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笔走案头身入乡,乡愁记忆叙今昔!2024年,都匀市启动“乡愁印迹——贵州村史村事征集”主题宣教活动,以行政村为单位,深入挖掘整理村史村事,记录和展示全市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和发展成果,推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通过作者笔下写满的乡愁记忆,勾画出新时代乡村的无限活力。即日起,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在“桥城都匀”微信公众号开设【乡愁印迹•都匀村史村事】专栏,与读者一起探寻乡村自然之美、感受乡村历史文化、尽享乡村美食之味、体验乡村旅游之乐,全面展示都匀乡村的历史变迁、人文内涵和新时代发展成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明英村。
明英村位于都匀市匀东镇南部,平均海拔700米,村委会距坝固片区社区服务中心8公里,距镇政府18公里,距市区28公里,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3个行政小组,村民797户、3401人,党员68人。村内农业产业主要以种植茶叶、太子参、水稻、玉米、水果、蔬菜为主,养殖业主要以养殖猪、牛为主,鸡、鸭等为辅。主要增收途径为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外出务工等。
匀东镇明英村茶山
历史沿革
明英村居住着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这些民族的传统民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布依族的干栏式建筑,一般为两层或三层,底层用于堆放杂物或饲养家畜,上层住人,具有防潮、防虫等功能;苗族的吊脚楼则依山而建,楼体半悬空中,利用山坡的自然落差,既节省了土地,又增加了居住面积,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效果。这些传统民居在建筑结构、装饰细节等方面都蕴含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原明英村十年九旱无收成,后在乡政府统一指挥下,大力兴修水利,修拦山沟,共筑加山塘水库(其中有100万立方米龙塘水库,40来万方开花寨水库),同时,筑坝修建6处提灌站和人畜饮水工程,现基本上能够满足供水的根本保障。
文化及名胜古迹
名胜古迹
两座庙宇(文昌阁),共计占地面积为400多平方,建在大井坎上是八角楼两层,庙中有十八罗汉、八仙过海、观音菩萨、如来佛祖,逢年过节周围村寨都到庙里烧香拜佛,有和尚看守,长年香火不断;建在上街的庙宇,解放后作乡公所,在1978年政府大楼建成后撤下街八角庙。在四清运动后“文化大革命”作为四旧把庙宇撤掉,这口历史见证的大钟不知所终。
石笋冲。在唐家寨和开花寨相邻,有着一条清亮的山间小沟,桃花电站自来水从此处引水,里面有一对天然生存的石柱,好似竹笋一样,因此叫石笋冲,高约为40米,宽约为3米。石笋冲里有天然的溶洞,洞里有整块石头铸成的石碗、石锅等。
仙人垛石。从明英至都匀公路边,坐落小桥边至多杰的一个小山中,离公路50米左右。传说是道师张三丰路过时,在那里停留休息,随手放的一块石头,形状为一个大鼓,一个鼓棒,两头大,中间小,当人们用手轻轻推,它就摇动,但不倒,当几人用力推,它又不摇动,很神奇。
多杰桥
多杰桥。此桥是民国十一年民国政府为了修建军事道路,由多杰、小桥边等沿路村民所建,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桥宽2.8米,长18米,现桥是明英村进出村的主要干道之一。
多杰亮碑。位于多杰寨下河道边上,据说这块碑在很久很久以前,到晚上时就会发亮,亮光可照到多杰桥头及喜鸟冲山头,走夜路的人都不用点火把,后经人破坏,石碑虽在,但不会发亮了。
多杰保边。从楚马下来,多杰保边两河交口处,一头是东,一头走西,河水往西走不往东流,真是奇观。
大冲象塘。位于大冲寨子中间,据老人说,象塘是因为以前在那一块地方有象群,会经常到塘里喝水、洗澡而得名。象塘水早、中、晚都会变换不同颜色,可预测一年中旱、涝情况,并根据情况推算当年的农耕作物,这个习惯,年纪较大的老人还仍然保持。
沙子坳古渡口。民国政府为修建军事道路,经多杰桥、大马坎等古道到沙子坳渡口,清水江(在明英村内标鸡贾河)对岸就是鸡贾村为了过江到对岸而重新修建的渡口,渡口在清朝时期便已经存在,渡口旁立了一块约60*60的碑,但年久失修损坏严重,民国时期,政府在原有基础上加固,现已荒废。
历史名人
英雄白富州。明英村茅草坪人,18岁时,被国民党抓壮丁入伍参加抗日战争,1948年6月,在河南丘成县战斗中,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1949年1月,参加渡江战役、淮海战役、上海战役等,被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授予“三级人民英雄奖章”,火线入党。1949年3月,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59师175团,任战士。随部队入朝参加长津湖战役,与装备精良的美军王牌第一机械师激战7天7夜,在零下40多度的严寒中,其左脚拇指被冻坏截肢。1953年9月,回到家乡担任村支书,1992年3月因病辞世。
剿匪英雄刘典新。广西剿匪英雄刘典新同志在返回部队的时候途经茅草坪,在此病逝,茅草坪百姓在大井边坎上找了一块地把他安葬在此,并在坟墓旁边栽了一棵桂花树以作纪念,每年的清明节,茅草坪群众自发地在刘典新的坟墓前进行扫墓和悼念,桂花树郁郁葱葱,香飘十里。
