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信息

百科   2025-01-04 07:29   广东  

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

中国道教协会 2025年01月03日 19:27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读本》(以下简称《读本》)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读本》的出版,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面、深入、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新时代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汇聚磅礴伟力。

必须充分发挥
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



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这是立足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作出的科学概括和战略部署,对于发展壮大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汇聚起共襄伟业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深刻认识统一战线是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切实增强统战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推动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事业实现新发展。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对统一战线地位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统一战线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绝不能丢掉,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绝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绝不能动摇;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进入新时代,统一战线肩负着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的历史重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坚持统一战线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把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到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抓紧抓实抓好。
 我们党成立100多年来,统一战线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通过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了东征、北伐的重大胜利。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倡导并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政党团体、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解放战争期间,我们党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通过实行土地改革、保护民族工商业等政策和措施,在巩固工农联盟的基础上,赢得各民主党派和进步力量的拥护支持,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坚持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作出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科学论断,加强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支持宗教制度民主改革等,极大激发了各族各界人士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热情。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建立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了强大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最大公约数,着力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着力构建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推动统战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发展,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联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将统一战线工作的范围概括为12个方面: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及其在大陆的亲属;华侨、归侨及侨眷;其他需要联系和团结的人员。统一战线工作对象为党外人士,重点是其中的代表人士。
(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读本》,转自:统战新语)


龙虎山道教协会召开2025年工作务虚会

中国道教协会 2025年01月03日 19:27 


  202512日,龙虎山道教协会2025年工作务虚会在天师府召开。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龙虎山道教协会会长全山宫观住持张金涛道长主持会议。协会班子成员及龙虎山道教学院、各宫观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会议传达了《中国道教协会关于深化道教领域突出问题治理整顿工作的通知》,决定成立龙虎山道教协会突出问题治理整顿工作组;讨论了协会2025年重点工作。

  张金涛道长表示,龙虎山道教协会将继续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加强依法规范管理,加大对教规教制的执行力度,积极推动龙虎山道教健康传承。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效,突出重点、系统推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要严格按照中国道教协会下发文件精神,紧扣时间节点,结合龙虎山道教协会下辖宫观、学院的实际情况,细化完善工作方案,抓好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宣传落实,针对突出问题开展自查自纠,有力有效推进治理整改工作。

(来源:龙虎山道教协会)

 


古人艺术世界里的仙山

刘化宇 中国道教协会 2024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古人眼中,似乎高山、名山都曾是神仙的居处。为何如此?据民俗学家解释,这种认为天神居住在大山顶端的思维,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一种原始神话思维。
  在希腊神话中,天神宙斯就住在奥林匹斯山上。我国周朝先民也认为,天神居住在他们那里最高的山——嵩山之上,“嵩高维岳,峻极于天”。高山也是人与天沟通的媒介。泰山就是一座沟通天人之山,历代帝王往往要去泰山封禅,祭祀天神。
  后来,高山逐渐失去了神秘感,天神在人们居住地附近的高山上无处藏身,就跑到了须弥山、昆仑山这类人们似乎遥不可及的地方。再后来,这些神话不断破灭。神仙就集体搬到了天上居住,至少那里古人还没有能力探索。

明代文伯仁的《方壶图》(局部)中,仙山方壶仿佛浮起于万顷波涛之间。
  “五岳寻仙不辞远”,古人很早就开始了寻仙访道的历程。《史记》记载,战国时君王就孜孜不倦地遣人探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而昆仑山则是《山海经》重点描述的神仙居所。《列子》中将“方丈”改称“方壶”,说“渤海之东,不知其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古人寻仙的步伐似乎从未停止。他们认为在昆仑、蓬莱、方壶这些充满仙气的名字背后,有一个神秘而美好的神仙世界。
  在古代神话中,昆仑山可以说是最著名的神山之一。由昆仑山及西王母衍生出的一系列神话,奠定了后世的神话世界及神仙谱系。昆仑山也成为古代帝王求见仙人、祈求长生的仙山。
  在西汉刘向著的《列仙传》中,几乎每一位仙人都背靠大山而与人类发生联系。传说神农时期的雨师赤松子“往往至昆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与上下”;尧帝时隐士方回“隐于五柞山中”;乘白鹤而来后登仙而去的王子乔,也曾被道士浮丘公接到嵩山上修炼了三十余年。
  从三国到隋唐,道士将人间名山附会上神仙传说,形成洞天福地的说法。人们更加相信仙山的存在。
  《初学记》记载《世说》中说:






