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人运动——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7月)》连载(六)

文摘   2025-01-24 18:16   黑龙江  




2023年6月《中国工人运动——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7月)》正式出版发行。全书以时间为主线,由100个年代篇章组成,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为遵循,参考《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新编中国工人运动史(修订版)》以及《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有关材料,全面系统地记述了1921年7月—2021年7月这一百年间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历程。

希望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认真阅读学习,从百年工运史中汲取信仰力量。






百年大事记

1946年

2月,晋察冀边区总工会指示各基层和企业工会,有系统地加强对工人的时事教育、政治教育和业务教育,进一步提高工人阶级的觉悟,改造劳动态度,加强劳动纪律。

4月30日,延安《解放日报》在纪念“五一”劳动节的社论《解放区职工运动的任务》中明确指出:现阶段解放区职工运动的中心任务,就是解放区的民主政府和私人资本家合作,共同用最大的努力来恢复与发展解放区的经济建设,包括工业、矿业和交通事业。各解放区工会把动员群众迅速发展工业生产作为中心任务,组织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4月,东北职工总会筹委会从沈阳迁至长春后,开办了以陈郁为校长的东北工人政治大学,有1000余名企业干部和职工参加了学习。东北职工总会筹委会还创办了机关报——《东北工人报》。

6月,国民党发起全面内战。内战爆发以后,各解放区工会动员广大职工紧急行动起来,积极生产,武装自卫,巩固后方,支援前线,以一切可能的方式配合支援人民解放军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百年大事记

1947年

2月1日,毛泽东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精神,起草了《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的党内指示,指出国内形势已经发展到了全国范围和新的人民大革命高潮的前夜;提出了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彻底粉碎蒋介石的军事进攻,实现人民解放军的大反攻,把解放战争进行到底的各项方针政策。

2月7日,《解放日报》在纪念“二七”惨案的社论《中国工人阶级今天的任务》中号召:解放区一切直接与间接参加兵工生产的工人,为多造武器弹药而斗争;铁路工人和各种运输工人,应该更加紧生产,为保证人民解放军的足食足衣,加强解放区各方面的力量而立功。

2月,晋冀鲁豫边区职工总会向全区职工发出号召,开展一个全面改造、全面提高的大生产运动。

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村召开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阐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毛泽东指出: 新民主主义国家经济的指导方针,必须紧紧地追随着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这个总目标。一切离开这个总目标的方针、政策、办法,都是错误的。


百年大事记

1948年

2月7日,新华社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发表《坚持职工运动的正确路线,反对“左”倾冒险主义》的社论,强调指出:解放区职工运动的方针,应当严格地符合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这就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一切与此符合的应当发展,一切与此违背的应当改正过来。社论严肃批评了工会工作中出现的“左”倾偏向,要求各级工会严肃地讨论中央的路线及全部工业政策与工运方针,坚决纠正一切危害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及革命政府的“左”倾冒险主义的思想、政策与办法,使工业建设与工人运动迅速走入正轨。

3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在哈尔滨召开东北职工工作会议。会议认真总结了东北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坚决纠正了在各地工作中出现的程度不同的右的和“左”的偏向。

3月5日,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发出《关于召开全国各解放区工会代表大会给全国各地的指示》,明确提出:全国各解放区工会代表大会将在哈尔滨举行,准备成立解放区统一的工会联合会,并选出派赴比利时参加世界二次工会大会之代表。将来之解放区工联,将进一步团结蒋管区之进步工会代表,走向成立全国统一的工会组织,而形成以我党为领导的统一的工会运动。

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其中第十四条为:解放区和蒋管区的职工联合起来,建立全国工人的统一组织,为全国工人阶级的解放而奋斗!这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恢复重建指明了方向。