刘典新墓
节日习俗
传统节日习俗
“四月八”“六月六”:传统民族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祭祀祖先、山神等,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时还会举办盛大的歌会,青年男女们身着盛装,通过对歌来交流感情,寻找意中人。
传统民族服饰
传统民族婚俗
对歌迎亲:接亲时要对歌,俗称对姐妹歌,通过对歌的方式来增进双方的感情,展示彼此的才华和智慧。
唱荷包歌: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说法,荷包里一般装着白果、花生等物,取意早生贵子。
饮食文化习俗
制作与食用五色花糯米饭:在一些传统节日里,村民会制作五色花糯米饭。通过用天然植物染料将糯米染成红、黄、蓝、黑、白等颜色,然后蒸熟而成,不仅色彩鲜艳,而且味道香甜,每种颜色都有其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热情、黄色代表丰收等。
以茶待客:有客人到来时,主人会先递上烟,然后敬茶,他们用的茶叶多是自采自制,有时还会加入金银花等中草药,制成混合茶叶,味道芬芳醇美,具有清热提神的作用。
技艺传承相关习俗
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传承:作为都匀毛尖的产区之一,明英村有着悠久的种茶、制茶历史。茶农们世代传承着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从采摘、杀青、揉捻到烘焙等,都严格遵循传统工艺,且在制作过程中还有祭茶神等习俗,体现了对自然和传统技艺的敬畏。
都匀毛尖茶制作
乡村振兴
2024年,明英村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在基层治理上,明英村积极探索农村基层治理模式,聚焦“三抓实”打造茅草坪组农村基层治理示范点,以点带面、提炼亮点推动农村基层治理。抓实“乡村环境整治和文化建设”夯实行动,通过多种方式筹措物资和资金,完成文化广场场地硬化、主干道沿线文化宣传和庭院美化工作,常态化组织群众清理垃圾,净化乡村环境,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明英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以“村企合一”为抓手,发展茶叶种植、太子参种植,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形成茶产业、太子参种植产业为主打,养殖业与其他种植业为辅助的产业网,带动村子及周边群众就业。
明英村现有茶园约2500亩,可采摘面积1500余亩,有大规模茶叶加工厂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家庭小作坊近30家。明英村的茶产业历史悠久,早在明代,都匀毛尖茶便是贡品,而明英村所在的匀东镇是都匀毛尖茶的重要产区之一。
太子参种植 李庆红 肖伟/摄
2018年引进太子参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2020年引进太子参种苗种植基地100余亩,与贵州匀药公司、坝固合作社合作成立太子参加工厂。2021年,“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中药材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在明英村落地成立,由黄平县野洞河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贵阳试验站与明英村支两委共同创建,示范规模达3500亩。
2021年引进蓝靛种植,种苗基地30余亩,蓝靛种植基地100余亩。还有两家蔬菜种植大户,产业较为集中、连片,具有观赏性和开发空间。
肉牛养殖
2024年,明英村招商引资引进景耀农业有限公司,盘活了拉力冲39亩的设施农用地,进行肉牛养殖,现养殖场内有肉牛500头,动员百姓利用荒坡及涉及土地整治地块种植牧草,并且在村内招工,村民可以到养殖场工作并学习养牛技术,技术学成后,农户可以家养肉牛,养殖场按市场价回收养牛,提高了村民就业率,也解决了农户“养牛难,卖牛更难”的问题。
明英村傍江而生,一条清水江喂养了明英村两岸村民,它的支流流入明英村多杰河、菜园河,河内水清澈见底,河岸景色秀丽,是露营、钓鱼最好的去处。
明英村楚马梯田
楚马百亩梯田,楚马梯田与别处梯田不一样,2018年它是由荒山开成梯田,由旱变水,为了解决用水问题,每隔50米修建蓄水池,修建水沟,配备抽水水泵,属“现代化高规格”梯田,现梯田已在种植各种农作物。在晨曦的映照下,梯田闪耀着淡淡的光彩,形成了独特的风景。
猪田大坝
500亩猪田大坝,大坝涵盖了三个组,茅草坪、高寨、小桥边,是比较肥沃的田地,且交通便利,明英村主干道从中间横穿而过,机耕道也在田间交叉横行,主要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因面积大,地势广阔,田园风光四季如诗如画,让人心旷神怡。春天绿油油的田野上,金黄的菜花在微风中摇曳,仿佛波光粼粼的海洋。秋天的水稻,充满着丰收的喜悦。阳光斜洒在广袤的稻田上,金黄的稻穗低垂,随风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桥城都匀”视频号↓↓↓
QIAO CHENG DU YUN
为
您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