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在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的大山里,有一家所有人都不看好的小钢厂,如今已一路逆袭,成为年产钢500万吨、国内金属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他就是浙江元立金属制品集团有限公司。
初创与发展
1990年8月,叶新华创办遂昌县钢铁厂。
1991年4月15日,遂昌县钢铁厂炼出了第一炉钢水,随着钢材价格上涨,遂昌县钢铁厂第一年便实现销售收入1100万元。
1993年棒材生产线投产(这一年,企业更名为遂昌钢铁总厂);1995年线材生产线投产。1996年,钢材价格下跌,遂昌钢铁总厂效益出现滑坡,企业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R4连铸连轧生产线,该项目投产后提高了生产总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帮助遂昌钢铁总厂走出了低谷。
市场拓展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袭来,钢材价格再度暴跌,面对逆境,遂昌钢铁总厂决定用自己生产的钢材加工金属制品,随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技改。通过对自产线材、棒材的深度加工,开发出镀锌铁丝、圆钉、水泥钉、船钉等等系列金属制品新产品,从单纯销售钢材的粗放式经营,转为生产高附加值的金属制品,小钢厂的劣势变成了优势,企业的命运出现了转折,一举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困境。
1999年,厂长叶新华带队走出国门,来到世界上最大的五金产品集散地——阿联酋的迪拜市推销产品。两个月后,遂昌钢铁总厂在迪拜市设立了境外经营公司,外国客户的订单纷至沓来。
企业改制——元立集团成立
2000年,遂昌钢铁总厂更名为遂昌元立金属制品总厂;2001年,企业顺利完成改制工作,浙江元立集团正式成立;2002年,元立集团年销售收入12.5亿元,创利税6000多万元。
2007年,元立集团投资两个多亿,建成了一条中国最大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丝生产线,这个产品附加值高,销售价达到每吨一万多元,是国内、国际市场都非常需要的焊接材料。至此,浙江元立集团昂首跨入了国家大型工业企业、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浙江省“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之列。
连续几年,元立集团不断上马新项目,2017年已实现销售收入301亿元,利税23.9亿元。
2023年是钢铁行业的“寒冬”,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元立集团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380亿元,出口创汇3189万美元,上交税收7亿元,其中集团遂昌本部实现销售收入114.5亿元,上交税收1.18亿元。"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元立集团位列第339位。
董事长叶新华:
“我不是老板,我也是个伙计”
元立集团的一路发展,离不开董事长叶新华的英明领导和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30多年风风雨雨走下来,企业越来越成功,这还不是叶新华最骄傲的地方,让他最有成就感的,是元立集团的13000多名员工,都能在这个大家庭里安居乐业,共同富裕,这才是他最大的骄傲。
据此前报道,叶新华把大部分的股份都给了员工。他曾说:“我不是老板,我也是个伙计,每个员工都有股份,元立就是他们的。”
在此前元立集团的招聘公告中可见,公司为员工提供了丰富的福利待遇,包括缴纳五险一金、技能津贴、季度安全奖励、带薪年休假(5-15天)、节假日购物补贴、定期免费体检、年终工资补贴以及困难补助等。近期,元立集团微信公众号也发布了2则关于对深度困难职工补助的公示,补助困难职工共约56万元。
2024年8月1日-2日,叶新华在元立集团2024年上半年度生产经营形势分析会指出,面对严峻形势、困难重重,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巨大,但集团上下没有丧失信心,坐以待毙,更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脚踏实地、奋发有为,在原材料采购、金属制品承包改革、安全管理、超低排放改造、生产销售、党建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并在下半年的主要工作中提出:今年底将启动“小改大”一期工程,关停并拆除两座450立方米高炉,上一座1280立方米高炉。
浙江元立集团(前身遂昌钢铁厂)位于丽水市遂昌县,成立于1991年,2001年企业改制组建集团,成立浙江元立金属制品集团有限公司,2003年到衢州进行异地技改,成立衢州元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形成集炼铁、炼钢、轧钢、循环发电及金属制品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企业。
据公开消息显示,浙江元立集团员工13000余人、总资产超100亿元,具备年产铁水450万吨,钢500万吨,材500万吨,钉丝类、焊材类、标准件类、管材类金属制品250万吨的生产规模。
浙江元立集团从一家不起眼的小钢厂发展成为国内金属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其成功背后是不断创新、勇于变革的精神,以及对员工的关怀与回报。面对未来,元立集团将继续秉持初心,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