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时代“1+6”基层治理新模式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民生   2024-11-15 11:12   安徽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近年来,我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形成了以“一杯茶”调解工作法为品牌、“一岗通办”服务工作法等为特色的“1+6”基层治理经验。近期,市委政研室对此进行了调研、提炼、总结,撰写了“淮北市探索新时代‘1+6’基层治理新模式”。11月11日,市委书记汪华东作出批示:“要及时总结推广基层的做法。”现予以刊发,供参考。





“一杯茶”调解工作法

濉溪县临涣镇探索将蕴含“茶为媒、礼为先、和为贵”精神内核的“茶文化”充分运用到预防和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中,探索出“有理到茶馆说”的“一杯茶”调解工作法,形成“党群合心、社会和谐、邻里和睦、家庭和美、人际和善”的社会治理格局。一是说事有地。在22个茶馆设立“茶馆调委会”,成立临涣茶馆临时党支部,定期安排支部党员或邀请其他党组织代表到茶馆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及时掌握辖区内矛盾纠纷、治安案件、重点人员异常等风险隐患情况,累计收集社情民意2000余条,形成议案、提案、调研报告等150余份。二是理事有人。制定优秀调解员培育培养计划,打造个人调解工作室,影响、吸纳、带动临涣镇55名威望较高的“五老”、乡贤、退役军人等加入调解队伍,培育出以王士宏为代表的“老支书”“兵哥”“姊妹花”等5个茶馆调解团队。三是调事有方。充分吸收临涣“茶馆说理”乡风民俗文化,探索出“以茶暖人心、以茶说人生、以茶述纷争、以茶找支点、以茶拆面子、以茶置梯子、以茶达协议”的调解“七步法”。该工作法入选2023年全国第五批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写入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四是解事有力。建立诉调、警调、访调、村调、法律服务“五个对接”工作机制,联合派出所、基层法庭、司法等部门,推动矛盾纠纷“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目前累计调处矛盾纠纷1600余件,矛盾化解率95%、群众满意度100%。五是干事有位。加强调解工作经费保障,按照调解纠纷数量、难易程度等标准,通过以案定补、岗位补贴等方式,给予调解员一定补助。定期组织“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和“金牌人民调解员”等评选活动,涌现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王士宏、“安徽省一级调解员”陈文章等一批先进个人。




“一岗通办”服务工作法

相山区针对主城区人口密度大、群众需求高、基层治理难等问题,创新开展社区“一岗通办”服务工作法,将原有的多个办事窗口整合为2—3个“百通岗”工位,逐步实现“一人在岗、事项通办”。一是优化流程“一次办”。


制定常见办理事项指引清单32项,以轮岗交流、“今日我当家”等方式提升实践经验,187名社区工作人员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认证,实现简单业务“一次告知、一次办好”。二是首问负责“有人办”。在岗工作人员作为首问责任人受理业务,一次性告知群众办理业务所需资料、办理程序、完成时限等,对于社区受理范围的事项及时办理转接。三是轮岗服务“时时办”。实施AB岗错峰用餐、错时离岗工作模式,切实解决“服务有时差”问题。开展预约制延时服务,分网格建立微信群,及时接受群众办事预约,有效解决“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问题。四是人员下沉“上门办”。让全区54.1%社区工作者从办公室里“走出来”,常态化下沉网格开展“红色串门 暖心敲门”行动,积极回应解决群众诉求。今年以来,513名社区人员上门走访3.5万余次,当值时长同比减少40%,上门服务时间由30%提高到60%以上。




“一站式”调解工作法

烈山区针对基层矛盾纠纷多发易发等问题,创新开展“一站式”调解工作法。一是部门联建。成立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将综治中心、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诉讼服务中心以及劳动争议仲裁等进行功能整合,组织信访、司法等5家单位常驻,民政、卫健等17家单位轮驻,设立信访接待、行政复议等7个功能区、10个服务窗口和7个专项调解室,实现“部门高度集中、调处全程闭环”。二是力量联动。建立“一库一站两室”。“一库”即选聘品行好、热心公益事业的社区工作者、“五老人员”、法官等调解专家,成立100余人的区级调解员专家库、151人的镇级调解员专家库。“一站”即设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法律服务站,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风险防控、信访积案化解等提供法律咨询意见。“两室”即由“全国模范调解员”“中国好人”魏玉芬担任芬姐联盟理事长,挂牌成立“魏玉芬工作室”;从区代表委员中推选热心纠纷化解、理论水平较高的代表委员,成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诉源治理工作室”。三是功能联合。结合智慧城管、智慧社区、安防小区建设,搭建892个视频监控网。在非煤矿山、校园周边地带、公共重点区域等重点路口安置高清摄像头,24小时视频画面实时传送至中心。联合律师事务所等法学会团体会员单位,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服务。今年以来,办理诉前调解案件1611件,其中,在线委派律师调解案件490件,委派区矛调中心案件351件,调解成功分流率达41%。




