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三板斧】2024建筑考研时事热点汇总—直接背诵版!

文摘   2024-12-18 09:00   重庆  
设计手绘 | 考研快题 | 设计软件 | 考研理论 | 出国留学
建筑 | 规划 | 园林 | 环艺 | 工业 | 视传 | 素描 | 美术 | 数媒

图片来源:中国建筑学会
1.2024年10月20日,中法建交60周年和中法文化旅游年系列活动法国段“超越界限的遗产从河流到海洋”学术研讨会在法国巴黎建筑与遗产之城举行。此次活动也是法国国家建筑师协会学才研讨日租夏约学校开学讲座。

2.2024年10月,由德国设计委员会主办的国际性大奖赛德国设计奖(German Design Award)在德国慕尼黑宝马世界举行了颁奖典礼。吴志强院士与同济建筑院合作设计的波院士中心获得了 2024年底德国标志性建筑设计至尊奖(best of best)。

3.威尼斯双年展
2024年4月20日第60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主题为“无处不在的外人”,2025年威尼斯双年展主席皮特兰吉洛·布塔福科和第19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总策展人卡洛·拉蒂共同宣布了2025年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的主题——“智能、自然、人工、集体”

4.2024年第12届欧洲城市公共空间奖已揭晓获奖名单:在综合类奖项中,由topoScape 和 Archigrest 工作室设计的波兰“华沙起义纪念碑公园”凭借其致敬场地历史意义的设计获得认可;而在海滨类奖项中,由Creusecarrasco和 RVR Arquitectos 设计的西班牙索恩港“海滩改造与海港边缘再开发项目”因其巧妙融合自然与人为元素而获奖。

5.2024 普利兹克奖--来自日本的山本理显

评语:山本理显在其漫长而严谨的职业生涯中,通过精确且合理的设计策略,让建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既是背景又成为前景,模糊了公共和私人层面之间的界限,为社区建设做出了超出职责范围的积极贡献。他的建筑作品保持强大且始终如一的品质,致力于优化、提升和丰富每个人的生活以及彼此之间的社会关系

作品作品

苏黎世机场THE CIRCLE综合体,2020,苏黎世,瑞士

横须贺美术馆,2006, 苏黎世,瑞士

               福生市政厅,2008, 东京,日本

              天津图书馆,2012, 天津,中国


6.国际建筑师协会(UIA)

国际论坛于2024年举行的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国际论坛将在吉隆坡举行,由马来西亚建筑师协会(PAM)主办,主题为“多样性:人性与可持续发展”。本次活动将探讨新兴经济体和快速增长的城市环境中人性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子主题包括文化和遗产、未来特大城市的密度与可持续增长以及公平与生态。


7.巴黎圣母院将于2024年12月8日重新开放

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突发火灾,建筑师尤金·维奥莱特-勒-杜克(Eugène Viollet-le-Duc)于1859年设计的标志性尖塔轰然倒塌,屋顶塌陷,玫瑰花窗在高温中熔化,且屋顶木骨架几乎全部被烧毁,连同一部分石质拱券的中殿屋顶一起,坍塌在下方的教堂里,所幸主体建筑得以保存。对其的修复一直是法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而围绕其展开的修复也引来不同的理念和争论,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决定“忠于原始建筑”


8.《黑神话:悟空》带火国内众多文物建筑

【必考画图题】黑神话·悟空36个取景地!这些建筑画图必考题,2025考研请收藏保存!

大同市5处:云冈石窟、悬空寺、觉山寺、善化寺、永安寺。

善化寺:始建于唐,辽代遗构大雄宝殿坐落在后部高台之上,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辽、金寺院

朔州市2处:崇福寺、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

应县木塔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也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塔内供奉着两颗全世界佛教界尊崇的圣物——佛牙舍利。与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忻州市6处:五台山佛光寺、五台山南禅寺、五台山南山寺、五台山金阁寺、五台山佑国寺、原平惠济寺。

五台山佛光寺:中国仅存的四座唐代古建筑之一,被誉为“亚洲佛光”。唐代建筑、雕塑、壁画、题记,被梁思成先生称为“四绝”,东大殿是中国排名第三早的木结构建筑。

 临汾市3处:小西天(千佛庵)、洪洞广胜寺、铁佛寺。

广胜寺寺内飞虹塔、《赵城金藏》、水神庙元代壁画,并称为“广胜三绝”,飞虹塔是五座佛祖舍利塔和中国现存四座古塔之一,2018年被确定为“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

