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史话:美丽旧竹城

民生   2024-11-24 17:23   四川  
        微信关注“天天看大竹” ,知晓大竹大小事



以上为广告



美丽旧竹城

作者:大竹县地方志办公室提供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大竹县经历过三分四合的境况,县治所也迁徙不定。元代的至元二十年(1283),大竹县城从渠县迁到原邻山县的木门镇,即现县城竹阳街道的东门口。此地横越汉渝路,再前行百余步,有一缓坡,坡顶处有两小土岗,两岗之距丈许,其凹处为通往大树脚、牛王庙、杨公祠、堡子垭、团坝铺等地的大石板道路,左右两岗上各有两棵大黄桷树,两树上枝多有相互缠绕之自然现象,过往行人皆从树下之大道通过,自然形成且造型独特,被文人骚客取曰“木门”。清朝时,木门镇更名城厢镇。民国二十五年(1936),改名为城区镇,解放初改为城关镇。1981年,改为竹阳镇。



竹城在很早以前是没有城墙的,最早建城墙是明成化元年(1465),知县李昱率民众砌条石作城墙,周围800丈,并为城墙设置东、西、南、北、小东、小南6道城门,后封闭两小门后仅存4道出入城门。


清.康熙九年(1770),知县俞宣琅重修城墙。清乾隆年间,知县刘佳琦倡再修小东门,并在城门上修楼,名曰城楼。当时全城有5道门建5座城门楼,并给各门取名雅致。如:东边为通济门,建乘阳楼;南边为通贤门,建文明楼;西边为通衢门,建挹翠楼;北边为通达门,建迎恩楼;东北门之间的小东门,建日升楼。在日升楼下数十级石梯(即现在天马影楼的狗儿市场到荷花池回民街那段梯子路),还建有紫气门,因地处东方,寓为“紫气东来”之吉祥意;因竹人大多不知其意,而误叫紫荆门或紫鸡门。嘉庆二年(1797),知县张位中于城垣外开筑城壕,即护城河,长700余丈、宽1.5丈、深7尺,并建城堞620垛。同治三年(1864),于城垣险要处修炮台7座,南炮台石壁上镌刻“威震竹阳”4个大字。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城墙多次遭破坏。1925年,大竹成立四川省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对城墙进行修复。民国十五年(1926),4条主街加宽到24尺、街檐3尺。1938至1942年,川鄂、汉渝公路通车后,大竹的交通地理位置凸显,兴起城镇建设大好时代,除加宽原街道外,新增街道6条,当时全城共有大小街道27条,主要街道5条,总长5360米。城墙内外的东、南、西、北等主要街道按统一规划,两边房屋各后退3尺。街面及街檐均为石板路面,两边房屋为一楼一底或两楼一底木架构房,房屋高矮、铺面大小基本一致。时下,竹城已成为川东北规划统一、样式新颖的漂亮小城镇。

▲《道光·大竹县志》中县城街市图

▲民国时修建的大竹县城样貌


古城墙、城壕、溪流(今护城河)环绕着旧竹城,风格、大小各异的庙、寺、宫、阁、祠、堂遍布竹城的数十条大街小巷。城墙、城壕、护城河的多重护卫,融聚了先辈超常的战略防卫意识,在全国县级城市历史长河中当实属罕见。


解放初,清澈的内护城河还供居民日常生活饮用。众多的古寺庙信众众多、香火萦绕。其大小庙宇有:圣庙、城隍庙、肖曹庙、武庙、火神庙、王爷庙、华光庙、药王庙、张爷庙、老君庙;大佛寺、无际寺、清真寺;东门藏经阁、南门文昌阁、西门真武阁、北门观音阁;神农宫、东粤宫、万寿宫、天后宫、禹王宫、寿福宫、三圣宫、轩辕宫、燃灯宫、二仙宫、萱花宫;忠孝祠、神农祠;芝兰堂、玉兰堂、天主堂、福音堂等,它们或高大宏伟、金碧辉煌,或者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在建筑规模和布局造型都体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和社会效益方面,远远超出古街道普通建筑的价值,无一不彰显大竹深厚的人文内涵,颇具历史研究价值。


在东门外建有賨城公园1个,后更名为竹阳公园(现俗称的荷花池老公园),占地15亩,地势起伏,流水环绕,六角亭悠静,绿树成荫、弯弯曲曲的林荫小道,内有著名的藏经阁,荷花池、梅岭、体育场、茶馆及阅报室开放,供游人玩赏憩息。竹城原来的旅游景点,还有著名的竹阳八景:双溪燕尾、梅村古碣、云台烟雨、凤山晚翠、东桥垂柳、高寺晓钟、竹溪偃月、西山积雪。作为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教育必然是不可或缺。明洪武年间创办的振文书院,在明、清两代培育出刘文林、杨纯、陈瑄、徐先第等进士21名,其中江国霖为探花,在四川是绝无仅有。后创办凤呜书院,两院成为现国家级重点中学大竹中学的前身。

▲“賨城公园”,建成后更名“竹阳公园”

来源:大竹科普作家协会


点击下方名片

关注“天天看大竹” ,知晓大竹大小事

寻人寻物、打听求助水电维修、家政保姆二手车尽在阅读原文!

↓↓↓

天天看大竹
你关心的大竹事儿,都在这里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