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世人更青睐一个人的功成名就,很少去探寻那不知难的事非经过。提及孙叔敖,人们更多的记忆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记载的“孙叔敖举于海”,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中称赞的“循吏第一人”,毛泽东评价的“了不起的治水专家”。
《列子·说符》中记载了一位隐士与孙叔敖的对话。
隐士问:“人有三怨,子知之乎?”
这“三怨”指的是“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速之”。
意思是说,爵位太高会受人嫉妒,官做得过大会遭到君主忌惮,俸禄丰厚会招致人们的怨气。
孙叔敖却不认同这种看法,虽然这样的事情很多,但他认为自己为官的出发点和做事原则不会让他落到这个境地。
他对隐士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益厚,吾施益博。以是免于三怨,可乎?”
意思是说,我的官位越高,我的私欲就越少;我的官做得越大,我的内心就越谨慎;我得到的俸禄越多,我对别人的施予也就越多。用这样的办法避免“三怨”,可以吗?
的确,如果因为担心受到怨恨就不去做官受禄,那就没有人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替百姓撑起一片天空了。
孙叔敖的从政态度非常平和,并不将高官厚禄看得太重,以至于“三为令尹而不喜,三去令尹而不忧”,达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崇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