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下元节吗?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一年仅有五个月亮节,上元、花朝、中元、中秋,最后一个就是下元节。在古代,十月十五月圆时,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也是一年中最后一次同已故亲人告别。
下元节来历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唐代以一、 七、 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祭天官,中元祭地官,下元祭水官。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中元节, 定於农历七月十五日, 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 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
下元节习俗
其实下元节本来是祭祀的节日,但后来随着日月的流逝和演变,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备好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代表自己对祖先的缅怀,和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向往之情。
修斋设醮
每逢下元节,道教观中都会举行相关的修斋仪式。因为下元节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子,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皆要修斋。
祭祀祖先
下元节也有祭祀祖先亡灵的习俗,我国很多地区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到家庙、祠堂去祭拜祖先,有着祈福消灾的美好寓意。
祈愿神灵
下元节传说是水官大帝的生日,在乡村人家有相关的祭祀活动。下元节这一天天黑之前,,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己的田头祭水神。一般需要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忠诚。其目的是为了祈求在枯燥的冬天庄稼地润泽,农作物能够安全过冬。
祭炉神
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这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下元这一天,村民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或蒸麻腐包子等,这也是以前农村孩子最高兴的日子,因为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后称为“福余”果品食品。
下元节,最后一个月亮节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十月十五,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中国人自古就有敬祖的信仰,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也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
人们会焚“金银包”祭拜先人,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叩拜后焚化,遥寄给逝去的亲人。
先人们若收到了“金银包”,说明这世上还有人挂念着他,而被记住的亡灵也不会消逝。我们供奉着先人的牌位和遗像,脑海中回忆着有关他的一切,好像在这样的日子,只要彼此想念,就像永远不曾分离。
下元节,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次与已故亲人的告别,这天月圆如昼,人却阴阳两隔,幸好记忆还在,离别便不是终点。
11
节令食品
01
五谷生,米果香
下元节也是五谷主的生日,在潮汕地区的祭祀多有“五谷主偶像”的身影,即用米粉加开水经揉搓塑形,赋予不同的生命力。
02
麻腐包子,安之若素
闽西客家地区称下元节也叫“完冬节”,而吃麻腐包子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忠贞气节。素食的自然香味,成为独具特色的美食。
03
百变糍粑,回味无穷
客家农村有云:“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烧。”下元节这一天,有些地方以糍粑为食俗,以百变的姿态俘获食客的芳心。
04
芋仔包美味,萌物食欲多
“吃上芋子包,包银包金包发财”的俗语,形容的就是这款下元节美食中的小萌神。以芋头和木薯粉做皮,内馅为瘦猪肉、冬笋丝、虾仁等。皮薄滑嫩,好吃到上瘾。
石油东山人永远跟党走!
扫
码
关
注
社区邻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