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坐下奉上一杯热茶,再来场“拉家常”式的谈话……来解决矛盾纠纷的居民一边品茶、一边诉说,调解员耐心倾听后根据法理、人情和风俗习惯等秉公评议,最后双方口服心服、握手言和。近日,临涣镇茶馆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陈文章运用“一杯茶调解法”成功化解一起赡养纠纷。
走进濉溪县临涣镇大大小小的茶馆,几间简陋的房间和不大的院落里总是挤满了当地民众和游客。濉溪临涣古镇拥有600多年的茶文化历史,茶馆自古以来就是家长里短评论是非曲直的集散地,久而久之流传下“不去衙门去茶馆”“有理进茶馆说”的传统习俗。
资料图片
2011年12月,濉溪县临涣镇茶馆调解中心主任王士宏牵头筹划在临涣镇怡心茶楼设立“临涣镇茶馆人民调解委员会”,将蕴含“茶为媒、礼为先、和为贵”精神内核的“茶文化”充分运用到预防和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中,提炼出“以茶暖人心、以茶说人生、以茶述纷争、以茶找支点、以茶拆面子、以茶置梯子、以茶达协议”的“一杯茶”调解工作法。自此,临涣茶馆除了是人们日常解渴、歇脚、聊天的休闲娱乐场所,还兼具民间调解和事的功能,是人们评判是非、化解矛盾的民间舆论场。
陈文章告诉记者,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如今,当地威信较高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等被吸纳到茶馆调解队伍中,义务调解员由初创时的7人发展为50余名骨干,形成了“老支书团队”“兵哥团队”“闻风到团队”“乡村小喇叭团队”“姊妹花团队”五个志愿者团队,以及乡贤调解、人民调解、警民联调、诉前调解、信访纠纷调解、婚恋纠纷调解、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等7个调解组。把“茶馆调解”工作模式深度延伸至各个村民组,构建镇、村、村民组三级网格化调解网络,覆盖全镇19个行政村,共有调解员250余名。“去年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60余件,今年前三季度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00余件,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的目标,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纠纷,助力了基层社会治理,维护了辖区的和谐稳定。”陈文章说,2020年,临涣镇茶馆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一杯茶”调解工作法表面上看是一种调解方法,是一个媒介、一个平台,本质上所贯穿的是“枫桥经验”中“矛盾纠纷不上交”的工作目标及“依靠和发动群众”的工作方法。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印发《关于在全市推广“一杯茶”调解工作法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实施意见》,在全市推广“一杯茶”调解工作法,充分发挥“一杯茶”调解工作法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大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市司法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科科长尹建新介绍,推广“一杯茶”调解工作法就是将“一杯茶”理念内涵融入具体工作中,并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体包括打造“一杯茶”调解工作团队,把“一杯茶”调解工作经验向人民调解、行政复议、律师调解、法律援助、村(社区)法律顾问、法治宣传、公共法律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行政调解、审判、信访以及基层治理等领域推广,探索“一杯茶+营商环境”等机制,深度挖掘临涣茶文化蕴含的“和合”文化内涵等方面,努力打造符合实际情况和需求的“一杯茶”调解品牌,从源头上预防、减少或避免纠纷发生,形成“一地一品、百花齐放”的局面。
记者在杜集区石台镇梧桐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看到,“一杯茶”调解工作法的七步秘籍醒目地贴在墙面上。梧桐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祖百渠告诉记者,在调解过程中一边给他们泡茶,一边了解双方当事人的立场和诉求,再结合讲法讲理讲情,最终找到双方利益的平衡点,帮助双方以礼相待、纾解心结,让复杂的纠纷得以化解。
人与人之间有时就是一杯茶的距离,只要当事双方能够主动互敬一杯茶,就预示着双方有调解的可能。大家坐在一起,泡一壶热茶,你说说、我聊聊,调解员见缝插针,析矛盾之源、谋解决之道。一壶茶的工夫,共识在这里形成、矛盾在这里化解、基层社会治理在这里增效。
淮北市传媒中心全媒体记者俞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