运城市4处:永乐宫、鹳雀楼、解州关帝庙、福胜寺。

永乐宫我国已发现保存最大、最完整的道教宫观,内有精美的元代壁画,以壁画闻名

福建省开元寺双塔(镇国塔和仁寿塔)

开元寺是福建最大的佛教寺庙,双塔代表了13世纪中国石构建筑技艺的最高水平。

山东省:济南灵岩寺墓塔林、四门塔

四门塔中国现存唯一的隋代石塔,有“中国第一石塔”之美名


9.槙文彦(日本,1993普利策奖获得者),2024年6月 逝世

一生致力于发展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以精细的手法使建筑表现出理性的思维。他主张开放性的结构,以极强的适应性满足时代变迁的要求,同时他十分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极力为建筑物赋予人性和文化的特征。早先是“新陈代谢派”成员,后来受勒·柯布西耶粗野主义影响。在日本与美国的经历使他很自然地运用折衷主义学,重视建筑与城市及环境的相互关系又使他总是强调基于日本传统的文脉主义,以恰当的尺度表现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岩崎美术馆

斯坦伯格堂

代官山集合住宅综合体

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10.营造可持续的未来 —2024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在绍兴开幕 。主题是“营造可持续的未来”学术年会是中国建筑学会长期品牌活动之一,也是业界最有影响力的学术活动之一,聚焦行业发展的热点、难点,以 学术性、前瞻性、创新性、指导性为目标,关注建筑及相关行业最前沿的学术思想、科技成果和社会热点问题,引领建筑文化发展新方向。

11.历史建筑保护发展历程的四个宪章(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内毕罗建议)、(华盛顿宪章)


12.社区的概念最早源自德国社会学家(费迪南·滕尼斯)1887 年提出的“共同体”,旨在强调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的亲密关系和共同的精神意识。20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城市社会学派从人文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重新对城市中的“社区”进行界定。(罗伯特·帕克)认为“社区是占据在一块被或多或少明确地限定了的地域上的人群汇集。

13.2023年4月28日第十届梁思成建筑奖颁奖典礼及获奖者学术报告会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报告厅隆重举行。日本建筑师(矶崎新)、中国建筑师(李兴钢)荣获第十届梁思成建筑奖,中国建筑师(张利)(胡越)荣获第十一届梁思成建筑奖。


14.目前我国依托社区建设的养老建镇形式多样,基于我国国情并参考国际惯例,可按养老模式和服务形式分为(老年住宅)、(社区养老利用设施)、(社区养老居住设施)3类。在城市社区养老建筑中,老年人的医疗养护活动主要围绕(活动空间)、(居住空间)、(医疗空间)、(康复空间)展开。


15.李兴钢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2013 年在方家胡同哥大建筑中心的微展上第一次提出(“胜景几何”)这一关键词,之后在南京(“瞬时桃花源”)的建筑装置中进行了在地实验性建造。

【建筑热点】胜景几何——李兴钢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6.全球各国推行绿色建筑、健康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等评价标准,旨在协调(人)、(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关系。


17.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ESGB”)。2019版(ESGB) 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18.(第五立面)源于建筑学,指建筑物除了四个围合实体之外的立面一屋顶平面。第五立面相关的两个主要议题是:第一,在城市更新语境下,第五立面的复合利用,第二,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城市第本五立面的生态价值。


19.2023年1月5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印发《“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深人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的重要思想。


20.建筑学与城乡规划领域的密度概念包括"(物理密度)"PhysicalDensity与“(感知度)”(PerceivedDensity)。物理密度是对建筑物密集程度的客观评价,表现为容积率、建筑覆盖率也等指标,感知密度则是对该密集程度的主观评价或心理感受。


21.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延庆赛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供水排水)、(能源供应)、(邮电通信)、(环保环卫)五大类。


22.大型体育建筑是体有赛事、城市形象和技术展示的载体,曾被(阿尔多·罗西)(AdoRoss)称为“城市建筑的核心与当代的城市大教堂”。


23.2022年发布的 (ChatGPT)、(Midjourney)(Stabie Diffusion) 等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备受关注,各行业也随之掀起了进军A领域的热湖。这些生成式人工智能属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AIGC技术)。这项技术早在2012年由亚历克斯·克里热夫斯基发布,当时的模型叫做AlexNet,可以识别图像中的物体,并对图像进行正确分类。


