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文“三水”彰显城市气质

政务   2025-01-06 11:46   江苏  



泰州既有江淮海三水交汇的自然禀赋,也有璀璨耀眼的文化星河。千百年来,这片土地孕育出北宋教育家胡瑗、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等名家先贤,挥洒出施耐庵的水浒、郑板桥的水墨、梅兰芳的水袖人文“三水”,标注了泰州在中华历史文化坐标中的独特地位。

推进泰州优秀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是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提出的“产、水、文、人”四篇文章中的重要一篇,也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使命所在。落实好全会精神,就是要在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下,聚力“明体达用”,致力“百姓日用”,秉承“枝叶关情”,赓续历史文脉,激荡人文“三水”,进一步彰显城市气质。


聚力“明体达用”,以人文“三水”厚植城市精神。“明体达用”是北宋理学先驱、泰州教育家胡瑗教育思想的精华。这些年,围绕人文“三水”传承发展,泰州设立了“施耐庵文学奖”,连续举办梅兰芳艺术节,成立梅兰芳艺术中心、梅兰芳京剧团,创排京剧《梅兰芳·蓄须记》《梅兰芳·丹桂记》在全国巡演,组织拍摄的纪录片《郑板桥》入选国家广电总局重点选题,人文“三水”的标识逐步叫响。面对文化新使命,要坚持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不断打响梅兰芳、泰州学派、里下河文学、郑板桥等特色文化品牌,持续擦亮“梅兰芳故里、海军诞生地”两大文化名片,彰显水墨、水浒、水袖人文“三水”的独特文化气质。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全力提升人文“三水”的传播力、标识度、知名度。要大力挖掘人文“三水”的现代价值,让“水浒”的闯荡气魄、“水墨”的民本理念、“水袖”的守正创新,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泰州新实践的深沉精神力量


致力“百姓日用”,以人文“三水”提升城市文明。“百姓日用”是明代泰州学派哲学思想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百姓日用而不觉”来阐述中国传统价值观,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文化是为人的,也是人为的。一个城市的文化气质与文明程度如何,归根到底由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所决定。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之以恒做好“以文化人”工作,用优秀文化涵养人的气质、浸润人的心灵。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文化的支点作用,致力讲好新时代人文“三水”故事,以文化力量提振百姓精神风貌。要坚持文化生活化、品牌化、沉浸化,找准文化和生活的融合点,优化文化布局,提升服务功能,推动传统文化走向文明实践,让文化种在城市肌理上、长在群众心田里,更好滋养城市、涵养文明。


坚持“枝叶关情”,以人文“三水”彰显城市品格。“一枝一叶总关情”是泰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色和尘世道义。文化可以挖出来、种出来,但要真正创造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最终是要靠这片热土中生出来、长出来。人民群众永远都是文化生成的主体。文化工作要经得起检验,最终要解决老百姓关注的实际问题。要秉持敬畏历史、传承文化、造福群众之心,坚持发掘保护、开发利用、传承弘扬并举,让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彩。要注重以文兴业、以文化经,加快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打造人文经济学的泰州实践样本。要开发更多镌刻泰州印记的文化IP,推动历史文化与城市建设融合,雕琢人文“三水”传承的有形载体,让文化古城形神兼备、文质兼具。要把人文涵养作为城市的内在品格,关注老百姓身边正在生成的大众读写等文化现象,助力城市向上向新生长,让城市有根有魂有温度。

对文化最好的传承就是创造新的文化。我们必须深刻体悟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质,落实好“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在守正创新中赓续泰州历史文脉,推进以人文“三水”为代表的泰州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泰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时代芳华。

泰州日报评论员


链接:

1、社论丨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以“大海新晨”打造中部支点

3、以“江河湖海”辉映幸福水城


◆制图:殷倩

◆编辑:殷雅伦 刘晓婧

◆校对:吕婷婷
◆责编:刘涛


版权声明:【泰州发布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发布君陪伴你每一天

↓↓↓

泰州发布
掌上泰州 温度悦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