攻克?产业瓶颈如何突破?如何将风土优势转化为品质优势?


  以科技力量助力产业发展。


  今年1月,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作为我国首个葡萄酒产业开放共享的技术创新平台,这里不仅集结了国内顶尖的科研团队,还标志着宁夏葡萄酒产业正式踏入转型升级、提升品质、突破局限的新征程。


  “马瑟兰—澄清汁”“马尔贝克—酒精发酵”“蛇龙珠—陈酿”“小芒森—发酵”……12月20日,记者在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中试车间里看到,1吨到3吨的酒桶上标记着不同的标签,这是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大学、创新中心等多个技术团队,采用不同品种的葡萄、不同本土酵母和商业酵母酿造出的中试产品。


  “依托‘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本土酵母产业化推广’自治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创新中心开展了本土酵母在干红葡萄酒酿造中的中试应用研究。”创新中心科研项目负责人汪蕾说,通过对葡萄酒进行感官品评和理化数据的测定,科研工作者们可以发现本土酿酒酵母的酿酒学特性。目前的结果显示,本土两种酿酒酵母发酵性能良好,且酿造出的干红葡萄酒品种典型性突出、香气纯净饱满,其中一类还表现出较好的增酸效果。


  这标志着,宁夏缺乏本土葡萄酒发酵剂的技术空白能够被填补。


  “科技创新一直是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只有创新才意味着无限可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技术处处长穆海彬告诉记者,面对产品发挥风土优势不够的难题,创新中心选择在精准和量化上下功夫,彰显产区特征。


  通过“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个性化智能酿造核心技术研究与示范”自治区重点研发揭榜挂帅项目,中心初步开发了“混酿葡萄酒物质&感官预测系统”。这是一种不同层次、不同风味典型葡萄酒生产的全程靶向风味调控技术体系,能够解决国产单品种干红葡萄酒风味单一、受原料品质影响大、难以形成具有稳定风格特征的葡萄酒产品等问题。通过“产区优良酿酒葡萄品种典型风土特征挖掘与品种酒种精准布局研究与示范”项目,创新中心能根据每个产区的风土特征,来确定最适合种植的葡萄品种。“特定葡萄品种与土地的完美匹配能够显著提升葡萄酒的品质。”创新中心部门项目部部长付东艳说。


  截至目前,借助创新中心平台,宁夏不断优化葡萄酒产业的科技创新体系,开展科研攻关,创立了优质抗寒生产技术体系和独具特色的“宁夏模式”。“我们希望通过打造科技研发、人才集聚、成果转化‘三个高地’,用高水平人才和智力推动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穆海彬表示。(宁夏日报记者 杨嘉琪 贺紫瑞 文/视频)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REVIEW
往期回顾

1飞行梦邂逅美酒香!长城天赋酒庄点燃“翼友趣谈”激情之夜
2贺兰山下,葡萄种酿工因紫色佳酿增收
3产区动态|贺兰山东麓红寺堡产区 葡萄酒香飘泰国

紫梦贺兰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