24.中共二十大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了“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的“十四五”发展目标,至 2035 年“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立”等远景目标。


25.2024年10月25-27日,2024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年会暨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四届四次会议在同济大学顺利召开。会议以“产教融合、协同赋能”为主题,旨在汇聚各方智慧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探索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26.在(15分钟城市)的语境下,一段行程由三个部分构成:到达目的地进行活动、在行程中可进行的活动、对行程本身的享受。


27.(曹杨新村)是1951年建设的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是15分钟社区生活的雏形"。26.2020年,(法国巴黎)开始推行旨在服务“回归本地生活方式,的“15分钟城市”计划,致力于在人行可及的范国内为市民提供可以满足大部分日常所需的城市服务。


28.到2035年,中国城市化事将达到75%以上,全国60%以上的人口将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翼等七个城市化区域。城市演变进化显现出“形态表征一内在驱动”的四条发展线索。这四条线索分别是:(平面布局形态),(空间景观形态),(坚向发展形态),(立体发展形态)


29.立体城市发展的三个动因分别是:(对地形的利用);(对气候条件的应对)(高密度需求下的交通、用地和永续对策)


30.(城市设计)被认为是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范围内对于现代城市设计研究的关注开始于1956年(哈佛大学)举办的第一次国际市设计研讨会,城市设计研究在中国大致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31.社会学上将空间品质较差、空间秩序混乱的现象定义为(城市空间失序)

32.2023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主题是(未来实验室);2021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主题是(我们将如何共同生活);1980年第一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主题是(过去的呈现)


33.2023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的主题是(“更新·共生”),聚焦全球普遍关注的城乡可持续发展议题,用近年来中国城乡更新的代表案例和前沿探索,展现当代中国城乡发展的解决方案和未来愿景。


34.2023年普利兹克奖的得主是英国(大卫·奇普菲尔德),普利兹克奖对他的评语是基于建筑师本人对这一学科深入和持续地领悟,他对自己在建筑中所追求的目标所做出的回应谨慎、精心、准确而冷静。这些回应从来都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也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相反,他从始至终关注的是更长远的目标,对公民和公共利益的不懈追求。代表作:英国泰晤士河畔亨利河流与赛艇博物馆、美国艾奥瓦州得梅因公共图书馆、德国马尔巴赫现代文学博物馆、上海西岸美术馆、杭州良渚博物院


35.2023 (世界建筑师大会)(World Congress of Architects)向世界各地的建筑师发出邀约,在 7 月 2 日至 6 日相聚于哥本哈根,共同探索和交流建筑如何影响17 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两年多来,科学轨道及其国际科学委员会一直在分析建筑如何响应 SDGs。这项工作已经形成了六个科学专题:(气候适应设计),(反思资源设计),(韧性社区设计),(健康设计),(包容性设计),以及(变革伙伴关系设计)


36.2023年5月第二十七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会议主题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民居保护与发展)


37.2023年8月,(第五届健康建筑大会)会议的主题为“健康建筑与健康社区助力新时代好房子好社区建设”。


38.2023年9月,(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的主题是“人民情怀 时代担当”,聚焦行业发展的热点、难点,以学术性、前瞻性、创新性、指导性为目标,关注建筑及相关行业最前沿的学术思想、科技成果和社会热点问题,引领建筑文化发展新方向。


39.2023年10月,第二十二届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主题是(“交往交流交融下的中国民族建筑”),传统建筑、民族建筑相关学科领域研究和实践的专家学者、高校师生和媒体代表等汇聚一堂,共同交流分享、探讨研究交往交流交融下的中国民族建筑最新学术理论、创新技术和实践成果。


40.2023年10月,第四届建成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是“管控与创新——城乡演进中的历史环境再生,城市空间发展更加注重增量的结构调整和存量的提质改造。保护与再生的思考和行动也在悄然变化,国家高层倡导(“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保护发展观开始渐入人心。


41.2023年10月,第二十届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论坛主题围绕(“城乡规划学科发展未来”),在学科转型的关键时期,探讨新时期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核心问题、前沿领域、创新思想和未来方向。


42.2023年10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强调,在当下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前所未有重视的机遇期,要抓住“文化强国”战略实施及城市发展转型的有利时机,与会代表围绕(“唐宋时期木构建筑研究”)、(“建筑史学研究新视野与新方法”)、(“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建筑文化跨境传播源流互鉴”)、(“变革中的建筑遗产”)、(“乡村振兴与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等七个议题。充分利用建筑史学分会汇聚学术力量、推动学术交流的平台作用,聚焦学术前沿,创新多元合作,扩大社会影响。


43.2023年10月,城市空间分析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空间句法学术研讨会主题是(“存量时代的城市空间分析与设计”)。会议期间,各位空间句法领域内的专家与学者围绕空间句法理论及方法的拓展与创新、面向城市更新的空间句法实证研究与应用、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的空间数字化创新等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与讨论。



时事热点简答题

1.为什么要保护历史建筑?