5月至6月,华北解放区工商业会议在石家庄召开。

8月1日,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开幕。大会代表518人,代表着全国有组织的职工283万余人。陈云、李立三、蔡畅、陈郁、朱学范、李颉伯、唐韵超、张维桢等中共中央领导和工人运动领袖出席大会,并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大会听取了陈云《关于中国职工运动当前的任务》的报告、李立三《关于 〈中华全国总工会章程(草案)〉的报告》、朱学范《关于国统区职工运动的报告》等一系列报告。经过代表们的认真讨论, 一致通过相应的决议,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中国职工运动当前任务的决议》。

根据六次劳大决定,恢复了中华全国总工会,从而实现了全国工人运动在组织上的统一领导。六次劳大选举产生了由陈云、李立三、朱学范、刘宁一、李颉伯等53人组成的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

8月,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全国工人阶级采取各种形式支援解放军的进军。

10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六届执委会在哈尔滨召开首次会议,推选陈云为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李立三、朱学范、刘宁一为副主席,并决定由李立三主持全总的日常工作。


百年大事记

1949年

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中华全国总工会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于2月间由沈阳迁到北平,3月1日在北平府前街1号正式办公。全总迁到北平后,开始加强对全国工会运动的指导。

截至1月31日,人民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在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后,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东北全境、华北绝大部分和长江以北的华中、中南广大地区均已解放,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上海和武汉等地已经直接暴露在占绝对优势的人民解放军强大攻势面前,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行将灭亡。

3月,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全会规定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全会讨论确定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强调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在领导城市工作中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要将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作为中心任务。毛泽东在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5月30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平召开常委扩大会议,检查总结全总恢复以来的工作,讨论加强全总领导机构问题。会议一致推选对中国工人运动有长期领导经验和杰出贡献的刘少奇为名誉主席。会议决定把全总的机构设置调整为组织、文教、生产、工资、劳动保护与工人福利、国际联络、青工、女工等8个部,秘书和行政2个处,1个研究室和手工业工人、店员、搬运工人等3个工作委员会,并确定了各部门的负责人选。通过这次机构调整,加强了全总对各地区、各产业工会工作的领导,促进了全国工人和工会运动的进一步团结与统一。会议最后通过了《关于建立工会工作报告制度的决议》。

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28年的经验,阐明即将成立的新中国的性质,指明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以及新中国对内对外的基本政策。

7月15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平创办了机关报——《工人日报》,并且作出了《关于统一平、津、唐三市工人报纸与工人通讯工作的决定》。

7月23日至8月16日,全国工会工作会议在北平举行。出席会议的共有全国各省、市、区72个单位的代表254人。中共中央十分重视这次会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到会发表了重要讲话。毛泽东在讲话中,批评了工会组织发展中存在的“关门主义”现象,指出除了破坏分子及资本家之外,一切职工,即使政治上落后的人,即使国民党工会的工作人员,只要有改造可能的,都应包括在工会组织之内;进一步阐明了在工会建设中团结大多数的思想,提出了党政工共同搞好生产的根本任务。这次会议规定了当前全国工会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在一年左右基本上把全国工人阶级组织起来,以便在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中胜利地担负起领导阶级的历史使命。

9月21日至30日,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分子的代表600多人所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毛泽东在开幕词中说,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会议通过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从此,中国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

10月1日,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集会,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毛泽东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新纪元。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掌政权的党,中国工人运动也进入了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10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着重研究建立产业工会问题。为配合国家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完成全国统一的经济计划,会议决定筹建21个全国性产业工会,要求各地方工会积极组建产业工会的地方组织。

11月5日至10日,中国劳动协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代表会议。会议通过了结束全国劳动协会组织的决议和宣言,指出:根据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制定的工人运动方针,全国工人阶级应加强团结,统一力量来完成建设新中国的历史任务。

11月22日,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布《关于私营工商企业劳 资双方订立集体合同的暂行办法》,规定各行各业劳资双方应根据平等自愿协商原则,签订集体合同,明确劳资双方之权利义务及劳动条件。该暂行办法还对订立集体合同的具体步骤及集体合同应包括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与此同时,中华全国总工会正式出台了《关于劳资关系暂行处理办法》,在全国私营工商企业中执行。

