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成·国旗下——说挫折

文摘   2024-05-07 23:10   北京  

说挫折

升旗手:聂赫奕 黄思源 李锦瞳

仪仗队:胡启瑞 宋思飞 左梓欣 林灿 李垣睿

主持人

姓名:刘珈瑜

班级:高二15班

座右铭:有前进一步的勇气,亦有后退一步的从容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生活中的挫折如同人们想翻跃高山、穿过荆棘、横渡江河一样,过程复杂、阻碍很多。面对挫折,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正是人们有正确的自我认知,用理性和智慧磨砺挫折,生活才能走向成功。即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也要醉斩长鲸,笑凌骇浪,乘梦而行。磨砺挫折,青春如艳阳!

学生演讲

推荐人:

姓名:刘一鸣

班级:高一4班


演讲同学:

姓名:张钧天

班级:高一4班

座右铭: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介绍词

    张钧天同学作为我们班的副班长和团支部的组织委员,他在班级的日常生活中严于律己上课发言积极,课下积极完成作业,他每时每刻都在努力地朝着自己的目标稳步前行,同时他的刻苦拼搏,踏实肯干也在不停地影响着我们的同学向前进步。他的行为正是我们班静思逐梦这条班训的最好体现。

演讲正文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保守估计,已经有80%以上的同学决定“弃听”了,说实话,我拿到命题的时候也并不兴奋,但是思考让我慢慢觉得越是寻常的题目越有其普世价值。

       什么叫挫折,挫折就是我们遇到困境,甚至是失败,为此,我们会产生沮丧、失落等情绪反应。

       生活总伴随着挫折,小到一次月考的失利,一次比赛的失败,大到人生的选择,民族的危亡,挫折伴随的总是伤心,迷茫或是愤怒,但在冷静下来后仔细思考,能从中获得什么。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写:“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在我们的历史上,并不缺乏面对挫折,有迎难而上的人,但是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也许有人说他们有明确的目标,有强大的意志力,有满腹的才华……但今天我觉得对我启发最大的是,他们都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或者说,他们在挫折面前并不是一味地给自己灌鸡汤,或者空有匹夫之勇,而是在深入地思考并寻找真正的自己,这里包括自我价值、自我能力、自己的位置——即自我至于家庭、国家和时代的位置。

       1938年,在日本的步步紧逼之下,大批中国的工厂和机构都紧急撤往西南, “湘黔滇旅行团”,西南联大的一支。68天的磨难,让他们最后到达了西南联大,也是这一段经历,磨砺了他们的品质,在学术的研究中刻苦钻研,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种面对挫折表现出的强大的意志力的背后,是他们对自我价值和自我定位的认知,他们清晰地知道,国难当头,作为知识分子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刚才提到过的司马迁也是如此,如果司马迁拘囿于“男性尊严”,那么他肯定以死谢世了,但是他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写历史的人”,他的人生价值不仅仅在于传宗接代,更重要的是以《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所以,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遭遇巨创,司马迁扛住了所有异样的眼光,选择“就极刑而无愠色……以著此书”。他认为写成《史记》便抵偿了他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便是让他千次万次地被侮辱,也不后悔!

       有了对自我的清晰认知,在面对挫折时才能有正确的分析和科学的判断。面对挫折,真正有用的不是鸡汤,而是理性和智慧!面对挫折,或矢志不渝,或另辟蹊径,没有一定之规,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像司马迁那样,具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有的时候需要有像鲁迅那样“弃医从文”的前瞻性;有的时候则需要有像屈原、像文天祥、像谭嗣同一样舍生取义的果决。迎难而上者,为勇敢;收起锋芒休养生息者,为智慧。挫折面前,我们的不应只有勇敢与坚强,还应有理性与智慧和波澜不惊的处事态度。

       最后,我想用顾城的《一代人》结束我今天的演讲:“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特别鸣谢:

主持人:刘珈瑜

演讲学生:张钧天

本期摄影:赵可馨

本期排版:武艺旸

北京三十五中学生工作
北京三十五中学生工作信息平台,旨在第一时间为您介绍学生活动情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