(老旧建筑)历史建筑:所谓的建筑遗产既不同于“标本式”的文物建筑, 也并非包括所有老旧的建筑。一般意义上说, 它是指具有一定综合价值的历史建筑。

历史建筑的价值有:(1)情感价值:新奇感、认同感、历史延续性、象征性(2)文化价值:历史的、文献的、考古的、建筑的、审美的、人类学的、科学与技术的、景观与生态的(3)使用价值:功能的、经济的、社会的。

我们应该真实、全面的保护并延续历史信息和全部价值。

保护并非阻止进化,而是管控变化。保护不但是为了传承历史上的择居、宜居的建造智慧,同时也可为今天的设计创意提供史地维度和创造根源。维奥莱特.勒.杜克主张"非为保存而保护,但为再造而修复"。西方语境里的"再造"的广义衍生"再生"。再生指的是﹣-"存遗补缺,整体完形;死而复生,恢复活力;新旧共生,和而不同"。


2.论述历史建筑保护发展历程的四个宪章。

1.《雅典宪章》

指出了保护的意义与基本原则:

(1)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均应妥善保存,不可加以破坏。

(2)在所有可能的条件下(不增加交通负担、不阻碍城市有机发展的前提下),干路应避免穿行古建区。

2.《威尼斯宪章》

《威尼斯宪章》又称《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文物的概念得到了扩展,从个体的文物建筑扩大到历史地段,并逐渐向历史街区保护拓展,即"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够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宪章规定要保护文物建筑的全部:从平面、立面,到室内的装饰、雕刻、绘画,强调保护全部历史的信息,保存各个时代的叠加物。修复时添加部分必须保持整体的和谐一致,但又必须和原来的部分明显地区别。

3.《内毕罗建议》

建议拓展了保护的内涵即"鉴定、防护、保存、修缮、再生,维持历史或传统地区及环境,并使它们重获活力"。它提出了5个观点:

(1)历史环境是人类日常生活环境的一部分。

(2)历史环境是过去存在的表现。

(3)历史环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样性。

(4)历史环境能够将文化、宗教、社会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最准确如实地传给后人。

(5)保护、保存历史环境与现代生活的统一,是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4.《华盛顿宪章》

关于历史地区保护,文件指出了以下五点:

(1)地段和街道的格局和空间形式。

(2)建筑物和绿化、旷地的空间关系。

(3)历史性建筑的内外面貌,包括体量、形式、风格、材料色彩及装饰等。

(4)地段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包括自然的和人工的环境的关系。

(5)地段在历史上的意义。

文件还提出了要保持历史城市的地区活力,适应现代生活之需求,解决保护与现代生活方面等问题﹣-"要寻求促进这一地区私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协调方法。无论这些文化遗产多么微小,都是人类的记忆"。


3.建筑改造和城市更新

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推动城市更新与市地整理有效衔接,对实现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优化存量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城市建设进入由增量转向存量的阶段,渐进式的微更新成为城市更新和改造的主要模式。以公众参与为基础、微小社区空间和公共空间设施为改造对象的局部更新方式,成为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建成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新方式。


4.建成环境与遗产保护研究

建成遗产是经由建造活动形成的文化遗产,涵盖了建筑遗产、聚落遗产和文化地景等。建成遗产保护属于跨学科领域,既包括工科的建筑、规划、结构、材料、测量等专业知识,也涉及文科的考古、文博、社会学、人类学等相关知识;既是独立的专业领域,同时也为设计意向提供了史地维度和创造根源。建成遗产是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物质遗存,同时也具有成为城市地标名片的潜力,对其进行活化利用,使之重获新生, 并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5.数字化时代建筑学设计范式

