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郑州乡村振兴,看到什么?

政务   2024-12-06 18:48   安徽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当初冬的清寒与寂静悄然降临在中原大地,辽阔的田野里,一片片绿油油的冬小麦苗齐根壮、生机盎然,一如郑州市乡村振兴工作。

11月27日至29日,由黄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政研室相关人员组成的考察组,赴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登封市、巩义市和荥阳市的9个乡村考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考察组一路看、一路学、一路思、一路记,郑州乡村展现出的蓬勃发展态势和创新举措,让考察组成员深受启发、收获满满。

今年10月14日,郑州市27名村书记来黄山体悟实训一个月,郑州市委组织部与黄山市委组织部签订村级带头人队伍培育三年联建协议,正式拉开了两地合作交流的序幕。此次黄山市赴郑州市考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为下一步两地村书记跟班互学、村村联建奠定基础。



回到郑州,村书记在干什么?


在黄山体悟实训结束之后,郑州市27名村书记回到各自工作岗位,马不停蹄开展各种分享交流,进一步把学习成果转化运用到日常工作中。

“在西溪南村和宏村跟班学习之后,我们也想着依托双槐树遗址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在巩义市双槐树村,黄河与洛水交汇地不远处,一处5300年前后河洛古国时代的都邑遗址正在考古开发之中。西溪南村和宏村依托徽州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发展乡村旅游,让村党支部书记王曾辉受到了很大启发。

回村之后,王曾辉第一时间将在黄山学习的心得体会和照片资料分享给村两委,还走上市委党校的讲堂交流学习体会。

见到考察组,新密市方山村党支部书记慎晓东倍感亲切,“我们几个在黄山学习的村书记建立了微信群,回来后还经常联系,互相交流。”慎晓东带着考察组参观了莫空间乡村艺术馆。这处由闲置农院改造而成的“艺术馆+美食园”,不仅保留了原有的乡村风貌,还融入了现代艺术元素,成为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实践的典范。如今,方山村在打造工业乡村、美食乡村、艺术乡村方面不断发力,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去过两次黄山,尤其是看了宏村,让我受益匪浅。”嵩山腹地、少林寺旁,从开山采石到写生村庄,同样是靠山吃山,登封市雷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雷宏凯积极引导村民探索出了依托大山的“新吃法”——乡村旅游。

雷家沟村有一排石头垒砌的围墙被称为“松鼠墙”,雷宏凯说,在黄山看到游客和小松鼠近距离互动,尤为惊喜。回村之后,他们在松鼠经常出没的围墙预留了许多松鼠洞,如今,这里也能看到松鼠在人们面前嬉戏打闹、觅食跳跃的模样,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温馨画面。宏村的水系给了雷宏凯灵感,借鉴南湖的风貌特点,雷家沟村修建的镜心湖成了一道靓丽的景观。

随着乡村旅游的日渐红火,雷家沟村开发创新了绘画写生、休闲农场、乡村民宿等项目,使昔日贫困的小山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艺术部落”。

曾在徽州区和黟县体悟实训的登封市范堂村党支部书记丁俊杰、陈窑村党支部书记陈万里也介绍了乡村发展情况,分享他们在黄山的愉快时光和学习收获。

“久久为功、必定成功。”来黄山体悟实训的郑州村书记纷纷感慨,黄山市乡村振兴工作能成为大家学习的样板,有资源优势,还有实干精神,更有一支敢闯敢干、善谋会干、真抓实干的干部队伍。


学习郑州,考察组看到什么?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郑州留下了极为丰富的传统古村落遗址遗存。在这里,考察组看到当地加强文化保护、推动文旅融合、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取得的成效。

巩义市海上桥村和黄山市很多古村落一样,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这里层层叠叠的房屋结构,见证了明清时期硬山式建筑与豫西典型窑洞建筑的完美融合。

“一棵树、一块石、一条路都是一段乡村的记忆,我们决不能让它消失。”海上桥村和黄山市乡村一样,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开发,如今,依然能看到滋养几代人的辘轳井、风雨斑驳的夯土墙、孤独伫立的老槐树……从镇村干部的言语交流中体会到村民对传统村落深厚的感情和保护的执着。

大山里开民宿、农产品进驿站,过去曾是省级贫困村的登封市崔坪村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标杆村。地处盐洛高速少林站出口、环嵩山旅游公路附近,崔坪村充分发挥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确定“建民宿让游客住下来、建驿站让游客停下来”的发展思路,将5处废弃宅基地建成“好问山居”精品民宿,把高速下口的崔坪会客厅变成了游客能用餐、能购物、能研学的“少室山驿站”。今年上半年,该村旅游收入达到了60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了84万元。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考察组看到,郑州市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把优势资源转化为优势产业,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引擎”。

