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传染病
预防宣传
秋季校园传染病预防小贴士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学生机体适应能力下降,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蔓延扩散,为了加强学校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
1、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
主要表现:
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普通性感冒
主要表现:
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
流感和普通感冒预防:
(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
(4)注意通风,居家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5)尽量避免学生出入公共场所。
(6)要注意学生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如果出现流感样症状时,应充分休息,多饮水;密切关注病情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或咳嗽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且佩戴口罩防止出现交叉感染。要避免带病上学、入园或上课外班。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口鼻,或用肘部捂住口鼻,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捂住口鼻而造成手部沾染呼吸道分泌物。
3、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表现:
以发热和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
水痘预防:
(1)注意空气流通。
(2)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后全部疹退为止。(隔离时间3周)
(3)对有接触者可在3日内注射水痘疫苗。
4、手足口病
患者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
主要表现:
病后1—2天,患者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患者手指、手背和脚背的皮肤表面),但不痒不痛。
手足口病预防:
(1)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2)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3)尽量少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4)注意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隔离时间2-3周)。
5、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表现:
以发热、咳嗽、流涕、眼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麻疹预防:
(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2)增强免疫力,可肌注丙种球蛋白或麻疹疫苗。
(3)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6、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是一种流行性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
主要表现:
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台下腺和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可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12日,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
(1)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隔离时间2-3周)
(2)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
(3)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7、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急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寒冷季节呈现高发。
主要表现:
诺如病毒既能在冷冻条件下生存,又能耐受60℃以内的较高温度,因此具有发病急、感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人群对诺如病毒普遍易感,其中5岁以下的儿童和老人发病率较高,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呕吐、腹泻、恶心、腹痛等,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
诺如病毒预防: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接触空气污浊或与他人密切接触后。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自身免疫力。
(3)加强户外活动和运动。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每周保持一定的运动时间。
(4)保持室内通风和清洁。保证空气流动,通过定期清洁来减少病毒的滋生。
秋冬季预防传染病的总体原则
预防秋季校园传染病
号召大家这样做
END
稿件:政教处
排版:杨海楠
审稿:综合办
审核:孙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