数字化技术促使现代建筑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有了极大的转变,建筑师可以通过算法设计、数字化建造技术等方面获得新的视野。此外,各类计算机辅助软件的诞生在提升工作效率和精度、降低工程的成本、建筑制图、设计成果上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在未来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融合应用数字化技术,使得高端制造化建筑、大数据与人工智结合,带领建筑行业走向新的高度。

数字化带来的设计价值:

1.带来操作与互动的使捷性

2.场地分析预测

3.数字化技术影响下的空间与立面

4.计算机软件对思维概念的启发

5.数字化辅助在绘图上的优势

6.数字化技术对建筑方案的优化功能

7.数字建造,细部构造

8.数字化技术影响下建筑形态的演变。


6.城市微更新理论研究背景

(1)中国城市化路径由增量扩张向存量发展转变

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严控城市新区无序扩张;逐步减少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着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有序增加建设用地流量;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2)城市存量空间及土地价值的重新认识和挖掘

城市存量空间成为提升城市活力与内涵的重要因素,挖掘既有空间特色、自然生态景观、人文历史资源,以激发城市活力。

(3)城市微更新是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必然趋势

微更新理论以小规模渐进的方式实现城市的更新发展,对中国的城市更新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和推动作用,这也是处于转型发展期的旧城区的内在需求和必然趋势。


7.城市微更新模式

(1)开发-更新模式

主要针对生活环境破败、建筑质量差、居住水平低的城市衰退区,区域内部以本地居民为主,但由于人口流失严重、老龄化特征明显,使得社会融合度趋于退化。针对其公共空间缺乏、基础设施缺失等现实情况,针对城市发展要求及人群诉求进行小规模开发、小尺度新建,以满足城市发展要求以及人们对功能的需求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为衰退区域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让城市得以再生和延续。

(2)重构-改造模式

主要针对城市中结构定型较早的区域,区域内部以原住民为主,保持着原本的生活方式,社会融合度较高,但生活环境较差,城市功能不足,用地压力加大,要求更加完善的城市结构,各项要素不得不根据功能的需求和时代的要求进行调整和改造。对于需要保护和传承的要素进行保留,对不符合时代发展、达不到功能要求的要素进行小规模调整和改造,以达到城市格局清晰、功能层次丰富、视觉层次清楚的目的。

(3)织补-加强模式

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建设使一些区域的土地、空间、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在带来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冲击了社会网络,使社会融合趋于分异。但其空间内部综合性较强,城市文脉和历史格局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需要保护和传承。因此,在保护和传承的大方向下,通过对街道立面、色彩等要素进行精准的织补和修缮,满足现代人最新的需求,实现城市空间环境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4)保护-整治模式

主要针对空间环境质量较高、公共设施齐全、人口构成丰富、社会网络完整的现代化特征区。从空间塑造的角度来看,各部分完整、有序且相互联系,色彩、图案、标识等要素足以表达城市特色,是城市更新过程中需要保护和侧重表达的内容;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城市更新是一个持续性过程,面对不断涌现的城市品质与内涵问题,选取相对应的构成要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治,是满足城市发展要求、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与内涵的必要手段。


8.乡村建筑实践存在的问题

(1)强调技术性、忽略社会性的问题,缺乏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导致设计理论和实践存在诸多不足。

(2)设计师忽略乡村社会环境及村民需求的问题,设计中未能调动村民的主体能动性。

(3)忽略了乡村独特的生活环境,不重视乡村的地域性,机械地将城市规划的方式运用于乡村,形成“千村一面”的状况。

(4)乡村被过度符号化,没有深入研究乡村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用简单的图案装饰或复制的乡村器物来装饰乡村,显得单调、乏味,缺乏真正的乡土味。


9.建筑生产工业化与装配式建筑

一、建筑工业化的基本概念

建筑工业化是指用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手段代替传统的,分散的手工业生产方式来建造房屋,使其逐步转变为采用现代机器装备的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其基本内容是以模数协调为基础的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作业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要求把可以采用的最佳方法和先进技术应用到研究,设计,制造和施工的全过程。目的在于把美学价值和使用功能与节约材料,生产工艺及安装方法相结合,以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取得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工期,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完善功能的效果。

二、装配式建筑的基本概念

装配式建筑是指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完全是由工厂事先生产的预制构件,实现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为主要特征,节能、节水、节材、节时、节省人工,并可以大幅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实现环保目的的新型建筑方式。

