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设为星标,以防失联
各位伙伴好,我是花木君老花,一个和申论战斗了15年的汉子,专注让我专业。
“
同学们都看过武侠剧吧,那种活不过一集的人,咱们不谈,没意义;那种一开始就光芒万丈的,咱们也不谈,脱离实际。但总有一些故事的主角,出场平淡无奇,就像正在考公路上的我们,硬件条件一般,天赋智商不算高,硬是靠着一颗坚忍专注的心,打怪升级,一点一点积累本领,在逆境中不断淬炼,熬到了成为自己和身边人的光。嗯,专注的力量。
身处这个时代,很多人感染上了浮躁病,什么都想要快,因为我们的理想、我们的家长、身边的朋友等不及,也因为我们囊中羞涩,我们太渴望进步了。然而公考对于90%以上的朋友来说,一年只有一两次机会,平时得工作,还得照顾小孩,照顾老人。真正有效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快,再快一些,我们都习惯了,甚至觉得理所当然。
当你想要快的时候,人自然就浮躁了,要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由慢到快,只有一种途径,那就是从方法技巧上突破,所谓捷径。但事实证明,这种捷径并不足以让你考上公务员,相反,只有足够的专注你才能成为真正有竞争力的选手。
下面,我们以出现问题最多的资料分析为例,谈谈行测的备考。
同学们有没有研究过行测各个模块的命名?资料分析它为什么不直接叫资料速算?多少人把资料分析学成了资料速算。多少朋友速算练了几个月,一直上不去,硬着头皮还在练,一根筋,刷完某5000题,某10000题,也还是那个样。
一味求快,把快速计算,当做了资料的全部,当我们把视线聚焦于一点的时候,其他重要的方面,也随之逐渐淡化,直到有一天,忘了资料分析还存在着其他基本功,这不是专注,叫步入了误区。
找数也是一种能力,这不需要大费周章,一定量的做题后,就习惯了,不过依旧需要在做完一套题之后,慢下来,静下来,理一下找数的环节,统计里对于数据的呈现形式比较固定,就那几种,文字(文字有结构,可以快速定位),图表就不说了。
列式更是一门技术活,拿到一道题,看完题干是否能迅速反应出这一类题的常规列式以及变形应用,需要计算的题,式子的呈现形式很大程度决定了你能否快速反应出适合的方法,快速反应出最优解题方式,这个过程需要平时不断地强化。每组资料分析题都有那么几道题,不需要去计算,可以快速分析出来,你是否很轻松地做到了。
很重要的一点,也是我个人的习惯,凡是我遇到的没法直接口算出确切答案的,包括一些选项差距很小的题,在做完一套题之后,我会花很长的时间,把这些题拎出来,去思考两种或者以上的笔算方法,不断地榨取我的极限。
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每一套题的题型或许大差不差,但是,数据是完全不一样的,计算程度会因为数据的复杂程度而不同,选择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同样一种题型,有的时候可以估算,有的时候不能,有的时候可以用百化分,有的时候不好化,有的时候可以用找b法速算,有的时候不好用,等等,这里就卡住了很多人,一旦某种方法行不通或者不够精准的时候,会让一部分人陷入困境,重头再算,时间浪费了甚至还出错,这就有了差距,于是为了不让自己陷入卡顿,只要是稍微有点复杂的题,我都这样去实践,时间久了,拿到一道题,不用去想去试,因为平时的时候,再复杂的题,我都处理习惯了。
只有专注,才可能超越自己。我时常会用一晚上的时间去慢下来思考一道或者几道复杂的题,以此来解决代表这一具体问题的一类题,研究出我想要的成果的时候,胜过做一百道、一千道题,这是一种慢,但在这个慢的过程中,有些快,当下是看不见的。
同学们,当你过分地在意眼下的得失,我们会失去一些获取更大成绩的契机。我们不妨把目光放远一点,真正地专注下去,学习进度快,不等于学得快,进度慢,不等于学得慢,这是一种取舍态度,更是一种专注的长期主义,就像做人要懂得暂时的隐忍,不争一时。学习,一时的快,换来的,往往是积重难返,最后想解救都已经很难了。
说一下听课的逻辑,重要的是你如何去学,每每学完一小节的课程,合上书,扔开手机,关上电脑,静静地去回顾,讲过的那些知识点,到底是什么样的逻辑,用在什么样的题干环境,知识点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拿起纸笔写写画画,不需要多漂亮,理得清就行,理完了,拿出配套的习题去做,边思考边做,对完答案再思考,对了的题是蒙对的还是分析对的,有没有模棱两可不确定的,错了为什么错,哪里不通,先思考,思考不清楚,那就问,不耻下问。
注意我们是在学习,不是听习,听了不等于你会了,听完辩证地思考,把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才是消化吸收的过程。这同样需要自我的专注。
我们最终是要考试,检验出一个成果,公考之路,千军万马,我们拿什么脱颖而出?想要通过选拔性考试,不能以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去对待你所遇到的每一个小问题。
这个世界,很多的现实我们不愿意去承认和接受,却又不得不去面对。不要去追寻别人的脚步,慢下来,认清自己,听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找寻自己的节奏,然后坚定地专注下去,成为真正专业的人,而不是每年都重复同样的路,始终没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