12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向全国各地工会发出《关于在最近半年内建立十个产业总工会的通知》,要求各地方工会组织帮助把铁路、邮电、海员、纺织、燃料等产业工会迅速建立起来。在全总的领导和部署下,全国性和各地方的产业工会纷纷建立起来。

到1949年底,在工人群众的支持下,国家接收了采煤、采油、发电、有色金属加工、纺织、化工、造纸、食品等领域的2858家官僚资本企业。还接收了国民党的中央、中国、交 通、中国农民四大银行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以及分布在各省区的2400多家地方银行和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没收官僚资本使新生的共和国掌握了国家主要的经济命脉,为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奠定了基础。没收官僚资本,摧毁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同时又是对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开端。


百年大事记

1950年

年初,政务院开始在全国职工群众中开展清仓查库和献纳器材运动。中华全国总工会号召各级工会组织工人参加这一运动。

2月,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出《关于国营、公营工厂企业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的指示》,强调改革国营、公营工厂企业中官僚资本统治时代遗留下来的各种不合理制度,推进企业管理民主化。

4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职工业余教育会议,集中研究解决职工教育的方针、组织、学制、教员、教材、教学时间、教育法及经费等问题。

5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全国工会生产工作会议,专门研究基层工会组织劳动竞赛和开展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的问题。

6月29日,毛泽东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共五章26条,对新中国工会的性质、组织原则、工会的权利与责任、工会基层组织、工会经费作出了规定。在新中国初期各项事业百废待兴、条件十分有限又缺乏建设经验的历史条件下,该法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从法律层面赋予工会的权利和职责,反映出工人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工人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对工会基层组织、工会经费等具体内容作出明确规定,为新中国工运蓬勃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6月,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建议,政务院发布《关于开展职工业余教育的指示》,对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机构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指示强调,开展职工业余教育是提高广大工人、职员政治文化与技术水平的最重要方法之一;职工业余教育的对象以工厂企业中工人、职员为主;教育的内容以识字为重点,开展以扫盲为中心的业余文化教育,争取在三五年内做到职工中现有文盲一般能识一千字上下,并有阅读通俗书报的能力;各地方工会建立专门管理职工业余教育的组织机构。

8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全国工会俱乐部工作会议,制定了《工会俱乐部组织条例》。会议提出,除城市搞一些较大的文化宫、俱乐部外,应以建设工厂、车间俱乐部为重点,做到花小钱办大事。此后,天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都建立了全市性的工人文化宫,成为全市职工文化娱乐活动的中心,同时各地工矿企业的工人俱乐部相继建立。

9月至10月,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和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召开。毛泽东发表祝词,对英雄模范人物给予极高的评价,称赞他们在消灭敌人的斗争中,在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斗争中,克服了很多的艰难困苦,表现了极大的勇敢、智慧和积极性,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

10月上旬,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10月8日,毛泽东发布命令,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25日,志愿军与敌军遭遇,打响出国作战的第一次战役。11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号召全国工人阶级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许多职工群众要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大批的铁路工人、电讯工人、汽车司机、建筑工人以及医务人员等分批赴朝鲜战场。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积极开展爱国增产节约运动,把车间当战场,把生产当战斗,掀起了群众性的生产高潮,保障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这一胜利捍卫了新中国安全,彰显了新中国大国地位。

10月,政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条例规定对职工的生、老、病、残实行劳动保险,并对劳动保险的实施范围、劳保待遇的标准和费用开支作了明确规定。劳动保险条例的实施采取重点试行、逐步推广的办法。先是在100人以上公私营工矿企业及铁路、邮电、航运三个产业系统实行。对暂时未实行劳动保险的企事业单位,采取由工会组织同企业行政或私营企业资方,参照劳动保险条例的原则与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协商,并通过签订劳动保险集体合同的办法加以解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通过颁布单项法令、法规逐步建立起来。


来源:黑龙江工会公众号

黑龙江省宝泉岭农场
黑龙江省宝泉岭农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