三、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1)可以大大提升建筑质量装配式建筑并不是单纯的工艺改变——将现浇变为预制,而是建筑体系与运作方式的变革,对建筑质量提升有推动作用。

(2)可提高作业效率装配式结构建筑是一种集约生产方式,构件制作可以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工厂作业环境比现场优越。(3)有效节约材料减少模具材料消耗,减少找平层和抹灰层。集约化装饰会大量节约材料。

(4)节能减排环保装配式建筑可节约原材料最高达20%,自然会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量。减少工地建筑垃圾,减少扬尘,减轻施工噪音污染。

(5)节省劳动力并改善劳动条件预制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和安装节点简单的工程,可节省劳动力50%以上。装配式建筑可以较多地使用设备和工具,工人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6)缩短工期装配式建筑缩短工期与预制率有关,预制率高,缩短工期就多些;预制率低,现浇量大,缩短工期就少些。北方地区利用冬季生产构件,可以大幅度缩短总工期。

(7)而且有利于安全工地作业人员大幅度减少,高处、高空和脚手架上的作业大幅度减少。

(8)还不受冬季施工的不利影响装配式建筑冬季施工,可对构件连接处做局部围护保温,叠合楼板现浇可用暖被覆盖,也可以搭设折叠式临时暖棚。冬季施工的成本比现浇建筑低很多。


10.健康建筑与健康社区

新时期的建筑与环境不仅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还应该符合可持续的长远需求,具备结实耐久、低碳节能、智慧便利、健康舒适的特征。健康建筑与健康社区符合行业发展需求,加强健康建筑政策引导、注重健康建筑设计研究、促进健康建筑技术利用和健康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立更加以人为本、更可感知的指标体系,直接联系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福祉。


11.适老化与全龄友好型建筑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远超经济发展速度,导致我国未富先老、未备先老,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在城市老旧社区中则表现为社区养老问题的亟待解决。全龄化社区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社区,在坚持积极老龄化的基础上,不仅考虑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同时更多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相比普通社区,全龄化社区面向所有年龄人群,更加注重代际融合,使老年人原居安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社区持续的活力。


12.智慧城市与智能建造

随着建筑相关行业及相关学科迅速发展,特别是目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动技术、虚拟及增强现实技术的不断开发,数字建筑设计与数字建造又无时不在寻求与这些新兴的对象相结合,引领建筑行业向新的方向拓展。智慧城市是利用人工智能、现代通信、物联网、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技术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它越来越受到政府与社会重视。


13.基于环境资源现状,可持续建筑思考

可持续建筑的理念就是追求降低环境负荷,与环境相接合,且有利于居住者健康。从规划、设计、施工、入驻到改造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降低环境负荷,发展循环经济模式,营造一个健康、舒适居住环境。实现可持续建筑,必须反映出不同区域的状态和重点,以及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建立不同的模型。


14.高密度社区与韧性城市

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与经济发展速度迅猛,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我国的大型以及特大型城市。为解决因此而导致的城市人口居住困难的问题,高密度住宅的建设在我国迅速地兴起。高密度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趋势。面临着城市化建设的历史机遇和后疫情考验下的艰巨挑战,后建筑业转型升级、韧性城市与健康建筑的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




最后

希望与各位同学
能够在四方相遇...


2025年寒假全国班

VIP定制班

2026考研全程无忧班

正在火热接受报名中...

设计手绘/考研快题/设计软件/考研理论

各大班型任你选择!

各班均限额招生,名额不多!

报名越早,座位越靠前

欲报从速!



【限额招生】四方考研2025VIP定制班+状元弟子班招生发布!距离你上岸又近了一步!



微信在线客服咨询


长按识别二维码,看你缘分能扫到哪个↓↓↓

添加好友时请备注自己的姓名+学校/工作单位+意向问题,例如:“张三、重大20建筑,重大考研咨询”以便老师能更好的解决你的问题。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898023

四方官网:www.sifangsh.com

绘四方网校官网:www.huisf.cn

▲点击小程序,进入四方手绘官方微店,海量手绘、快题、软件、书籍、设计素材任你选择

▲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

四方手绘武汉校区
四方手绘武汉校区专注于武汉地区各大高校设计类考研与手绘及设计软件培训,覆盖院校:武汉大学、武汉理工、中国地大、武汉科技、湖北工业、等专业:建筑、规划、园林、环艺、工业、视传等,为报考武汉地区的考研学子提供专业备考信息,助你一战成硕!
 最新文章