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大地见证铿锵足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贵州的实践综述

政务   2024-10-15 15:10   贵州  

风雨兼程,步履铿锵。自1954年7月召开贵州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贵州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与全国民主法治建设同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筑民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发展之势,在这片曾经长期欠开发欠发达的黔中大地上,留下了制度优势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铿锵足音。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贵州省四年来的工作,在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和毛泽东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依靠全省各族人民一致团结和努力,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度的任务。……”

“会议号召,全省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共贵州省委坚强领导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

上述两段材料分别来自于1954年7月30日《贵州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贵州省人民政府委员会〈贵州省四年来工作概况和今后任务〉报告的决议》和2024年1月28日《贵州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记者看到,作为省人代会的文件,两者虽然相隔70年,但对“坚持党的领导”这一理念丝毫没有动摇,甚至还有加强。

多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绝对领导,牢牢把握人大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先后于1985年、1988年、1994年、2001年、2006年、2011年报请省委批准,召开全省人大工作会议。2020年、2022年报请省委批准,召开省委人大工作会议,就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作出了决策部署。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党组织认真履行管党治党责任,在人大工作中注重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中央以及省委的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自觉对标对表,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谋发展、促开发是贵州多年来的中心工作,也是人大工作的抓手和落点。通过《贵州省志·人民代表大会志》可以看到,从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始,历届省人大及其常委会都坚持把人大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及全省发展进程中谋划推进,很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会议认为,过去四年,贵州进行了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及思想改造等社会民主改革运动,并积极进行了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和各项建设工作,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度的任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拥护周恩来外交部长关于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声明的决议》”“会议作出《关于拥护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决议》”“会议作出《关于发行贵州省1959年地方经济建设公债的决议》”……

到了近些年,贵州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三农”向纵深推进,开始了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进程。与之相对应的,是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履职印记——

“会议通过了《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依法推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议》”“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发出《乡村振兴 代表在行动——致全省各级人大代表的倡议书》”“会议通过了《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的决议》”……

省人大财经委原专职副主任委员、《贵州人大年鉴》执行主编安正康曾经主持或参加省人大多部史志图书的编撰,对人大的历史较为熟悉。他对记者说——

“和全国兄弟省市的情况差不多,人大制度在贵州,经历了过渡阶段、正式创建、受到削弱、遭到严重破坏、重新恢复、逐步健全完善的曲折发展历程。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是人大工作的主题。”

坚守人民主体地位

70年来,人大制度在贵州走过的每一步,都在践行着我们党“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庄严承诺。通过历史资料可以看到,这一理念从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始就得了很好的贯彻——

大会295名代表中,除了工人、农民、部队、学生、私营工商业者等各行各业相应数额的代表外,还有31名民主人士(内包括少数民族上层代表人物20人)。全部代表中,占全省人口总数73.8%的汉族有代表213人,占比72.20% ;占全省人口总数9.48%的苗族有代表30人,占比10.17%;占全省人口总数8.13%的布依族有代表25人,占比8.47% ……一一相互对应。甚至对尚未明确是否是一个民族的穿青人也作了照顾,有代表4人。

人大代表来自于人民,为民代言就是他们的使命。“尽管那时还没有常委会,但是代表们在会议期间提议案建议(那时还称为提案)和闭会期间参加视察等活动都非常积极的。对于促进全省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稳定社会秩序,都起到了良好作用。”安正康说。

到了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条件的改善,地方人大常委会的设立,人大工作中人民的主体地位更加得到保障和加强。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加强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让群众心愿得到落实。于2015年重新制定了《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条例》,在2022年5月进行了修正。特别强调“代表议案和建议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推动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

同时,推动各级人大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站、室、家”,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完成贵州人大代表“网上联络站”“建议工作平台”“代表履职平台”三合一整合优化工作,确保闭会期间代表活动有组织、有制度、有经费。

现在的贵州大地,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场所遍地开花,代表与群众零距离、面对面,民声民情随时进入代表视野。

强化人大自身建设

1980年1月,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我省人大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时期。

1980年3月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关于省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意见》,省人大常委会设立了办公厅作为办事机构,下设秘书、行政、代表联络、信访4个处,主持办理机关日常工作;设立了农村、经济建设、科技文教、法制、民族5个小组作为工作机构,后发展成民族、法律、财政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代表资格审查5个委员会。到了1988年1月,根据地方组织法规定,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作出了《关于设立专门委员会的决定》,在省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机构的基础上设立省人大法制、财政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代表工作、民族、农村经济6个专门委员会,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随之进行了调减。

到了今天,省人大专门委员会已经发展为法制、财政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监察和司法、民族宗教、农业与农村、选举任免联络、环境与资源保护、外事侨务、社会建设10个;常委会工作机构除了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外,还有法制、预算、代表3个工作委员会;办公厅也发展到15个处室及单位。职责更加明确,分工更加精准,效能更加提高。

在机构改革发展的同时,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建立起了一套符合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职能定位和工作特点、充满生机活力的制度机制。特别是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围绕打造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政治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工作机关、代表机关的目标要求,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和水平。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从1980年1月成立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至今已至第十四届。截至9月25日闭幕的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45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共召开了289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一府一委两院”专项工作报告600多次,组织开展执法检查110 多次,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0万多件次,办理代表议案、建议1.8万多件,有力推动了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

撰稿:人大论坛全媒体记者  杨震  石雨浩

编辑:甘玥

编校:吕跃

审核:杨震

贵州人大
贵州人大由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主办,宣传人大制度,弘扬民主法治,展示代表风采,反映百姓呼声,推动人大依法履职,讲好人大故事,传播人大好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