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表面技术》在全体编委、青年编委、审稿专家、作者、读者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切实贯彻“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推动产业发展,打造支撑国家科技创新平台,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办刊宗旨,致力于持续建设国家科技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主要围绕期刊建设、融媒体平台、学术交流活动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面向制造强国、重点新材料、健康保障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及严酷环境服役、高可靠服役、节能降耗等前沿热点,全年策划出版了6个专题,分别为:高性能表面先进磨粒加工技术(2024-3期),轻合金的腐蚀及表面处理(2024-9期),磨蚀行为及其防护技术(2024-11期),能场复合激光表面改性(2024-13期),超润滑表面工程(2024-21期),生物材料表面改性(2024-23期)。以创新性为指引,全年出版了24期封面文章。
在栏目主编的带领下,着力打造“摩擦磨损与润滑”“腐蚀与防护”“精密与超精密加工”重点栏目,同时启动了主编特约工作。2024年5月,召开了 “腐蚀与防护”栏目编委会工作会议。
积极参加行业学术会议,编委团队积极宣传,促进期刊影响力的提升。
优化审稿和出版流程,严格执行双盲的“编委初审+小同行评议+栏目主编终审”制度,为作者提供优质审稿意见,平均审理周期80天,平均出版周期缩短至10个月。
持续建设微信公众号“表面云社区”及微信视频号“表面技术”,提升融媒体平台影响力和关注度。
对出版的学术论文进行二次加工,并在表面技术微信公众号快速发布。发布期刊论文宣传推广256期,单篇最高阅读量达到6852次,总阅读量达到34.6万。全年推送23期电子合集,总阅读量近9000次。
策划期刊论文解读及专题解读,全年共完成10余期,期均观看人数达到1600人。策划线上博士生论坛,助力年轻人才成长,全年开展8期活动,观看人次28000+。
坚持构建品牌学术技术交流平台,于2024年5月在重庆召开了“2024国际腐蚀防护与应用大会”。本次为会议召开的第3届,组织设置了极端环境下材料损伤机理与表面防护、航空航天材料腐蚀防护与表面工程、海洋材料腐蚀与防护等10个主题学术论坛,组织报告200余个,其中国际报告18个,会议征文105篇,吸引了国内外100余家单位的600余位相关科研人员及专家参会交流,得到了与会嘉宾和代表的高度好评。此次大会强化了科技赋能,积极搭建了高质量创新平台,支持腐蚀防护与应用领域的科技工作者聚焦学术前沿、广泛开展学术交流研讨、进行高层次对话沟通和资源对接,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新契机。
编辑部扎实推进主办单位关于建设国家科技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的决策部署,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成功立项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中文领军期刊项目。
保持EI、Scopus、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CD核心库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机械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入选T2级。
获评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数据,《表面技术》综合评分排名从去年的29位提升至15位,保持入选精品科技期刊。各项引证指标持续上升,他引影响因子达到1.39(上一年为1.03)。 评选了2024年度优秀编委18位、优秀青年编委22位、优秀专家31位。
形成抢抓国防领域表面科学技术高水平论文的工作机制,提高期刊平台在国防领域的知名度和认可度,组约国防领域高水平首发成果,打造国防领域表面科学技术高水平论文的首发平台。
开设“代表作”栏目,形成代表作快审快发(1个月正式出版)的工作机制,促进高水平论文“回流”。
提升学术质量,积极开展组约稿工作,拟基于硬质涂层、液相等离子体电解复合技术、原子级制造、超快激光加工、热障涂层、仿生流体输运界面、生物材料等领域策划出版高质量专题。
抓实审稿节点,优化审稿专家团队,缩短平均审稿周期至60天,为作者提供优质的审稿意见。
持续构建国际学术技术交流平台,策划召开“2025国际表面科学技术与应用大会”,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技术交流,促进相关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召开国内首个表面科学技术与应用博士生大赛,促进青年学子共同成长。
丰富线上活动,举办“Surf Young”表面科学技术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线上学术论坛,召开紧扣科工前沿的专题发布会,推出多期优秀论文线上拓展分享,促进学术技术交流。
审核:李继红
编辑:邓李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