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师萨提亚曾说过:
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很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教育者,父母养育孩子的方式,将直接决定他们人生的高度。
良好的教育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孩子在成长路上少走弯路。
人民日报推荐的这8条家庭教育观,值得所有父母一读再读。
111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隔代育儿是一个普遍现象,但需要明确的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是父母。
如果父母当了“甩手掌柜”,可能会为孩子未来的人生留下隐患。
著名育儿专家张思莱也帮女儿带孩子,但她事先和女儿说好: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是父母。父母和孩子亲近,才能培养好的亲子关系。
作为姥姥,她只是来辅助他们。“我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和自己的爸妈亲”。
有句话说得很对: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事业。
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当“甩手掌柜”的人,多年后都在费尽心思去填补曾经留下的漏洞。
23
尊重和保护孩子的人格尊严
台剧《茉莉的最后一天》中,16岁茉莉的结局让人为之心痛,细看来,悲剧其实有迹可循。
当茉莉考试拿第一时,妈妈只会告诉她:“你不要太得意,要不是我盯着,你以为你可以考第一啊。”
她做错一件小事,妈妈就会大发雷霆:“要是没有生你们,我现在也是一个教授.....”
她和同学闹矛盾,妈妈只会不停斥责:“哭?你还好意思哭?”
一根根稻草压在茉莉身上,久而久之压垮了她的希望,也摧毁了她的生命,绝望之下,她选择了跳楼自杀。
教育孩子的前提,首先要保护好孩子的尊严,这比纠结对错更重要。维护孩子的尊严,教育才能达成效果。
作为父母,不随意开孩子的玩笑,不当众揭孩子的短,不在公共场所打骂孩子。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点——过分谦虚也会伤害孩子的尊严。
比如,当着孩子的面和别人聊天:“我们家孩子不行。”“比你家孩子差远了。”这种对话,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降低孩子的自尊水平。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其实是在保护他的潜在力量。最高明的教育,是让你的孩子知道,你以他为荣。
34
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
《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记录了一段对话:
妈妈问女儿:“你要哪种冰淇淋?”女儿回答:“我想要香草的。”
“有巧克力的。”“不,我要香草的。”
“我觉得巧克力的更好一点。” “不,我就要香草的。”
“你不应该要香草的。我知道你喜欢巧克力的东西。”“我现在就想吃香草的。”
“你怎么这么倔,真够怪的。”
在这个对话过程中,妈妈一直试图否认女儿的感受,试图将自己的判断强加在女儿头上。她这样做,无疑是在告诉女儿,你的想法是错的,你得听我的。她对女儿的真实感受视而不见。如果什么都替孩子做选择,孩子就无法找到自己的价值。
幼年时,尽管他们对于这个世界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认知,但他们有选择的权利,父母只需要正确引导即可。
成年后,孩子逐渐会拥有辨别是非黑白的能力,也会养成自己的兴趣爱好,父母更应该给予他们选择生活的权利。
45
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
相比于只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有效陪伴、促膝交流等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
对孩子的心理抚养,包括情感、性格、观念、尊重等,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理基石,能够决定孩子一生的品格。
孩子不是突然变“坏”的,在那之前,问题已经堆积成了一座冰山。
《三十而已》热播时,有网友表示,并不羡慕顾佳的豪宅,却很羡慕卖早餐一家三口的小幸福。
他们的条件似乎并不富裕,丈夫每天忙忙碌碌送快递,妻子起早贪黑卖葱油饼,但一家人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
“灯火阑珊时分,回家的路上,丈夫的心安静,妻子的脸欢喜,孩子的手里攥着光,这才是生活最本真的样子。”
56
性格决定孩子的命运
成绩往往具有一叶障目的效果,以至于很多家长都有一个误区:
智力决定命运。父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能否考上名牌大学,很少关注孩子的性格和品格培养。
真正决定命运的,是性格。李玫瑾教授提出,孩子的性格训练最好由父亲来完成。
孩子12岁之前,父亲需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可以培养孩子坚持一项运动,在运动中进行性格培养。早年的性格一旦形成,会终身稳定。
等到20岁、30岁,再想要改变已经很难。
67
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不要一味用“别人家的孩子”,来贬低自己的孩子。无论孩子多大, 最能治愈他们的,永远是父母的认可。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父母分三种:
第一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批评你;
第二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忽视你;
第三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鼓励你。毫无疑问,所有的孩子都想要最后一种父母。
优秀的家长,更容易发现孩子的优点。
78
言传又身教,教子亦教己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
每一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
我们当父母的对了,孩子自然就对了。
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成长的过程,父母做好自己,孩子自然不会出错。
不久前,湖北一位父亲的教育方式引发全网热议。
11岁的女儿正处于叛逆期不愿意读书,于是父亲就在烈日当头时,带她去河里挖藕。
这位父亲表示,想让女儿体验下日常劳作,从而明白:不吃读书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4个小时的劳作,孩子脸上晒脱皮了,父亲寸步不离陪在身边,虽然很心疼,但他更想让孩子收获读书的重要性。
最后,女孩改变了原来的想法,选择回学校好好读书。
言传身教,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以身作则,才能让孩子更快地学会人生的路该如何走。
教育的难,在方法;教育的根,在父母。
89
不要让孩子替你实现梦想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物品。
父母在孩子的生命中,做好那盏明灯就好,剩下的,应该交给孩子自己完成。
就像刘瑜在给女儿的信中所说:
“你想当一个华尔街的银行家,就去努力吧,但如果你仅仅想当一个面包师,那也不错,如果你想从政,妈妈也一定支持。”
孩子终有长大的那一天,给他最好的爱,就是让他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不要让孩子成为替你实现梦想的工具,不要随意插手孩子的人生。
该呵护的时候精心呵护,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才能成就孩子的幸福人生。
很认同一个观点:
“教育是一场渡人渡己的修行,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趁着孩子还小,掌握好这8个家庭教育观,尽力做好为人父母的责任。
教育路上不偷懒,遗憾就会少一些。
把孩子教育好,就是你后半生最好的投资。
愿你在这8个家庭教育观中,发现不足,找到问题,修正自己,做个好父母,拥有一个好孩子。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