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以创新思维建强药品监管新闻舆论主阵地

健康   2024-10-08 20:38   北京  

作者系中国健康传媒集团董事、副总经理 王冲


当前,党中央作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新征程上,全面深化药品监管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生态,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然而,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以主流声音引领社会舆论的难度越来越大,新闻舆论工作担负的任务越来越艰巨,对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业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以下简称传媒集团)作为国家药监局的“喉舌”和新闻舆论主阵地,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发展思路,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强化数据支撑作用,发挥智库专家效能,进一步提高药品安全新闻舆论工作质效,助力药品监管事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药品安全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意义


1

新形势为新闻舆论工作

提出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相继提出一系列适应媒介生态变革的新理念、新要求,提出“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四个“牢牢坚持”,为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整合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职能,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的改革措施,要求主流媒体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


面对信息化条件下新闻舆论工作的新形势新挑战,要履行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主流媒体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原则要求,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牢牢掌握舆论主导权,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2

凝聚合力迫切需要

搭建交流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陕西日报》创刊八十周年之际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的要求和期望。


新闻舆论工作是思想性、导向性的工作,传媒集团肩负着为药监部门、药械化企业与公众之间搭建交流平台的重要职责,对各地监管部门的监管亮点进行宣传,对药监新政策、新部署、新要求及时进行宣贯、解读,积极回应业界关切,筑牢舆论“主阵地”,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3

守牢“主阵地”

需要放大主流媒体声量

药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系着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药品安全突发事件仍处于风险高发和易发阶段。而网络媒体以其自由开放、便利快捷和实时交互等特点,已经成为社会情绪的宣泄口。在当前网络媒体传播呈现出扁平化强、实时互动性强的特点下,各类社会主体对药品安全舆情引导的作用日益增强。充分发挥社会主流媒体作用,形成行之有效的舆情引导机制,强化主流媒体声量十分必要。



药品安全新闻舆论工作现状

传媒集团自组建以来,始终围绕药品监管中心工作和行业发展需求,发挥书、报、刊、网全媒体平台优势,持续开展药品监管新闻宣传、政策解读、图书出版等重点工作;深挖大数据价值,不断提升舆情监测产品化、品牌化,为多地药品监管部门与企业提供舆情服务。当前,药品安全新闻舆论工作正在稳步开展,但在以下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1


舆情风险防范意识显著增强,但距离药品安全舆情监测全国“一盘棋”的工作要求尚有差距


各级药品监管部门持续完善舆情工作机制,强化舆情监测风险评估,做好正面宣传引导,防范化解药品舆情风险能力持续提升。药品安全舆情敏感性强,只有全国药品监管系统统一步调、统一口径、统一发声,才能确保不因舆情引导不力发酵、放大药品安全事件。目前,80%以上的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已制定舆情管理相关细化规定,27个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已采用传媒集团药品网络全域监测系统进行舆情服务保障,部分省份尚未合作,与实现药品安全舆情监测工作全国“一盘棋”的工作要求尚有差距。


2


网售药品安全风险较大,大数据赋能网络交易监测的效用没有充分发挥


随着网络销售和直播带货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药品网络销售虚假宣传、销售禁售药、处方药上传处方形同虚设等诸多药品安全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从传媒集团药品网络舆情全域监测系统直播巡查情况来看,部分品牌直播间或个人直播间存在夸大宣传、虚假宣传、普通化妆品宣称特殊化妆品功效等行为,还有的直播间在页面展示正规化妆品注册信息,实际则将自制化妆品与正规产品捆绑销售;直播时放出违规链接,回放时取消链接等。这些违法行为隐蔽性强,不易监测,且证据不易固定,给药品监管部门发现、查处违法行为带来较大挑战。虽然国家药监局和省级药监局都开展了以网管网相关探索和实践,但与海量数据和实际需求相比,对于网络交易监测的能力和力度都亟待加强。药品监管部门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监测手段,帮助其加强对网络交易的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效率。


