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看不到饼,还吹月薪2000块的幸福,被讽刺是必然的!

文摘   2024-12-24 16:50   江苏  

刚刚看到山姆登上热搜了,一片臭骂的声音。据说是一位女士,在厕所里拍到了代购分装蛋糕的画面,这让某些网友带头直呼外国资本家太黑了,就像新闻标题里的“直呼天塌了”……我寻思着,有些人是不是连“代购”两个字啥意思都不知道啊,否则代购的问题,你骂店干什么。
代购,不就相当于外卖员吗。送外卖的中途恶心人,却骂起了商家,未免过于有趣了。
其实正常人都懂,沃尔玛都撤了那么多,凭什么山姆店还在占据着蛋糕销售的半壁江山?那么嚣张的搞个会员制,偏偏还特么要抢,嫉妒让人面目全非,利润更是令人不择手段。
反正我是没想明白,代购在哪里分蛋糕不是分,公园里、车子上、路边上、商场里都可以,偏偏要钻到厕所里去分,还好巧不巧的让人拍到了。
我挺认同这位网民的说法,山姆好卖,还不是有些人自己把事情搞烂了造成的。这年头对于普通人而言,吃安全健康的东西,比吃美味的东西,优先级要高太多。吃外卖,有门店的优先于没门店的;吃堂食,看得见厨房的优先于看不见厨房的;连锁品牌,没出过负面的优先于出过负面的。
要不是因为外企的食品普遍比国内的品牌贵,恐怕还得加上一条外企的优先于国产的。
所以出这样的热搜没用,除非你在山姆的蛋糕里,发现添加剂超标、发现用植物奶油冒充动物奶油、发现他们一边制作蛋糕一边抠脚……否则理智的人看到这种消息,会发现还是自己去办张卡,优先于让代购帮买。
今天大清早的高爆热搜,吴柳芳还是被封了,原因还是之前的“擦边”。她账号的粉丝,从600万被清到了4.4万。
这可不得热议一番么,于是下午了随便翻翻报道,仍然有不少的网民在讨论,无论是力挺她的,还是认为封得好的,七嘴八舌热火朝天。
与吴柳芳一起的,还有10个账号因为同样的问题被处理。说实话,“10个”这数字挺讽刺的,如果真要说擦边的问题,短视频平台上的号得少掉一小半。
比起擦边,我觉得吴柳芳的问题更多在于她能吸引到太多的关注,这种关注是会辐射到其他人身上的。你要知道吴柳芳是拿过世界冠军的体操运动员,而中纪委近期拿下了多少体育界的大老虎?
体育总局原局长苟仲文,落马被逮捕;体育总局原副局长杜兆才,落马,一审判了14年;体育总局原副局长肖天,落马,还在接受调查……说难听点,本来就很尴尬,吴柳芳还会给他们带去更多审视和监督的目光。
所以,平台的操作也很独特,取消了“喜欢”,通知你不能“喜欢”她,帮她强制脱粉。
另外,吴柳芳的事情突如其来的又一次登上荧幕,占据掉大量其他事件的热搜和公共目光,也相当有趣且熟悉。
简单说,在媒体的捕风捉影和另一些人的制造话题背后,真正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往往被遮掩在这些光怪陆离的事件下。
怎么说呢,报道的内容是一回事,能不能让更多的人们,或者说大多数人认同是另一回事。
除了突发事件的“陈述性报道”,那是客观的,无法改变的事实,无论人们爱不爱看,持有怎样的观点。事情就是那样,不会因为个人意志而变化。其他的内容,是不是也该考虑一下,大多数人、正常人的态度?
昨天下午有这样一条新闻,说02年的女生,大学毕业后回县城开公交车去了,月薪2000元很开心。
这才是二十二三岁的年纪,上过大学,开公交车拿2000块的月薪,她真的很开心吗?阅读的人们会把自己代换进去,你觉得读者们会感到开心吗?
一名清华教授评论这起事件,说道,“无论哪种选择,都要自洽,在小城市里也是认真生活。”
就差借用老子那句话,“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来继续吹捧一番了。
看看这是人话吗,那些为了生活而奔波的人们,是认同,还是反感?
和这条新闻相对应的,是昨天另一家媒体的内容,荒郊野外看到一个被褥,里面竟然睡着一名打临时工的小伙,00后,还没25岁。
拍摄者一声感慨,出门在外都不容易,跟自己的孩子差不多大。零下二三度,这外面哪能睡啊!于是给他找了个集装箱的“宿舍”,至少有门有墙,能遮风挡雨避霜。
普通人看到的是辛酸,是感同身受,是不容易。
教授喉舌们就不同了:无论哪种选择,都是认真生活。
真正需要关注的、在意的、改变的,明明应该属于那些在最平凡岗位上默默奋斗的人,他们艰辛且困难。可有些家伙,总尝试创造一种幸福的幻象,把人当傻子,久而久之适得其反,引得人们破口大骂或私下里讥讽。
决定一件事,从不考虑一下社会大众的看法。简而言之,做一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不是为了群众的认同和支持?网络上鱼龙混杂,有些人可能面具戴久了,评论删多了,一时间都没反应过来,剩下的那些欢呼声音并不真实,他们只是你自己提前安排好的演员罢了。
所以山姆代购在厕所分蛋糕,一些人开始抵制山姆,把它画上“劣质”的标签。有用吗?会选择它的人,还是会选择它。
吴柳芳再次被封,有人怒斥她擦边,可更多人看到了其他难以言说的东西。
把22岁回县城开公交车,月薪2000块的女孩拿出来吹嘘,是鼓掌的普通人多,还是冷笑连连的更多?
这些眼花缭乱的新闻下面,其实早已不再是以前“一边倒”的声音,而是在不断出现质疑和割裂,出现人们对某些媒体的虚荣和浅薄的不满,甚至怀疑真正值得关注的、人们在意的,往往从未被大肆炒作过。

竹不倒
正确的黑暗,错误的光明……真理在我这,从无定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