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浓度对植物根系性状和生物量的影响:实验+Meta分析

学术   2024-10-14 08:44   广东  

随着全球塑料产量的急剧增加,微塑料污染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这些微小的塑料颗粒不仅广泛存在于海洋环境中,还通过各种途径进入陆地生态系统,对土壤质量和植物生长构成潜在威胁。微塑料具有持久性、难以降解的特点,一旦进入土壤,可能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此外,微塑料还可能被植物吸收并转运至地上组织,对人类食物链构成潜在风险。因此,深入探究微塑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对于评估微塑料的生态风险、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关于微塑料浓度对植物根系性状及根系生物量的影响尚不清楚。该文章通过盆栽实验和Meta分析两种研究方法共同分析来探究微塑料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盆栽实验:选取了三种在中国城市绿地中广泛种植的草本植物(草地早熟禾、高羊茅、青绿苔草)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微塑料(0、0.5%、1%、2%),每个处理设置四个重复。植物在温室中培养206天,以模拟城市绿地中的一个生长季节。实验期间,定期测量植物的高度、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以及根系形态指标。

Meta分析:该研究收集已发表的相关研究数据,以塑料、根、地下、直径、长度、面积、密度,性状和功能等为关键词,搜索了331项研究,制定标准筛选文献。最终纳入了19篇原始文章中的118个观察数据。以此为基础更全面地评估评估微塑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大小。

研究发现,在盆栽试验中,高浓度微塑料(1%和2%)显著促进高羊茅的根系生长,包括根长、表面积、平均直径和生物量,而其余两种则未表现出显著变化。这揭示了微塑料对植物根系影响具有物种和浓度依赖性。且不同微塑料类型和植物种类对微塑料响应各异。高浓度微塑料通过改善土壤通气性、增强土壤聚集,对细根(≤1mm)生长尤为有益。然而,Meta分析显示,整体而言,微塑料添加降低了植物根长和根生物量。微塑料可能对植物根系造成物理损伤,降低抗氧化活性,抑制生长。微塑料对植物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不一致,低浓度时倾向增加地上生物量,高浓度时则促进地下生物量分配,以应对胁迫。    

图1 微塑料浓度对三种植物(a)高度(b)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图2 微塑料浓度对三种植物(a)根长(b)根表面积(c)平均直径(d)总体积的影响

图3 微塑料浓度对三种植物(a)细根长度(b)细根表面积(c)细根体积(d)比根长度(e)比根表面积 (f)根组织密度的影响    

图4 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揭示了微塑料影响根系生物量的根本机制。

(a)显示三种植物的数据分析结果(b)显示了对微塑料更敏感的高羊茅的数据结果

图5 微塑料对植物根长、根干生物量、根鲜生物量和茎干生物量的影响    

图6 地上、地下生物量与微塑料浓度的关系

综上所述,通过盆栽试验和Meta分析证明了微塑料会对植物的根系性状和生物量产生影响,且这种影响具有特定的物种和浓度依赖效应。该研究强调,无论是在城市土壤系统还是农业生态系统中,我们都应重视微塑料对植物根系性状的影响。不同物种在不同微塑料浓度下的表现差异,为未来对微塑料存在最具适应性的物种或品种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 
本研究主要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草业花卉研究所草地管理课题组完成,助理研究员徐恒康(第一作者)、副研究员阚海明(通讯作者)。该项目得到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青年基金(QNJJ202333)、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创新能力建设项目(KJCX20230305; KJCX20230220)共同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ecoenv.2024.117038    

免责声明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欢迎分享与转载!
转载请注明来源且保留公众号名片


喜欢这篇推送,就点亮下方的“赞”“在看”

生态与地理速报
欢迎投稿生态/地理/环境专业科研进展、科普、招聘信息、专刊征稿、学术讲座等相关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