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抗体临界值,该发“阴性”还是“阳性”?

文摘   2024-10-03 22:39   安徽  


姓名 | 吴慧青

单位 | 中化二建集团医院检验科




01
前   言


梅毒是密螺旋体属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引起的一种急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本病危害极大,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或者通过胎盘传播引起死产、流产、早产和胎传梅毒。


本文讲述一例梅毒抗体临界值附近的患者,在诊疗中,抗体OD值变化的过程,以及遇到临界值的一些处理措施。


02
案例经过


患者,女,37岁,因皮炎就诊于皮肤科,检查结果显示:梅毒抗体(ELISA法)检测OD值0.2364(临界值0.1800),在临界值附近,略高于临界值;胶体金法(-);RPR稀释至1:16均为(-)。ELISA法三孔复查后结果均在临界值附近。


按照以往,需要患者空腹重采血复查,同时咨询主管大夫有无临床症状。与大夫沟通后得知,与患者同行还有一男性,男性今日也做了相同检查,结果为梅毒螺旋体抗体(+),RPR结果1:32 。考虑该女性患者处于窗口期,于是发报告如下。



六周后,该患者又来做相应检查,标本OD值0.25(临界值0.1800)高于临界值,遂发抗体”弱阳性”,提示患者继续引起重视,隔期复查。同时RPR也稀释至1:16,均为阴性。结果如下。



十周后,患者继续复查标本OD值,但小于临界值,回访得知在拿到第一份化验单后已经注射苄星青霉素进行治疗。因为标本OD值小于临界值且接受治疗,于是发报告“阴性”。



十八周后,前来复查,标本OD同样小于临界值,表明患者经过治疗后,可检测到的梅毒螺旋体抗体已经不再增加,发报告”阴性”。



此期间,均给患者做了RPR,稀释至1:16均为(-)。


03
案例分析


梅毒分为先天性梅毒和获得性梅毒。先天性梅毒通过垂直传播,在胎儿时期就引起全身感染。获得性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感染,人是其唯一宿主,表现为


I期梅毒(硬下疳期):潜伏期一般为2-4周,局部硬下疳,无明显疼痛或轻度疼痛。下疳分泌物中有大量螺旋体,传染性极强。如不治疗,3-6周可逐渐自行愈合。


II期梅毒(梅毒疹期):全身皮肤、粘膜的梅毒疹和淋巴结肿大,梅毒疹和淋巴结中有大量螺旋体。


III期梅毒(晚期梅毒):病灶内螺旋体数量减少,但常累积全身器官,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在梅毒实验室检查中,可通过暗视野显微镜、镀银染色法、核酸等进行病原学检测;也可通过非密螺旋体抗原和密螺旋体抗原实验进行血清学检测。


其中,非密螺旋体抗原实验,采用牛心肌磷脂为抗原,测定反应素(非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有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VDRL)。


而密螺旋体抗原实验,用密螺旋体抗原,检测患者血中的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有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化学发光免疫实验(CL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快速检测试验(RT)、免疫印迹试验等。


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阳性:如感染不足6周,该试验可为阴性,阴性者应于感染6周后复查。


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阳性:如感染不足4周,该试验亦可为阴性,阴性者应于感染4周后复查。


在本案例中,诊断为皮炎,初期ELISA检测的OD值又稍高于临界值,RPR(-),考虑病程刚满4周,又不足6周,只有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有反应。


同时本实验室采用ELISA、RT、RPR这三种试验,特异性抗体和非特异性抗体相互补充,保证了结果的可靠性。


04
总    结


当检测梅毒抗体时,我们不要轻易的判断”阳性”或者”阴性”,在按照SOP文件完成复检流程后,一定要多和临床沟通,不轻易的去发一个阳性结果,也不漏掉一个真正阳性而处于临界值附近的结果。


05
专家点评


张三平 中化二建集团医院 主任技师


梅毒抗体检测是诊断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在检测过程中,通常会设定一个临界值(或称阈值、截断值)来判断抗体浓度是否达到阳性水平。这个临界值通常由实验室或检测试剂厂商根据大量实验数据确定,并会在试剂说明书或实验室报告中给出。


梅毒抗体检测临界值是判断阴阳性结果的关键依据。在解读检测结果时,应充分考虑实验室条件、试剂性能以及患者临床信息等因素,并结合专业医生或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意见进行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1]胡丽华,黄佳,杨波,潘露.梅毒血清学检测策略和验证方法在临床梅毒诊断中的应用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1,42(10):1180-1183+1188.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性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性病亚专业委员会. 梅毒、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疗指南(2020年)[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20,53(3):168-179.

[3]岳晓丽,龚向东,李婧,等.2014-2019年中国梅毒流行趋势与特征性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1,54(8):668-72.

[4]林丽蓉.梅毒血清学实验研究[D].厦门大学:2019.DOI:10.27424/d.cnki.gxmdu.2019.000738.

[5]Arando Lasagabaster M, Otero Guerra L. Syphilis. Enferm Infecc Microbiol Clin (Engl Ed). 2019 Jun-Jul;37(6):398-404. English, Spanish. doi: 10.1016/j.eimc.2018.12.009. Epub 2019 Feb 7. PMID: 30738716.




END



检验知识库
检验医学最新资讯、相关资料和知识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