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智光秀到吴雅芳,再议日本文化的包容性与复杂性……

文摘   2024-12-02 16:49   日本  

在日本高野山有一座不起眼的墓,那是明智光秀的墓。

这位因发动1582年本能寺之变,背叛织田信长且犯了“噬主”大罪,按照我们的思维惯性,怎么也得把他编入“逆臣传”加以鞭挞,不过这样的人物,却在日本受到尊敬,甚至还有人祭拜。

在本能寺事变400年后,织田信长的17代后人跟明智光秀的后人竟然还一起握手言和同台做起了广告……

比较起来的中日文化差异,不禁让小编思考,这是否也反映了日本文化中与众不同的的包容性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对人性复杂性的接受

日本文化中对人性复杂性的接受,是其对历史人物评价较为宽容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日本,人物的善恶并非固定,而是随着环境、动机和人性的多面性而变化。

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固然可以看作是背叛,但后世对他的评价更为多元化。许多人认为,光秀的行动是反对织田信长专制统治的一种抗争,甚至是出于某种“拯救天下”的理想。他的形象在某些地方被重塑,成为了一位有情有义、有理想但未能实现的悲剧人物。

明智光秀最终在山崎之战中败北,不久后被追杀身亡。他的“叛乱”未能成功,反而让自己陷入了悲剧的命运之中。然而,在一些地方,光秀却被视为悲剧英雄。当地的俳句和歌谣中,不乏对他悲惨命运的叹息与对其善政的赞颂,例如:“光秀公,治理乡土心如水,苍生无忧度丰年。”这些歌谣和诗句表达了对光秀在地方治理中的贡献的肯定。

在日本文化中,悲剧英雄常常是那些虽失败却保有信念的人物,例如《平家物语》中的平清盛或《忠臣藏》中的四十七浪人。

他们因无法实现的理想和悲剧性的命运而获得人们的同情与尊敬。光秀的故事也体现了这种悲剧性:他为了政治理想而背负恶名,虽然失败,但他的理想与行动逐渐被重新评估,形成了“虽败犹荣”的英雄形象。这种对失败者的同情和敬意在日本文化中相当普遍,英雄不仅仅是取得最终胜利的人,更是那些为信念而努力的人。

相较之下,中国传统文化中,忠与奸的界限极为分明。忠于主君是社会道德的重要标准,特别是在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中,忠诚不仅是一种道德义务,更是一种不可撼动的社会价值。而日本的忠诚观念受到禅宗和武士道精神的影响,具有更为灵活和复杂的特征。禅宗强调对现世和人性复杂性的深刻理解,不以简单的善恶二元论评判人性。相比之下,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强调明确的伦理纲常和道德秩序,善与恶的界限分明,使得像光秀这样复杂的人物难以在传统叙事中得到包容。

文化中的多样性和宽容

芥川龙之介说过:「人間というものは、決して善人でも悪人でもない。」(人并非绝对的善人,也不是绝对的恶人。)这句话也能诠释日本文化对明智光秀这种悲剧英雄的接受。人性中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日本文化对这种复杂性的接受,使得人物不再被简单地划分为好人或坏人。

这一点在日本的动漫和影视作品中也有所体现。许多作品中,角色的善恶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例如,《新世纪福音战士》中的碇真嗣、《死亡笔记》中的夜神月、《进击的巨人》中的艾伦·耶格尔等角色,都具有复杂的动机和矛盾的性格。他们既有光辉的一面,也有阴暗的选择,无法简单地定义为“好人”或“坏人”。这种对角色多面性的描绘,正是日本文化中对人性复杂性和矛盾性的包容体现。

在日本历史上,外来文化、思想和信仰多次被吸收并本土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面貌。例如,佛教自6世纪传入日本后,与本土的神道教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引入了西方科技和制度,并与自身传统相结合,成功走向现代化。

这种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融合,与日本文化对人性复杂性的接受一脉相承。对明智光秀的重新评价,也是这种包容精神的体现。人们并未因光秀的“叛逆”而全盘否定他,而是对其进行多方面考量,甚至在历史演进中产生了同情与敬意。

像明智光秀的墓地留存至今,我们可以看到日本文化对历史复杂性与矛盾性的独特理解与包容。这就如站在我们中国人的角度,是很难理解日本人为什么还给用黑船打开日本国门,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佩里将军立碑纪念。

再有下面位于日本福冈市的“元寇神社”,这是纪念蒙古人(1274年和1281年的蒙古入侵日本)而建立的神社,它在1890年由日本政府设立的。神社内还展示了与元寇相关的文物,例如古代武器、盔甲,以及描绘元寇战斗的资料,是让现代人了解有那么一段历史的场所。

可以说,文化的包容性不仅仅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重新评价,更是一种应对当今复杂社会的态度。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价值观的冲击和不同观点的挑战。理解并包容这种多面性,是我们与他人共处的基础。

最后这几天的沸沸扬扬的“吴柳芳事件“,这位前体操运动员脱得比“体操服”还少,这在日本都不是什么事,日本运动员转身色情行业的人也大有人在,却很少被人指责。

日本文化中对个体选择的宽容,体现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从影视明星到运动员,从地下偶像到平凡上班族,每个人都被赋予自由选择自己生活道路的权利。在日本社会,选择的自由大于刻板的道德准绳,个体的尊重大于群体的凝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日本社会完全放任不管,只是选择了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去接受不同的生活选择。他们尊重每个人对自己身体和生活的支配权,默契地避开了指责与道德审判。

所以即便一个人选择了非主流的道路,社会也会选择理解而不逼迫他们改变。这种包容心态造就了日本社会的多样性,也让那些离经叛道的选择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存在。

这种宽容,也反映在对个人隐私的尊重上。在日本,公众对于名人私生活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旁观而非干预。他们不会因为某个人的职业或者选择去轻易地贴上负面的标签,相反,更多人会选择站在“那是他/她的人生”的角度去理解。像吴雅芳这种对于很多日本人来说,这只是一种个人选择,而不是社会道德的缺陷。
文化背后,是对矛盾的协调与平衡。比如在日本传统中,“和”是一种重要的观念,这种“和”并不是一味地迎合,而是在冲突与多样中找到共存之道。这样的社会氛围,给予了人们追求自我、拥抱个性与多样化选择的土壤。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在日本,正是这种对个体选择的宽容与接纳,造就了日本独有的文化魅力。

日本横滨
或许我们可以从日本文化的这些包容态度中学到一些东西:学会不急于为他人贴上标签,不急于做出二极管式的判断,而是以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人性、理解世界。因为,最终,一个包容的社会,才能容纳多样性和差异,才能在不断冲突与变化中的时代找到和谐共存的方式。

  作者:原文是写在“早田希娜事件”后的一篇写烂尾的稿件,重新狗尾续貂继上了。

日本物语
关于日本的请了解一下,这里既有日本的传统历史文化又有现代流行元素的介绍,也包含旅游、美食、教育、相关知识问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