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怒江的70个·瞬间㉑ | 怒江“天籁之音”——傈僳族无伴奏多声部合唱

民生   2024-11-15 08:03   云南  
















70年!

怒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壮美的山河画卷在这里显现

空灵的自然之歌在这里唱响

独特的人文魅力在这里演绎

好山!好水!好生活!

这就是我们的怒江!


爱上怒江
给你这70个瞬间
足以征服你!!!

21个瞬间:怒江“天籁之音”——傈僳族无伴奏多声部合唱






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是怒江最靓丽的名片。走进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听一曲傈僳族无伴奏多声部合唱的“天籁之音”,跳一次“刮克”舞,探秘以能歌善舞、能弹善奏著称的傈僳族。傈僳族多声部无伴奏合唱被誉为“天籁之音”,走出国门、走进维也纳国际音乐节。
  
傈僳族主要生活在云南怒江流域。据了解,在20世纪之前,傈僳族并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多以歌代言,以歌代答,在2000多年的迁徙历史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口传文化。当地有这样一种说法:“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

傈僳族民歌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有“摆时”“木刮”“优叶”等,承载了傈僳族大量民族文化信息,是傈僳族珍贵的智慧与精神财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傈僳族无伴奏多声部合唱被业内专家誉为“天籁之音”。2006年,“傈僳族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同年,傈僳族的“刮克”舞入选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傈僳语“木刮
(傈僳语:“木刮”,直译为“老人唱的歌”)

它是一种叙事抒情调子,一般在大型集会等场所演唱,流传较广。演唱时,一般由一两个男子领唱,多人合唱。领唱词最少一句,多则十多句不等;合唱词一律为最后两句。演唱的内容主要是家谱、史诗等。较为有名的古歌音乐代表作有:《生产调》、《创世纪》、《古战歌》、《猎歌》和《牧羊歌》等。


傈僳语“优叶”
(傈僳语:“木刮”,直译为“情歌音乐”)

这种音乐在泸水市境内有两种:一种是男女青年成群结伙欢聚时对唱的调子,也是年轻恋人在约会时唱的调子。另一种是在集会上对唱,一般由老年人在火塘边边饮边唱。演唱的内容主要是悲欢离合的生活故事和情歌,这种情歌的代表作有:《逃婚调》等。


傈僳语“摆时”
(傈僳语:“摆时”,直译为“赛歌音乐”)

它是一种过年过节或集会上男女双方对唱时的即兴歌。这种调子在我市境内流传较广,大人小孩都会说唱。凡是在每年的春节澡塘会,探亲访友,男女双方邀约对方时,都喜欢用这种曲调。演唱时由一人领唱,多人合唱,并随着节拍有节奏的摆动身腰,欢乐自如。赛歌(摆时)的演唱内容有“呆我”、“辖我”和“改等我”三种,较常唱的是“呆我”,代表作有“口弦调”等。

怒江州融媒体中心出品

统筹:祝林华

策划:高玉生 李莹

文案整理:李莹 和旭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怒江传媒微信公众号

编辑:和旭

责编:李莹

   审核:王靖生

终审:陈洁

投稿邮箱:26949763@qq.com

新闻热线:0886-3622566

FM107.4 怒广新闻播出时间

首播:周一至周日20:00

重播:次日7:30、12:00

NJTV 怒江新闻播出时间

首播:周一至周五19:35

重播:22:00 次日7:30

         次日12:00


怒江融媒
小视界,大怒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