  嵩高山北有大穴。晋时有人误堕穴中,见二人围棋。有一杯白饮,与堕者饮,气力十倍。棋者曰:“汝欲停此否?”堕者曰:“不愿停。”棋者曰:“从此西行有天井,其中有蛟龙,但投身入井,自当出。若饿,取井中物食之。”堕者如言,可半年,乃出蜀中。因入洛,问张华。华曰:“此仙馆。夫所饮者玉浆耳,所食者龙肉石髓也。”







  在这则故事中,普通人无意间掉入山穴,恰好实现了见仙人、饮琼浆的梦想。这既证实了高山是神仙在人间的洞府的想象,又表现出仙人的饮食是不凡的。
  在文人墨客的诗文中和丹青妙手的画作里,人们充分发挥想象,描绘仙山的模样。
  魏晋时期游仙文学兴盛。曹操在游仙诗里,将泰山、华阴山、君山、昆仑山等地作为他开启游仙畅想的地方。在三曹的游仙诗中,虽然也有些寻仙访道的意味,但很明显,希求长生已经不是作者游仙的重要目标,咏怀抒情才是作者的主要诉求。如曹植《仙人篇》:“驱风游四海,东过王母庐。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作者现实中的苦闷在幻想中的神仙世界里得到了宣泄。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忽闻海外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在古代艺术家那里,“云”“海”“烟”成为营造仙山意境必不可少的元素。
  汉代的博山炉就是一种和蓬莱仙境有关的器物,寄寓着人们对仙境的想象。除了表面有云气图、兽面纹等,博山炉还通过氤氲的香气营造似真似幻的仙境之感。
  而在文伯仁的《方壶图》中,画家将仙山画得极小,在画面正中被云雾所包裹,而迤逦的云气则绵延不绝,在远处似乎形成龙的形状。
  相较于虚无缥缈的海外仙山,名山与洞天福地似乎让人们更感亲切。《西游记》中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上就写着这样一副对联:“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这显然是作者模仿道教名山而为美猴王虚构的理想居所。
  传为五代董源所画的《洞天山堂》就描绘了洞天福地的情景。画中桥上站有三人,其中二人头戴幞头,似为迎客而来。殿宇高耸,其上云雾缭绕,云雾与山岭交界处,可见大小不一的洞口。洞口透光,符合道教将名山洞穴视为仙宫灵府,内有日月光照的观念。
  明代郑重的《仿王蒙葛洪移居图》描绘了寻仙访道的场景。葛洪是道教代表人物,画中葛洪与妻子骑牛前进,旁有童仆捧鹅背瓢,羊犬随行。曲折的山径越过层叠的山峦通向道观,表现出画中人对仙道的追求。
  大名鼎鼎的《千里江山图》,据说画的就是当时道教第一仙山庐山。自谢灵运开始,庐山便有人文圣山之称。而东晋陶渊明辞官后归隐家乡庐山,写下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让庐山成为文人心中的归隐圣地。
  少年天才王希孟是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庐山就是他家乡的名山。他为宋徽宗绘制的这幅长卷中有白鹤观、寺院、炼丹台,还有象征可与上天沟通的最高峰。
  值得注意的是,他用的材料十分考究,绿(孔雀石),青(蓝铜矿、青金石)、红(朱砂)、黄(雌黄、赭石)、白(砗磲贝)等,不仅是矿物材料,还是道教修炼仙丹的材料。这些历经千年不褪色的材料里,蕴含着古人追求长生不老的秘密。这些难以获取的材料也只有皇家才能承担得起。当然,这些五光十色的矿物质中也蕴含着毒素。有学者认为,在长期研磨中,王希孟频繁接触这些矿物质,身体中毒素的积累,或许是最终导致他英年早逝的原因。
  投射着古人仙道想象的仙山诗画,焕发出古代艺术家超凡的想象力,编织起充满了神奇魅力的山水世界,绘聚着艺术家精湛的技艺,千百年后依然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作者为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本文刊于《光明日报》2023年11月29日16版。)

长 按 二 维 码
关 注 我 们


微信号:zhongguodaoxie


深圳玄武观
奉道守戒,弘道利生。深圳市玄武观官方账号,道讯发布、抢先播报深圳道教信息,构建与善信的桥梁,服务南粤,辐射全国。尊道贵德,感恩您的关注与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