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部署,当前,年轻的泰州正以更昂扬的激情、更有力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塑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近日,“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走在前列·设区市市委书记访谈”采访团走进泰州。泰州市委书记姜冬冬表示,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主动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力做好“产、水、文、人”四篇文章,用实干实绩为全省“勇挑大梁”多作贡献。
记者:泰州提出着力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的中部支点。新的发展时期,泰州应如何突破“居中思维”,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姜冬冬:泰州是江苏的地理中心,经济总量在全省13个设区市中位居第9,客观上讲,确实处于地理居中、发展居中的状态。但这种客观状态不能演变成抓工作的精神状态,更不能有“甘居中游”的思维定势。突破“居中思维”,关键点还是在“思维”二字,首先要从树立更高的目标追求开始。我们将锚定“十五五”末GDP超万亿目标,不断提高泰州经济在全省的占比和贡献,不断提升在全国城市综合实力中的位次,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的中部支点。
泰州将扎实推进产业强市建设,聚焦产业结构偏传统、产品结构偏中间等问题,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让传统产业“发新芽”。泰州的传统产业贡献了规上工业65%的产值、53%的利润和大量就业机会,是产业发展的“基本盘”。我们将健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支持引导企业通过提升科技含量促进高端化,依靠数字赋能促进智能化,利用低碳技术促进绿色化,让传统产业保持优势、焕发新的生机活力。让新兴产业“长成林”。泰州拥有生物医药、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2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1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8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我们将完善推动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着力提升产业的主导力、产业链核心环节的掌控力、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力。我们将坚持把大健康产业作为引领泰州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抓手,锚定省委、省政府“四个定位”的希望要求,持之以恒蓄积优势、补齐弱势、谋取胜势,奋力将其打造为泰州最具特色、最具优势的地标性产业。让未来产业“快生根”。抢抓全省首批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机遇,紧扣“优势产业未来化、未来技术产业化”两大方向,下好先手棋、开辟新赛道。
总体而言,泰州三市三区六大板块,每个地方都有适合自己的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是充满信心的。接下来,各地还要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找准发力突破口,大家步调一致向前进,把发展的“论文”书写在大地上,共同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板块力量”。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作出全面部署。泰州将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
姜冬冬:当前,泰州正处于转型出关、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势在必行。我们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系统部署新质生产力发展,谋划展开“产创融合”工作布局,梳理形成“围绕产业抓创新”“围绕创新抓产业”两条路径。
推动产业能级迈上新台阶。聚焦更高“含金量”“含智量”“含绿量”“含新量”,致力构建以“大海新晨”为标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力、核心竞争力的“中国药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船都”,成为长三角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基石。
推进创新驱动塑造新优势。重点围绕科创、资本、人才等要素保障,加速推动“从10到100”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突出抓好高水平实验室矩阵、高能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促进创新资源要素加快集聚。组建大健康先进制造、化工与金属新材料产业设区市专项母基金,调动更多资本要素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多元拓展机构引人、企业引人、项目引人渠道,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各类人才支撑。
促进数实深度融合实现新突破。立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特点和需求,支持企业加大5G等信息基础设施、工业软件和智能装备投入力度,鼓励龙头企业规模化推广数字化转型经验和成熟应用,引导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实施“智改数转网联”伙伴行动,引进一批专业服务机构,打造“工业互联网+”资源池、“智改数转网联”导师库,面向企业、园区提供多样化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打造“1+N+X”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体系,支持园区、企业引进建设区域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指导园区突出质量追溯、资源共享、应用创新等企业侧需求,建设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带动产业整体转型。
记者: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泰州将如何找准发力点?
姜冬冬:泰州将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做好“产、水、文、人”四篇文章,全面提升产业能级、城市能级,塑造未来发展新优势,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打造中部支点。中部支点包含产业、城市、交通、文化、生态等多个维度,但产业始终是泰州担纲中部支点的根本支撑、核心所在。泰州将持续做大做强大健康、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两个地标产业,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智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代表“晨光力量”的未来产业,以企业、创新的“高峰林立”和产业、园区的“高原隆起”标注中部支点的崭新高度。
建设幸福水城。我们将以百里长江为纽带,建设产业先进、兴旺发达的现代化滨江城市带;以千年凤城河为内核,建设商贸繁荣、人文荟萃的中心城区;以十里溱湖为依托,建设风景秀丽、生态优美的康养名城;以万亩垛田花海为标志,建设生态产品优良、生态经济活跃的绿色发展示范区;以“江河湖海”的交相辉映,把一个生活富裕、美丽宜居、活力迸发的幸福水城照进现实、带向未来。
提升人文“三水”。泰州历史悠久、文脉绵长,形成了以施耐庵的水浒、郑板桥的水墨、梅兰芳的水袖为代表的人文“三水”,人文“三水”滋养了具有泰州特色的民本文化、戏曲文化、里下河文学流派。我们将坚持守正创新、以文化人,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推动人文“三水”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厚植城市精神、提升城市文明、彰显城市品格,让泰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时代芳华。
做强“泰有引力”。人是城市活力的源泉,我们将坚持以人为尺度,抓好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以及全龄友好型城市建设,不断拓展满足多元需求的服务场景,积极探索更富创意的城市形象“打开方式”,着力构筑强大的城市引力场,让孩子开心成长、青年安心发展、老人舒心长寿、特殊群体暖心有尊严,让即将三十而立的“年轻泰”更具“活力范”。
记者:泰州连续两年获评“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现在又提出打响“到泰州、泰周到”营商环境品牌,会有哪些具体举措?
姜冬冬: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我们提出“到泰州、泰周到”的初衷,就是以主动服务、用心服务、高效服务为路径,打造办事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营商环境。
一是打造更加优越的政策环境。对标世界银行最新评估体系,持续完善营商环境政策体系,落实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揽子”政策举措,保障关键领域和重点任务的资金需求,实现政策精准兑现。二是打造更加健康的市场环境。持续推广“小微贷”“苏科贷”“泰信保”等财政普惠金融产品,完善全方位人才服务体系,为企业发展匹配更丰富的市场资源、更过硬的要素保障、更“解渴”的政策供给。三是打造更加周到的政务环境。全面推行项目审批超时默认制、困难问题征集协调机制,打造“一窗式”受理、全流程服务、全过程监管的增值服务新模式,不断提高办事便利度。
打响“到泰州、泰周到”营商环境品牌,我们不仅要有“从口号到口碑”的韧性,也要有“从想法到做法”的执行,通过纵深推进产才融合,不断丰富品牌的内涵和外延,使之成为全市广大干部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我们强调干部要做到心中有数、肩上有责、眼里有光、手中有活、脚下有土。这五个“有”,跟泰州的发展事业结合起来看,核心还是要求各级干部干字当头、干在实处。
版权声明:【泰州发布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点和
发布君陪伴你每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