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劳模精神 争做时代先锋 | 有活儿随叫随到的崔起运

时事   2024-11-02 16:02   内蒙古  

“崔起运是一名像样儿的共产党员,每次扑火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满归森工公司应急事务中心的领导这样说。

“起运是个好人,我家的大事小情他都来帮忙。”应急事务中心的困难职工这样说。

“崔队长是个多面手,木工、瓦工他都会。”第三中队的队员这样说。

众人纷纷夸赞的崔起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崔起运是土生土长的林区人,1993年参加工作成为北岸林场的一名职工,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和林区千千万万名职工一样,一定尽全力守护这片广袤的林海。”

2017年,崔起运调入应急事务中心工作,他把向老同志学习请教作为全面掌握森林防灭火工作的“捷径”。他时常想:“火场形势瞬息万变,如果能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判断,不仅可以保护人身安全,还能减少集体损失,这才是扑火队员最重要的职责。”于是,他认真学习每一项技能,积极参与每一场森林火灾扑救。

2023年8月6日,满归林区发生多起雷击火,9号晚崔起运刚刚和队友扑灭了一场火灾,又接到到转战孟贵11支火场的命令,那里山坡斜度大,生长着含油脂量极高的偃松林,火场形势险峻。接到命令后,他二话没说,带领三中队16名队员连夜奔赴火场。眼见火头掠过的树林还有火苗在燃烧,崔起运和其他3名队员冲在队伍最前面,用油锯锯断茂密的偃松树丛,硬生生开出一条1.5米宽的路,为队员们进入火场、使用风力灭火机灭火创造了条件。眼见火势越来越大,浓烟呛得人无法说话。有人连连喝水缓解喉咙干痒,他却因为背水的地点离火场需要步行8公里,一面想着把水留给同事,一面为节约时间而不肯喝水。他每日连续作业14个小时,双臂无力实在拿不起油锯时,才在同事们的劝说下休息片刻。有同事问他:“大火已经烧过满归森工公司生态功能区,到达阿龙山森工公司生态功能区了,还要不要继续打?”他没有片刻迟疑地说:“打,必须打,森林是国家的,火灾面前不分你我!”在他的带领下,三中全体队员与火魔鏖战三天两夜,终于控制住了火情。而他的嗓子因为吸入过多浓烟,说话声音变得嘶哑。

当崔起运用嘶哑的嗓音和同事刘树文说:“刘哥,最近天冷了我帮你修修门。”刘树文心疼地流下了眼泪,他用颤抖的手拉着崔起运说:“兄弟,你怎么变成这样了?”崔起运连连摆手说:“没事老哥,我这不是能说话吗,你看我把东西都带来了,一会帮你把门修的严严实实的,冬天就不漏风了。”修门、修水管、修窗户,自2021年刘树文患脑血栓后,崔起运就默默承担起这个家庭的体力活。日复一日,“能帮一把是一把”便成为崔起运的口头禅,也成为同事间互相帮助时说得最多、最暖心的一句话。

崔起运参与宝格偃松岭栈道铺设工作。 姜文宇 摄

2023年7月,公司为了发展旅游产业,决定在距离镇区78公里的宝格偃松岭铺设一条1.3公里的木制栈道。没有路,木料全靠肩膀扛;没有图纸,施工全靠实地画;没有电,作业全靠手工活。会木工活的崔起运成为整个施工现场的技术“大拿”。每天清晨3点他就起床,提前到达工作现场,规划栈道走向、对地面找平、准备施工工具,还时刻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原计划45天的工程,只用了30天就完工了。在这30天的时间里,他一直住在山上,一次也没回家。

崔起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有活儿喊我一嗓子,我随叫随到。”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相比于在贮木场推平车的“单调日子”,他觉得应急事务中心就是承接公司急难险重任务的“先锋部队”,要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好,得有“两把刷子”才行。单位哪里有活儿,他就出现在哪里。机械股技术人员对风力灭火机、油锯、割灌机等设备进行检修,他就跟在后面,帮同事递扳手、拿螺丝刀,没几天就“偷艺”成功了,自己也能修理扑火机具;看见同事们在打水泥地面,他拿着泥抹子比划了几下,很快就学会给地面抛光,趁着大家午休,他独自抛光了整个地面;扑火队员宿舍需要将10人的大间改成5人的小间,他带领同事从测量到切割再到安装,一气呵成,为单位节约了十几万的安装费用。(森工集团工会供稿)

编辑 | 唐永朋
一审 | 郭卫岩
二审 | 张林静
三审 | 王晓虹

林海日报
《林海日报》创刊于1953年11月11日,是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机关报,是首家全国公开发行的林业企业报,是全国先进企业报,也是呼伦贝尔地区创刊最早的报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