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来了,看看120年前的高考---1904年最后一场科举真题

健康   2024-06-07 15:08   云南  

我一直以为科举就是八股,这次发现自己的误解还是蛮大的---120年前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真题来了(红色是原文),是不是和你想的有点不一样?

当然根据四书五经写八股还是有的,不过是在第三场。

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义。
2. 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义。
3. 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义。

勉强看懂,100分满分的话,大概能得20分顶多了。

比较有意思的是另外两场。

第一场是史论

第一题
“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应该意思是周朝,唐朝中央控制力弱了一点,藩镇太强。而秦朝和魏则是中央集权,地方权力过弱(这个魏是指曹操的魏?南北朝的北魏?我猜是后者),讲一下其中得失。
我大约能得30分。

第二题
“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
贾谊我只知道《过秦论》,五饵三表?完全不知道。但是后面大概是说班固看不起贾谊的策略,不过秦穆公,中行说(中行说应该是一个人名吧)用来对付西域好像也有效果。勉强猜是五种诱饵?三表实在猜不出了。
总之这题我做就只有5分了,如果猜对了五饵是五种诱饵的话,可能胡诌一些怀柔政策的话。

第三题
“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申商,我本来差点以为是“推广商业”,后来突然想到应该是申不害和商鞅,都是法家代表的变法人物。擦,差点就写偏题了。说诸葛亮不想做法家,但用的是法家的手段。王安石也是用法家手段,却不提法家的名字。
那这题我能诌一下,就是讲真要想富国强兵,看来还是得靠法家。我大约能得40分。

第四题
“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
只知道裴度是唐朝的宰相。这题是猜的,意思大约就是说宰相应该招揽人才(这个好理解),然后讨论一下私相会见的问题,感觉是说私下收受是不是会不会形成朋党的意思?
猜的,能得10分。

第五题
“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这题是说北宋和金国合伙(想收回燕云十六州),干掉了辽国。南宋和元朝合伙,又干掉了金国(收回蔡州)。
谈一下其中得失,这题我能侃侃,而且可以紧扣当时的“以夷制夷”说,能得50分。

然后第二场策论,就更有意思。

第一题 关于教育
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

教育三大宗旨,首先是培养全体国民品德,才艺。其二是造就专门人才。其三是借教育振兴实业。问哪个最紧迫?

这个我觉得都挺紧迫,哈哈,就看怎么说得圆了。能得30分。

第二题 关于如何应对西方
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西方人外交政策是保护对方领土完整,然后获取实际利益。请举一些近百年来的历史事实加以证明。
这道题稍微留心些当时的条约,我大约能得30分。

第三题 关于变法
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日本最开始变法的时候任用了很多外国人帮助政府实施变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而埃及的变法也任用许多外国人,但是却丧失了财政司法等国家主权,国家反而更加积弱。和日本的变革比较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差别?
这题有点难度,我完全不知道那时候埃及搞成什么样,只能得10分。

第四题 关于农业
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曰资本,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方今修明学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术之遗。试陈教农之策。
关于农业的,怎么用好土地,资本,劳力。我大概能得20分。

第五题 关于外交
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美国禁止华人劳工法案已经满十年了,引用国际法知识,来驳斥美国的这个法律,保护我国在美侨民的利益。
这个法案是知道,不过要求引用国际法来驳斥这个法律,哎呀呀,只能得10分。

这就是1904年,甲午战争结束十年,戊戌变法结束六年,最后一场科举的题目---策论两次提到了日本,清朝也许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废材。

挊码大官人
挊,读弄。挊码,就是撸代码的意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