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煤气与热力》共刊出12期、215篇专业论文,哪些供热论文获得较高关注度?“煤气与热力杂志”微信公众号筛选出2024年《煤气与热力》获得较高关注度的1个专栏和5篇论文,以飨读者,点击下方文章标题即可查看全文。
• 超低/近零能耗建筑专栏 •
王昭俊1、2
(1.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6;2.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摘要:回顾国内外建筑节能的发展历程,分析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简称被动房)在我国推广应用中的问题。从理论研究和建筑后评估两方面,总结了我国被动房研究取得的进展,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被动房;建筑节能;超低能耗建筑;建筑后评估
参考文献示例:
王昭俊. 超低能耗建筑研究综述与展望[J]. 煤气与热力,2024,44(6):A01-A07.
刘念慈1、2,王昭俊1、2,赵嘉1、2
(1.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6;2.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摘要:对严寒地区某被动房供暖期热环境参数进行了6个月的跟踪监测,分析了不同供暖阶段4户典型住户的室温和室内相对湿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供暖期平均室温达到28.2 ℃,平均室内相对湿度为33.9%。如果供暖期室温能降低到20 ℃,则平均室内相对湿度能从33.9%升高到55.6%。适宜的温湿度不仅有利于人体舒适健康,而且适当降低室温还有利于降低建筑能耗,节能减排。
关键词:被动房;室内热环境;室内温度;室内相对湿度;供暖期;严寒地区
参考文献示例:
刘念慈,王昭俊,赵嘉. 严寒地区被动房供暖期热环境测试分析[J]. 煤气与热力,2024,44(6):A08-A13.
余志义1、2,王昭俊1、2,赵嘉1、2
(1.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6;2.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摘要:严寒地区某被动房采用了机械通风系统,建筑气密性高。为深入了解该被动房室内颗粒物浓度水平,对该被动房冬季8户住宅的PM2.5质量浓度进行间歇现场测试,并对其中2户典型住宅的PM2.5质量浓度进行连续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在室内无明显颗粒物源的住户中,室内PM2.5污染水平主要受室外PM2.5的影响,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的相关系数大于0.78。当室内人员烹饪或吸烟时,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的相关性非常弱,其客厅和厨房的PM2.5质量浓度I/O比大于4。被动房室内PM2.5质量浓度比普通节能建筑低。
关键词:被动房;细颗粒物;冬季;严寒地区
参考文献示例:
余志义,王昭俊,赵嘉. 严寒地区被动房冬季PM2.5测试分析[J]. 煤气与热力,2024,44(6):A14-A20.
蒋逸帆1、2,王昭俊1、2,方修睦1、2,赵嘉1、2
(1.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6;2.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摘要:对位于哈尔滨的某被动房投入运行后的供暖耗热量进行测试与分析。连续3年的实测供暖年耗热量分别为61.30、56.46、63.37 kW·h/(m2·a),将实测供暖年耗热量根据我国标准进行修正,室内温度修正量、气候修正量分别为1.76、10.57 kW·h/(m2·a),占修正前供暖年耗热量的2.78%、17.15%。将实测供暖年耗热量根据德国标准进行修正,室内温度修正量、气候修正量分别为12.32、20.59 kW·h/(m2·a),占修正前供暖年耗热量的19.44%、40.33%。考虑到居民因室温过高开窗等问题,实际供暖年耗热量应低于计算所得的30.46 kW·h/(m2·a)。
关键词:被动房;供暖耗热量;数据挖掘;气候修正
参考文献示例:
蒋逸帆,王昭俊,方修睦,等. 基于数据挖掘的严寒地区被动房供暖耗热量研究[J]. 煤气与热力,2024,44(6):A21-A26.
卢文靖1、2,吴娅1、2,王昭俊1、2
(1.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6;2.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摘要:模拟研究被动房顶棚辐射供暖系统的传热特性,评价各影响因素(管中心距、顶棚底面与埋管中心距、埋管外直径、供水温度、热水流速)对顶棚底面表面热流密度的影响程度。供水温度升高1 ℃,顶棚底面平均温度升高约0.6 ℃,顶棚底面热流密度增大约2 W/m2。当供水温度为30 ℃时,热水流速由0.25 m/s增至0.50 m/s,顶棚底面平均温度升高1.2 ℃,顶棚底面热流密度增大3.9 W/m2。当供水温度为30 ℃时,埋管外直径由16 mm增至25 mm,顶棚底面平均温度升高2.4 ℃,顶棚底面热流密度增大8 W/m2。顶棚底面与埋管中心距对顶棚辐射供暖系统的传热特性影响比较小,工程上取50 mm可满足要求。当室内温度为20 ℃时,建议埋管外直径取20 mm,供水温度取30 ℃,热水流速取0.3 m/s。顶棚底面热流密度影响因素由强到弱的排序为供水温度、埋管外直径、热水流速、管中心距、顶棚底面与埋管中心距。
关键词:被动房;顶棚辐射供暖系统;传热特性;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示例:
卢文靖,吴娅,王昭俊. 严寒地区被动房顶棚辐射供暖系统传热特性模拟[J]. 煤气与热力,2024,44(6):A27-A32.