“流动办公桌”服务工作法

相山区桂苑社区针对辖区面积大、群众办事不方便等问题,从2019年开始,主动下沉服务力量、前移服务关口,探索出以“有呼必应、有问必答、有求必解、有难必帮”为主要特点的“流动办公桌”服务工作法,累计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5600余件。相关做法被《人民日报》刊载,入选省优秀社区工作法。一是改进服务方式,由“等群众上门”向“送服务上门”流动。改变过去“守”在单位“等”群众办事的固有方式,组织人员将桌椅板凳搬到小区住宅楼下、单元楼门口,面对面倾听民意、点对点解决诉求,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推行“8+3”错时工作制,即在原来8小时固定办公时间的基础上,每周一、周三、周五增加上午7:30—8:00、中午11:30—12:30、晚上5:30—6:30三个时间段的“流动办公”错时服务,有效解决群众“工作时间没空办”“休息时间没处办”的现实问题。二是整合服务力量,由“单兵作战”向“多方协同”发展。组织物业服务力量,动员红色业主委员会主任12人,加入“流动办公”队伍,现场参与服务、主动调解纠纷。组织志愿队伍力量,组建“三报到”党员、“五老”、青年党员等在内的257人的志愿队伍,根据职业特点、空余时间安排分工,提供政策解读、帮代办等服务。组织职能部门力量,积极对接人社、公安、法院等12家共建单位,邀请14名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成立“桂苑专家团”,提供专业咨询、调解服务。三是拓宽服务内容,由“办理具体事项”向“解决各类诉求”延伸。增加了“流动宣传”“流动调解”“流动议事”“流动答复”等服务内容,实现诉求收集、分类、研究、解决工作闭环,推动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自2019年以来,“流动办公桌”调解邻里纠纷、物业投诉等各类矛盾纠纷166件,提供婚姻家庭、人身损害赔偿、赡养老人等法律援助430余次,代办帮办各类服务事项560余次,各类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2024年12345投诉率同比下降50%,连续4年赴省进京零上访。




“退休法官工作室”调解工作法

市中院充分发挥法律优势,聘请19名退休法官,在一县三区建立17个退休法官工作室,为群众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自2021年成立以来,累计接待来访群众6000余人次,调处矛盾纠纷5100余件。一是法律咨询。除不定期到村和社区党群活动中心、社区广场等人群密集场所现场服务外,还通过微信、短信、电话等方式开展线上咨询,累计提供婚姻家庭、拆迁安置等方面的法律咨询服务2285余次。二是矛盾调解。采取“自收(群众上门、电话受理的问题)+指派(县区法院交办的诉前调案件、村社区需要退休法官介入的纠纷)”的工作方法,积极参与基层矛盾调解。三是法律顾问。为镇(街道)、村(社区)制发文件、草拟合同等进行法律把关,为服务范围内的企业、团体、组织签订合同、生产经营提供专业咨询,帮助规避风险。四是法治宣传。重点围绕抚养继承、民间借贷、劳动争议等内容,为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普法宣传。今年以来,共开展法治宣传145场次,受众群众2万余人次。




“三围三转”治理工作法

濉溪县公安局临涣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实施“三围三转”治理工作法,先后获评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等荣誉称号。一是服务围着需求转。成立由2名民警、6名辅警组成的“一站式”登门服务队,主动排查矛盾问题线索,提供心理疏导和法律咨询服务。今年以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70余件。简化、优化办事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努力将矛盾风险消解于未然,群众办理业务满意率100%。二是调解围着纠纷转。在社区警务站设立“平安茶室”,在村(社区)建立“老书记”调解室。今年以来,累计调解辖区矛盾纠纷270余起,调处成功率达98%以上。创新“调解确认一体,部门联动一体”司法确认机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20余起,司法确认案件61件,终结率100%。搭建“网上警民议事厅”19个,做到线上收集线索、答疑解惑,线下核查落实、化解矛盾。2024年,共化解矛盾纠纷47起。三是治理围着防控转。建成“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监控点650个,整合社会视频监控资源500余个,实现主要路段、重要场所全覆盖。建立网格化巡防机制,划定巡逻重点区域16个,根据警情发案形势及时调整警力部署,做到精准巡逻、有效预防。在19个行政村配备“一村一辅警”、210个自然庄配备治安员,组建江淮义警队伍40支。2024年以来,辖区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10%,警情数同比下降50%。




“五老”服务工作法

市关工委充分发挥全市23691名“五老”人员(包括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作用,探索形成了新时代“五老”服务工作法,相关做法被中关工委评为全国“五老”工作室优秀案例。一是“五老”+关心关爱。筹集关爱帮扶资金(含物资折合)600万余元,资助青少年2400余人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700余次,辐射青少年超26万人次;依托农村、社区“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建“爱心托管中心”“劳模工作室”等学生课外关爱教育站(室),组织“五老”人员开展校外学习辅导、心理健康、励志教育等关爱活动1260多场(次)。二是“五老”+家庭教育。举办家庭教育讲座458场,受教育家长、学生人数达34.6万余人次,先后涌现出红星家教大讲堂、新时代家教大讲堂、“爷爷奶奶一堂课”“新时代新家风”等典型品牌。三是“五老”+法治教育。组织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推动法治教育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教育引导青少年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累计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校园防霸凌”等专题宣讲348场,受教育青少年12万余人次。四是“五老”+乡村振兴。创建“五老”助力青年农民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乡村振兴“五老”工作室186个。健全“五老”农业专家服务体系,打造青年农民科技服务平台,累计为农村青年开展“菜单式”技术培训71场,受教育农村青年5052人次;为创业青年农民争取担保贷款、贴息贷款400余万元。

市委政研室



淮北市人民政府发布

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淮北市人民政府发布
这里是淮北市人民政府公众平台,您身边的人民政府。第一时间发布淮北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政策文件等政务信息。努力建设政府与公众互动交流新渠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