传媒集团网络舆情全域监测系统实现了对电商平台、直播间、短视频、O2O平台、小程序等全媒体平台的数据采集分析,但目前还没有完成与部分省级局的充分对接、深入挖掘,大数据对提升基层监管能力的支撑有待加强。


3


监管部门与企业间的沟通渠道仍需进一步畅通


部分企业反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迫切需要监管部门在药品注册审批环节的指导,希望监管部门,特别是希望参与制度文件起草的专家、监管人员,能够针对新药申报、产品注册、临床试验等一系列上市前申报环节发布的指南、规范等进行深入解读,以便充分理解领会,准确执行。传媒集团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国家药监局机关媒体优势,通过宣贯、培训等形式提供更多药品监管政策法规的权威解读和相关实务问题的答疑解惑,充分发挥监管部门与企业间的沟通平台作用。


4


对监管部门工作亮点及成果的宣传力度不够


新一轮机构改革后,中国医药报社与市县级一线药品监管人员的联系减少,一线人员迫切希望通过中国医药报社全媒体平台发声,对其日常监管工作和一线监管人员风采进行宣传,及时发布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的最新进展、基层药品监管的成果和思考。此外,受市县监管部门在《中国医药报》发稿未纳入工作考核等因素影响,其与传媒集团开展合作空间有限,不利于基层监管部门新闻宣传工作的有力拓展。


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希望中国医药报社从专业媒体角度,持续加大对省级药监部门工作亮点的挖掘和深度报道力度,通过媒体报道增强公众对药品监管工作的了解,提高药品监管工作透明度、开放度。同时,也希望借助中国医药报社这个桥梁纽带,学习其他先进省份的先进工作经验。


5


学术交流的形式与内容还需进一步创新


自传媒集团组建以来,即大力推动旗下《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向学术化转型,推动《中国合理用药探索》向临床靠近。经过不懈努力,《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影响因子不断提升,学术性、专业性得到行业广泛认可。部分监管部门希望《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作为国家药监局的机关刊物,能够刊载更多政策解读类的内容,为基层监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希望进一步创新内容和形式,提供更多交流的平台。医疗机构对于《中国合理用药探索》专业性、指导性、科普性与可读性有着更高的期待,希望能够着眼于医学前沿及临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多组织学术交流与探讨,向医卫人员宣传规范化用药相关理念和使用知识,发挥专业媒体优势,开展合理用药科普活动,助力提升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下一步工作建议


基于以上问题,结合传媒集团舆情工作与新闻宣传工作实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新闻舆论工作,切实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进一步筑牢药品监管新闻舆论主阵地。


1


更加聚焦能力提升,着力推动舆情全周期、全链条管理


一是完善技术支撑,加强宣贯普及。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优化系统建设,完善大数据支撑,特别是破解短视频舆情监测分析堵点,为监管部门早发现、早介入提供技术支持。通过舆情专题培训、典型案例评估复盘、突发事件舆情专题应急演练等多种手段进行宣贯普及,引导各级药品监管人员充分认识药品安全舆情的专业性、特殊性,深刻把握药品舆情传播规律,提升监管部门对药品舆情全周期、全链条的认知,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分阶段的监测、预警、识别、研判、复盘,并形成专业的防范机制和方法。


二是进一步加大网络交易监测力度,营造清朗网络交易空间。进一步提升药品网络舆情信息抓取能力,提高信息采集的效率和精准度。目前,传媒集团积累了超过240亿条舆情数据,日均采集数据量达3000万条。药械化风险预警平台汇聚了30个数据维度,网络舆情全域监测系统实现了对电商平台、直播间、短视频、O2O平台、小程序等120余家全媒体平台的数据采集分析。下一步,需要不断优化信息采集策略,完善数据模型,提高对药品网络交易舆情动态的敏感度,为监管部门解决网络交易监管难点提供技术支持,为平台企业整治网络交易乱象提供数据支撑,净化药品网络交易环境,让人民群众可以放心购药、放心用药。