新密市月寨村位于伏羲山旅游区红石林景区入口处,本着打造“伏羲山下最美乡村会客厅”的想法,村两委不仅带头发展民宿产业、庭院经济、康养中心等提升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还引进“密味坊”非遗辣椒酱制作加工厂,打造小米、面叶、米醋等农特产品营销中心,实现了乡村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农民收入不断提升、集体经济不断增强。

同样位于伏羲山脚下的新密市助泉寺村,是密玉的唯一产地。该村一方面做强特色打造玉文化商业街,一方面依托伏羲山引进“在山河”露营地、滑翔伞基地等乡村振兴合伙人项目,最终形成了文旅融合“赏美景”的产业升级之路,村集体经济实现翻番。

在郑州,一批原生于农村、扎根于乡土的村办企业在产业振兴中承担重要作用,为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壮骨探索出新路径,南屯村就是其中之一。

昔日“南岸古道饮马”,今成“屯里画中人家”,地处荥阳市西北部黄河之滨的南屯村,因三国时期吕布在此屯兵、饮马而得名。这个小村庄有一个建成运营52年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宇明阀门厂,这一村办企业让4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助力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00万元。近年来,村里大力发展美丽乡村、文化旅游事业,乡村“颜值”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开始“出圈”。三产融合聚力南屯,让乡村振兴一路生花。

乡村振兴不仅要产业兴盛,还需要文化浸润。巩义市南河渡村是豫剧大师、人民艺术家常香玉的故里,这里修建的常香玉红色艺术纪念馆、香玉故居、香玉剧社等场所,集爱国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戏曲研学、文化演艺、豫剧体验为一体,把常香玉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红色精神更好地发扬光大和永续传承。

如今,南河渡村通过经常性开展多种多样的艺术文化活动,重塑村民的精神面貌,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在这里,文化的力量引领乡村振兴从“风景美”迈向“风尚美”,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

一路走一路看,目之所见、思之所及,无不感受到郑州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新活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河南是中部地区农业大省、文化强省,乡村振兴很多方面同样值得黄山学习。

比如在党建引领方面,郑州市开展“五星”支部建设,五颗星对应乡村振兴五大任务,每项重点工作都很具体、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效推动了各项任务往实里抓、向目标奔。

在产业布局方面,郑州市以特色产业集中连片发展为引领,布局乡村振兴产业带,推动特色产业扩量提质;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促进富民兴村。

在农产品开发方面,郑州市发展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全产业链价值;创意开发文创产品,推动包装年轻化、时尚化,让河南土特产成为“伴手礼”。

在产业发展方面,郑州市引导村级党组织与企业对接合作,在农产品销售、文旅资源开发等方面共建村企利益联合体,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实现土地收益最优化、资源利用最大化,打造乡村发展、村民增收、企业盈利的多赢局面。

在文化传承方面,郑州市深挖传统文化资源“富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意转化与创新表达辨识度强,对外讲好郑州故事,推动河南文旅频频“出圈”。


携手共进,双方要做些什么?

面对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之问,郑州和黄山都有着自己的探索和经验。

近年来,郑州市积极践行“三标”(工作有标杆、落实有标准、突破有标志)活动、推进农村“五星”(支部过硬星、产业兴旺星、生态宜居星、平安法治星、文明幸福星)支部创建工作,紧紧抓住村党组织书记这个龙头和关键,深入实施“头雁南飞助振兴”计划,走出了一条寻标破题、赋能振兴的创新之路。

黄山市创新实施“四千工程”,聚焦探索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径,先后组织21批次600余名乡村书记赴浙江、广东等地沉浸式体悟实训,选派30名精品示范村书记到陕西袁家村考察,60余个乡村与浙江丽水、湖州等地的乡村缔结为“友好村”,努力在乡村全面振兴上实现领跑。

如今,乡村振兴黄山模式全国推广,五个村IP活力迸发,全市乡村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千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始终位居安徽前列;和美乡村建设全域覆盖,连续10年走在安徽前列,7个县区全部获评安徽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基层首创蔚然成风,政府、市场、村集体、村民、金融等协同共建共治共享共赢,探索走出了黄山特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之路。

从2023年郑州新密市34个村党组织书记到黄山学习,到2024年郑州市27名村书记到黄山体悟实训,“黄山市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每一次去学习都有新的收获。”郑州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认为,每一次千里问计黄山,黄山总能给予对方一把适合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黄山与郑州在乡村发展上有不少相似共通之处,联建共建是两地党组织深化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举措,双方将进一步细化落实村级带头人队伍培育三年联建协议,携手共进助力打造跨行政区域合作新典范。

未来,随着两地互学互鉴的不断深入,一幅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在郑州与黄山铺展开来。



END



黄山先锋
欢迎关注“黄山先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