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泉岭农场以完善的机制保护利用好北大荒饭碗田

文摘   2025-01-27 18:48   黑龙江  

典型分享

     2024年,宝泉岭分公司按照省委和集团党委关于农业工作的部署要求,聚焦主责主业,坚决扛起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构建全过程、全作物、全面积现代化农业标准体系,全力推动农业工作迈上新台阶。

科学施策强基础 统筹应用新技术
以完善的机制保护利用好北大荒饭碗田

宝泉岭农场有限公司耕地面积61.4万亩,2017年平均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1.5g/kg。近年来,农场大力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截至目前,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47g/kg、耕地质量等级达到2.43等级,均高于省平均水平,耕地土壤理化性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强化基础工程建设


夯实黑土保护根基


一是加强示范带建设。通过开展等高环播、白浆土障碍消减、农残监测与降解技术等科技示范项目25项,打造3条集黑土保护、高产高效、智能管控于一体的高标准农业现代化示范带,建立黑土地保护监测点10个,耕地质量监测点118个,粮食综合产能持续提升。

二是加强水利配套工程建设。完善田间灌排系统,实现地表水置换地下水灌溉4.59万亩。投资1350万元,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侵蚀沟30条,水土流失问题得到进一步改善。

三是加强农机装备更新。围绕黑土保护、优质栽培、高产高效等技术推广应用,更新机械设备485台套。旱田采取“松、翻、耙、免”相结合的耕作方式,水田推广深翻、浅旋、旱平、轻搅浆相结合的耕作方式,推进现代农机装备向智能、高效、抗灾、减损转变。

推进关键技术应用


换发黑土生机活力


一是增加有机物料投入。针对较贫瘠的耕地,推广“秸秆+有机肥”快速培肥地力技术,2024年,落实粪肥还田1.92万亩,建成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区20万亩,示范区内耕层有机质含量51g/kg,较2018年提高7.8%,耕地质量等级为2.54,较2018年提高0.5个等级。

二是推广保护性耕作。大力推广旱平免搅浆、履带拖拉机水整地、无动力搅浆等技术,减少机械作业对土壤结构的破坏。2024年,旱田平均耕层厚度达到31厘米,较2018年增加5厘米;水田平均耕层厚度达到25厘米,较2018年增加3厘米。

三是细化投入品管理。严格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量,推行绿色农业生产标准。水田重点应用侧深施肥技术,旱田广泛应用分层施肥、变量施肥技术。全面推广应用绿色、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年实现化肥、农药用量降低5%以上。

四是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立健全农业包装废弃物回收制度,设置农业包装废弃物回收站10处、回收点30处,每年回收量约13吨。成立检查组,严格落实奖罚制度,确保农业包装废弃物无污染现象发生。

五是开展校企合作。联合中国农大、东北农大、农垦科学院等科研院校,开展“黑土地治理修复、黑土地保护利用”专项技术攻关和集成示范,总结提炼出“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有机肥堆沤还田”,两套“可推广、可复制”的黑土地保护技术集成模式,年推广应用面积50万亩以上。

健全保护利用机制


筑牢黑土安全保障


一是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充分发挥“三长制”联动机制,成立领导小组,根据农场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做到可实施性强、管控性强的“三长”联动,确保黑土地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是完善机制,蓄积动能。通过加强部门协作,针对黑土地保护突出问题,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的原则,形成合力推进、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建立公示牌63处,累计开展巡查5万余次。

三是久久为功,持续发力。突出种植户的黑土地保护主体地位,扩大技术培训覆盖面,利用多媒体等平台广泛宣传黑土地保护,累计培训1100余人次,悬挂条幅50处,发放传单1000余份。

把黑土地用好养好是新时期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下一步,宝泉岭农场将集成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切实将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力量。

来源:美丽宝泉岭公众号


黑龙江省宝泉岭农场
黑龙江省宝泉岭农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