三是进一步推动大数据赋能药品智慧监管工作,充分发挥数据价值。紧贴药品监管业务需求,在国家药监局药品上市后风险会商、医疗器械风险会商和化妆品高风险直通车、化妆品境外检查研讨过程中,提供风险现象类预警、年度飞检企业初选名单等服务,在“两品一械”风险防控过程中积极发挥舆情作为“信息前哨”的作用,助力监管部门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和监管的预见性、靶向性、时效性。未来,传媒集团将持续做好数据挖掘工作,对接省级药监局智慧监管平台,充分挖掘社会数据、行业数据价值,与省级药监局监管数据实现有效汇集,为药品监管风险预警工作做好支撑。

2


更加聚焦创新转型,丰富媒体表达形式


一方面,加大专刊专题策划力度。根据各地药品监管部门宣传需求,加强与省级药监局的沟通交流,积极推动省级药监局专刊、“大数据下的智慧监管”专刊等项目落地。创新纸质办刊形式,围绕重点选题打造重点专栏,《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增加医药资讯、专题交流探讨等栏目,《中国合理用药探索》杂志增加专家共识、新药述评、病例讨论等栏目,实时传递热点探讨,以问题为导向,活跃学术气氛,服务交流与创新。此外,大力拓展细分领域的网络专刊,包括《化妆品与皮肤科学》《体外诊断试剂》《基层监管》以及《高血压用药指导》等慢病用药指导系列等。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全媒体平台优势,多举措加大宣贯力度。落实国家药监局关于夯实药品安全治理基层基础的要求,在全媒体平台加强基层监管经验报道,结合调研中了解到的药监人员实际需求,在“食事药闻”APP增设“一线风采”栏目,深入挖掘地方监管经验,鼓励监管人员积极投稿,并以“食事药闻”APP为载体,充分利用传媒集团培训资源,帮助药监人员更加便捷、高效地加强“两品一械”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开展网络公益直播和科普短视频,在“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视频号推出《前沿:观点》栏目,聚焦监管科学与医药前沿,碰撞学术观点;在“中国合理用药”视频号推出《中国合理用药百家谈》直播以及《三分钟说药》《基层用药大讲堂》科普短视频,聚焦临床合理用药,传播用药科普知识,扩大权威科普声量,让百姓知道哪些渠道是权威的,哪些知识是科学的;策划推出《医疗器械网络公益直播》,提升医疗器械行业从业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促进同行间的交流与学习。配合医药企业研发、新产品科普的需求,持续开展报纸宣传、新媒体科普等项目的宣传策划,借助中国医药报社融媒体平台将优秀企业先进经验和优质科普内容向公众进行传播。

3


更加聚焦前沿领域,搭建多维度学术沟通交流平台


积极发挥学术期刊优势,主动开展多种形式学术交流,立足行业发展,回应现实关切,努力在政策解读、决策参考、产业引导方面实现智库功能。


一是探索编研结合,围绕药械化等领域新技术、新方法等相关专题,采取专家交流、开展调研等形式,探索新技术、新工具、新标准、新方法等在研发、生产及监管中的应用,形成相关学术研究成果,为产业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监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二是充分发挥学术引领作用,组织医学药学领域专业人员,围绕某专业领域开展专家交流会,推动药品使用安全、经济、有效,探讨提升临床合理用药水平。针对新上市药物,还可组织开展医生和患者教育。


三是发挥人才培养作用,结合三甲医院的先进诊疗经验和最新诊疗指南,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用药情况,组织开展基层巡讲活动,促进基层合理用药,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更好地服务大众健康。


来源/ 中国医药报


新媒体编辑:李佳欢

统筹策划:罗万杰

中国医药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中国医药报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行业报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