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宁畲寨学畲族彩带编织技艺,机杼声中彩带飘

民生   2025-01-29 17:35   浙江  






1月28日一早,记者从景宁县城驱车向西南方向行驶7公里,首次踏访这座藏在浙西南大山里的畲寨——东弄村。

冬日的畲寨,青山如黛,溪水潺潺,树枝和草叶上挂满了白霜。沿村口游步道向上,记者经过一幢幢木结构的泥墙瓦房,一排排腊货香气四溢。

一座外墙绘着鲜艳图腾的畲族彩带传承馆,门口贴着对联,挂着大红灯笼,喜气洋洋。织机声在房舍间回荡。记者循声一看,好一派彩带编织的热闹景象。

人群簇拥间,56岁的畲族彩带编织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蓝延兰身穿藏青色的畲族服装,腰系彩带,头戴凤冠发饰,正在编织着畲族丝带。一块竹板,两根小圆竹段,一把五彩斑斓的丝带一端被拴在堂前的桌角边,另一端系在蓝延兰腰间,配线、提综、织带,一挑一拨间,五彩丝线在指尖环绕翻飞,不一会儿,一条炫彩精美的畲族彩带初见雏形。

畲族彩带,称“山哈带”,又称“花带”“字带”,是美化衣着的装饰物,还是畲族青年男女定情信物、定亲回礼和驱邪祝福的吉祥物。畲族彩带编织技艺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蓝延兰(右)指导年轻人编织畲族彩带。徐丽雅 摄





记者忍不住上手,可双手不听使唤,在经纬纱线重复交织中找不着北。

“彩带编织看似简单,其实很有难度,选框、凿档、配线、提综、织带、织纹、挑花等多道工序,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蓝延兰说,从6岁起,她便跟着外婆推开了这门古老手艺的大门。从最基础的纹样开始学起,她用一双巧手编织出成千上万条彩带。

为了让彩带编织技艺薪火相传,蓝延兰创办畲族彩带工作室,毫无保留地向年轻人传授编织技巧,推动畲族彩带编织工艺进校园、进社区。

一旁的畲族服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卫娟看得出了神,凑近细细打量“师傅”的编织手法,经营畲族服饰工坊的她,正探索一条畲族文化与时尚潮流的融合之路。她设计的“龙凤吉祥”包,将畲族彩带与帆布包巧妙结合,一经推出便备受青睐。春节期间,陈卫娟将继续开发蛇年主题帆布包,将畲族彩带玩出更多新意。

随着彩带越织越长,蓝延兰不由哼唱起了畲歌,灵动的音符伴着机杼声在畲寨飘荡,唱响了畲乡新生活。







1月29日,浙江日报4版


浙江日报 记者  暴妮妮 王啸 通讯员 金雨竹 郑丹 梁雨佳

《社长访谈县委书记》新书发布 

在融媒时代见证新闻的力量

编辑丨hyh
审核丨黄彦
监制丨范波


浙里丽水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丽水分社出品。我们热爱丽水这片土地,并把发生在这里的新鲜、有趣、有意思的信息告诉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