冯晔1-3,杜佩阳1、2,王芳1、2,王昭俊1、2
(1.哈尔滨工业大学 建筑与设计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6;2.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90;3.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90)
摘要:针对冬季工况,模拟分析各层排风竖井入口的压力及排风量,探讨被动房卫生间排风不足的原因以及平衡通风的措施。在排风竖井中因热压作用而存在的烟囱效应导致各层排风不均。高层住户排风量不足,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导致卫生间污染物质量浓度较高,异味滞留。高层住户排风竖井入口受到烟囱效应的影响最大,导致压力波动大。随着室外温度升高,排风竖井入口负压及排风量增大,卫生间污染物质量浓度减小。被动房风量平衡改善应从减弱烟囱效应入手,可在各层排风竖井入口处增设单向阀。
关键词:被动房;排风;卫生间;烟囱效应;室外温度;污染物质量浓度
参考文献示例:
冯晔,杜佩阳,王芳,等.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卫生间风量平衡模拟研究[J]. 煤气与热力,2024,44(6):A33-A37.
王逊,肖威
(北京优奈特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23)
摘要:基于蒸汽泵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将常规燃气锅炉供热系统改造为蒸汽泵烟气余热回收供热系统。介绍3种蒸汽泵烟气余热回收供热系统流程,测算蒸汽泵烟气余热回收供热系统节气量、增量投资回收期,评价系统改造经济性。3种蒸汽泵烟气余热回收供热系统分别为单冷源两塔系统、双冷源两塔系统、双冷源三塔系统。与改造前相比,蒸汽泵烟气余热回收供热系统的系统热效率得到不同提升,特别是双冷源三塔系统,系统热效率由改造前的92.5%,提升至99.9%,1个供暖期的天然气节气量达到8.19×104 m3。单冷源两塔系统、双冷源两塔系统、双冷源三塔系统的增量投资回收期分别为15.8、12.3、9.0 a,双冷源三塔系统的经济性最佳。
关键词:蒸汽泵;烟气余热回收;技术经济性
参考文献示例:
王逊,肖威. 蒸汽泵烟气余热回收供热系统技术经济性分析[J]. 煤气与热力,2024,44(1):A01-A05,A38.
闫勇琦
(北京优奈特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0)
王玉博1,王强1,王树2,董洪芳3,李鹏2,吴海涛4,魏海亮5
(1.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1;2.山东毫瓦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聊城252199;3.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91;4.山东胜利建设监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营257100;5.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东部分公司,上海200122)
摘要:综合考虑城乡结构、GDP、人口数量、城镇化率等参数,建立集中供热面积预测模型,对山东省集中供热面积、供暖期集中供热煤耗增量进行预测研究。2032年,山东省集中供热面积出现拐点,建筑供热能耗达峰。“十六五”末山东省集中供热煤耗出现负增长,比“十五五”末减少30.40×10······ t。
关键词:集中供热面积;煤耗增量;预测;经济水平;人口数量;城镇化率
参考文献示例:
王玉博,王强,王树,等. 山东省集中供热面积及煤耗增量预测[J]. 煤气与热力,2024,44(2):A01-A08.
摘 要:结合工程实例,介绍隔压站设备及管道布置,对长输热网隔压站优化设计进行分析。采用有限元软件Start对管子、管件应力以及换热器接口受力、弯矩进行验算。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为满足换热器接口受力、力矩要求,应结合投资、现场安装空间等实际情况,考虑采取自然补偿方式或增设补偿器方式。
关键词:长输热网;隔压站;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示例:
张蓉,李洋,燕勇鹏. 长输热网隔压站优化设计[J]. 煤气与热力,2024,44(9):A07-A09,A13.
摘 要:对大管径供热管道顶管穿越铁路的补偿方案进行对比,补偿方案包括方案1无补偿方案、方案2有补偿方案和方案3自然补偿方案。对管道进行应力分析,管段整体应力水平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方案1、方案2、方案3,其中方案1的整体应力水平较高,个别节点应力超标。方案2和方案3均满足应力要求。方案2、方案3的工程造价相差不大,在技术上均可行。从工程施工、运行安全的角度出发,采用方案3。
关键词:供热管道;顶管穿越铁路;无补偿冷安装;有补偿;自然补偿
参考文献示例:
闫勇琦,孙广,孙亚杰,等. 大管径供热管道顶管穿越铁路补偿方案分析[J]. 煤气与热力,2024,44(9):A14-A18.
免费下载论文:
声明:本文著作权(版权)归《煤气与热力》杂志社所有,严禁任何微信公众号号及媒体未经授权许可随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